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的高效复习方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高考中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部分,需要考生扎扎实实地复习。为了扎实有效,老师往往抓重点系统复习,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方法、要领,总结技巧。然而在考试时仍然不尽人意。怎样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高效复习,并有明显的效果呢?
  一、了解对应的考点
  1.词语(包括熟语)的考查,仍以常用的为主,少数会是高中语文课本里出现过的。题型主要是成语的辨析选择题、填空题等。
  2.病句的考查,大部分试卷仍会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少数试卷会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修改病句的能力。重点考查结构类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其次考查语意类病句(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3.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考查,除了常见的对所提供的情境或画面进行描绘、拟一句话新闻、概括语段内容、阐述看法、提取关键词等题型外,还会出现一些新题型,如提炼观点、概述材料等。
  4.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考查,重点是仿用句式。题型主要是运用比喻或排比或对偶进行仿写或续写等。
  5.修辞手法的考查,不会单独设题,仍会与仿写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考查的重点是比喻、排比、对偶、比拟、借代、夸张、反问、设问等。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考查,题型会多种多样,并会有所创新。考查语句的连贯一般仍会采用衔接题或选关联词填空的题型。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图文转换题,拟写开场白、表扬信、请柬、推荐信、演讲词、公益广告语等。
  熟悉考纲要求,明确复习目标。考生在复习前应对最新《考试大纲》进行认真研究,这样才会使自己的复习更加有针对性,就会避免复习的盲目性,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益。
  二、确立复习的目标任务
  如果在高考复习中没有明确任务,学生没有压力,复习的实际效果就不会很大。所以老师在布置任务时就像有经验的医生开药方一样,不仅要注意药的剂量,药到病除,还要巩固其效果,即这些目标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让他们体会到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成功感。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作为老师要把每个专题的特点与培养训练的目标、要求结合,明确一学期的复习内容和目标,每个星期还要有每个星期的阶段目标。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复习,既有长期目标又有阶段目标,学生就有目标可循,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
  1.正确使用成语,辨析成语误用的原因。
  2.辨析并修改病句。
  3.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4.变换句式与下定义,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5.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补白”题专项突破。
  6.图文转换。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只要坚持不懈,自然会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也会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掌握做题的规律与技巧
  老师必须先总结出规律,再结合我们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典型例题引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与技巧,自己总结,记得牢,在运用时就能灵活运用。
  刚开始复习时,我是把方法直接教给学生,然后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做练习,进而在练习中能够巩固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在课堂教学的情况,我发现,我给学生总结出规律让学生来做题,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最后的效果与我们预期的相距甚远,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总结规律,自己用总结的规律来做题,这时候效果比前面要好得多。比如语补题,刚开始时是我直接把方法告诉学生,进而大量的习题练习,结果除部分逻辑思维强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复习效率不高。后来,我改变策略,让学生自己在课堂根据典型题型总结规律,结果,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总结出很多方法技巧,而且摆脱了往日的畏难情绪,做题准确率明显提高。
  四、反馈方法的丰富多彩
  如果只安排了复习的任务而不检查达到的效果,就会让一些不自觉的学生有机可乘,那高效复习的质量还是打了折扣,而检查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可做,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复习当中。实践也证明教师在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学生要检查复习效果会促使学生对复习产生动力。因此一定要重视复习效果的检查。检查根据平时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让每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这样才能获得复习的最佳效果,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检查可以是测试,可以是竞赛,也可采取每天课后单独测试的方式,顺便可单独辅导,发现并解决问题,老师要在课堂上及时表扬鼓励学生。
  五、重视学生的阅读积淀
  语言文字运用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植根于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要想从根本上让复习高效,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大量读书,做深厚的铺垫,并且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我们平时的测试性阅读并非阅读的常态,单篇课文的阅读也非阅读的全部。我们应提倡整本书阅读,如何阅读,建立由课内到课外,覆盖学生语文生活的完整的语文课程。曹勇军先生说:“不读书的学生就不会有持续的发展,”“阅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食粮”,先生为学生指出了发展的途径,为我们语文老師指明了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方向,语文老师应做读书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每颗种子发芽、生长,最后长成参天大树。即使高考复习任务重,也不能放弃引导学生阅读,这是语文老师坚持去做的不二法门。
  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高度重视、精心设计并开展一系列有效的语言文字运用复习活动,认真引导和帮助学生投入到高效复习中去。复习如能从一开始就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活动,并坚持不懈,就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增强能力,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传记是高考在实用类文本中选取最多的一种文体,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让学生把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及阅读步骤,探究总结各类题型模式,对解答高考题目很有帮助。  一、传记文的类型及特点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叙述人称分为自传和他传;根据篇幅分为大传和小传;根据表达方式分为叙传和评传,评传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构成,评叙结合,高考选题频率较高。  传记文的特点是真实性、文学性。
在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都选录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该词中,“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一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课堂上引起了学生们的争论。认为是比喻的同学说,这句话译为白话,应该是这样:  “谈笑之间,劲敌曹军像灰尘和烟雾一样分散消失。”  他们认为,比喻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且本体和喻体不同类,有相似点,就应是比喻。按照这样的判别标准看,本体是“劲敌曹军”,喻体是“
如何增强语文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一直都是高中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通过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语文课堂能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从而增加语文课堂的魅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好“微课”这种工具,不论是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程度,还是课程本身的质量都会有大幅的提升。微课这种形式,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课堂信息,还可以加大老师学生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教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利用一切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分层次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兴趣;资源;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61-02  DOI:10.1665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视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学习任务群之中。北大中文系温儒敏教授也说:“要想解决当前语文阅读的功利化、碎片化、浅表化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相比于文选式教材单篇独章的阅读形式,整本书阅读显然更有利于学生阅读经验的建构、阅读水平的提升和终身阅读习惯的形成。目前,整本书阅读这一板块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尚处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