那么多的纸片人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jia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陪着电视台的人去采访。
  主角是一个“纸片人”。
  握手,寒暄,她的手伸过来,好凉!
  薄薄的一片身子,好像一片薄薄的叶子。秋叶。春天的叶子丰厚、华美,生着细绒,映着目光,摸着绵软,闻着醇香;而秋天的叶子沐了金风,经了冻霜,薄的,脆的,蜷曲的,枯落的,躺在地上,落日映照,灰灰的一片秋凉。
  她穿着薄秋衣、厚秋衣、保暖内衣、毛衣、马夹、羊绒大衣,而我只穿一件毛衫一件外衣,结果她的整个身体厚度只有我三分之一。
  所以我偷偷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纸片人”。
  “纸片人”是一所小学的教务处主任,2001年患上乳癌,迄今十余年矣。动手术、放疗、化疗,那是一段生死炼狱;偏偏老公又因此得了重度抑郁。于是她的生活就变成这样:回到家,上有年迈的公婆父母需要奉养,中有患抑郁症的老公需要关怀,下有弱小不知事的孩子需要教育扶持。来学校,上有层层叠叠的上级派发的工作需要完成,中有本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需要指导,下有带的班里一个个跳来跳去的小跳蚤一样不肯安分的小娃娃等着她传道授业。
  所有的重量压在她的身上,她却在采访的过程中,一直恬静地笑,我好像看见她的内心有湖水天光、林木秋叶——生活的重压危及不到她的内心。
  所以我又错了。她不该叫“纸片人”,该叫“蚕丝人”。
  蚕丝,而且是天蚕丝,武侠片里经常出现的道具,说是此物虽细却柔韧绝顶,刀砍不可断,拿它织一件宝衣穿在身上,基本上就等于刀枪不入、外力不伤的神仙。是的,她的心就好比天蚕丝包裹住的一枚鸡蛋,里面一汪圆圆的蛋黄,刀斧不伤。
  我羡慕她。
  我眼里世界破败,人心孤寂,整个人生不是天堂,是炼狱。在这个纸片一样的人眼里,世界却庄严华美,人也庄严华美,即使身患绝症,她也认作完美,因为命运给了她看到生活另一面的机会。
  就在我的旁边,电视台的节目部主任一边规划着采访内容,指导着记者和摄像,排布着采访阵势和氛围,一边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这也是瘦瘦的一个女人,年过三十诞下一女,爱如珍宝捧在掌心。来电话的是幼儿园老师,女儿高烧不退;她打过去的电话则是请老师先给孩子吃药、哄孩子睡觉,她一下班便会去接孩子,如此等等。
  当时已是中午12点。
  我说你让老公把孩子接回去照料,她说我们两地分居:我说小孩的爷爷奶奶呢?她说两个老人都已经过世;那你的父亲母亲?她说他们倒是都在,归我奉养,可是年高有病。
  我说那你赶紧走吧,孩子要紧。她说不要紧,我们抓紧、抓紧。
  于是拼命抓紧。十二点半,对“纸片人”的采访终于大功告成,发着高烧的小女孩也终于回到妈妈身边。小小的人,脸蛋儿烧得通红,像一粒长着大眼睛的红樱桃。她心疼地把女儿抱紧再抱紧。
  又是一个蚕丝人。
  一次一个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团来本地,其中一位瘦瘦的女士,比林黛玉还林黛玉,说一句话停三停,细语轻声。我心说这谁家的阔太太搞了钻营,得了荣誉,到处现演。结果听到后来,知道这个女人也是得了乳癌,动了大手术才不过半年,正在放疗和化疗阶段……她始终不讲自己如何艰难,而是一个劲地谢地谢天:因为有了生命,所以才有这一切的离合悲欢。
  她们的心真柔韧、真柔韧。
  什么是生活和生命的真相?读一本书,书上有句话这样讲:“你贯注在什么上面,你就得到什么。”这是真的:你贯注喜悦,便得喜悦;贯注悲哀,便得悲哀;贯注幸运,便得幸运;贯注不幸,便得不幸。
  一直以为生活让人无奈,谁想竟真的不断有人把喜悦贯注在悲哀上,尤其是那些柔弱的女性,原来她们的心并不柔弱,而是柔韧。而我们这些原本当觉得幸运和幸福的人啊,却总觉得所得幸福不及她们一半。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纸片人”,怀一颗天蚕丝围护的心脏,人世茫茫,把自己开成最漂亮的希望。
其他文献
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记忆就会变得模糊,关于这个地方的记忆也会逐渐向内缩小,直至变成一个简洁的名字。那些以年月为单位的时间都被它消化,浓缩在琥珀之中,只在我们再次经过的时候,在一条河流的岸边眺望着彼岸的某个春天,那些熟悉的触动才会打破依稀的陌生感,在时间的两面唤醒一些冲动。而我们被风吹瘦,显出年少时的轮廓,领回自己遗留下的痕迹。  这是成长对成长的馈赠。我们似乎总会把过去走过的路再走一遍,重新体验一
公元1665年夏季的一天,在一座乡村教堂里,344位村民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次决定命运的会议。会议组织者名叫威廉·莫泊桑,他一年前才到村里就任牧师。此刻,这344位村民一脸严肃,面临着生命中最艰难的抉择。  原来,这年夏天,可怕的黑死病在英国伦敦肆虐。村里的裁缝乔治·维卡斯从伦敦买回来一批布料,也将携有黑死病元凶鼠疫杆菌的跳蚤带回了村庄。很快,乔治出现黑死病典型症状,一周后痛苦死去。  恐惧顿时笼
熬夜久了,是会上瘾的。放假在家里,即使没有任务压身,我也习惯了凌晨一两点再入睡。焦虑的是母亲,她一遍遍地催促我早点儿睡,熬夜伤身。我嘴上应着“知道了”,却仍然多次被夜半起身的母亲遇上,于是迎面而来的又是一阵唠叨。  这天晚上十点出头,母亲破天荒地睡在了我的床上。“妈,你今天怎么睡这儿呀?”我问道。母亲竟像个任性的小孩子一样耍赖:“你的床垫暖和,今天我还帮你晒了被子,我要在你床上睡几天。”我苦口婆心
[摘要]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对于小说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很多教师不以为然,其实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对小说的一种再创造,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说;个性;特征;解读;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2301  小说是初中生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收获不
这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从小就知道这辈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种人特别幸福。比如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十岁就在作文大赛里获奖,二十岁就出诗集,他读了很多书,他说这辈子能写出一部了不起的小说就是他的梦想。  另一種人就是我这样,懵懵懂懂地往前走,哪儿有光就往哪儿去。这种人会辛苦一点、无奈一点,当然,也可能会丰富一点点。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知道了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对于
16年前,当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托举起神舟六号飞船直刺苍穹时,举国上下一片沸腾,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8年前,聂海胜担任神舟十号飞船乘组指令长,再一次逐梦苍穹;又一个8年过去了,刚参加完博士毕业典礼的57岁老将聂海胜,担任神州十二号飞船乘组指令长,成为三探苍穹的宇航员,也是我国执行飞天任务年纪最大的宇航员。  2021年春天,聂海勝作为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以视
提到故宮,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恢宏壮观”“雄伟堂皇”,仿佛一位正襟危坐的老者,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不过近年来,故宫正在试图打破这一刻板印象,走下宝座,走到人群中间。  2019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94周年。即将600岁的故宫,变得越来越“调皮”,越来越“亲民”,它大方地打开窗口,让人们有机会走入几百年前,不断地与历史相遇,了解它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就拿故宫里的藏画来说,它远
英语中有这样一个词:NOWHERE。  你会怎样拼读这个词呢?  你既可以将它读成“no where”,即“哪里都没有”,又可以读成“now here”,即“就在此处”。  当今的美国,在谈到“机会”这个话题时,你可以听到人们用这两种方式说这个词。有人把它說成机会“哪里都没有”,但也有人说机会“就在此处”。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机会真的存在吗?我认为是的。  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1937年,万
念大学时,有一个年逾七旬的中文系教授经常跑到我们艺术系来玩。  教授姓林,喜欢穿一件黑色的大风衣,虽是地道的文科出身,但性情并不守旧古板。他喜欢听一些比较流行的歌曲,喜欢跳快三、恰恰、探戈等节奏感强烈的交谊舞。  那时候,学校的多媒体大厅,周一到周五用来举办讲座,周六周日用来举办交谊舞会。说是交谊舞会,其实还是有差别的。为了方便彼此交流,舞会慢慢有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周六是学生的天下,周日则是老师
西晋人王衍,天生一副名士的风采,他读书很多,喜欢高谈阔论,最擅长的是谈论治国安邦的大事,话匣子一打开,可谓博古通今,头头是道,听的人往往只剩下点头称是。公元272年,由于北部边境一直不安定,武帝下诏物色可以安边的奇才,负责人事工作的尚书卢钦,立刻捧月般推荐王衍做辽东太守。这可着实把王衍吓了一跳,北部边境那是什么地方,寒冷荒凉不说,时时要刀兵相见,没准哪支不长眼的冷箭射过来,小命兴许就没了。王衍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