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土耳其Izmit Mw7.6地震的持续成核过程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室和理论研究表明,地震之前会出现一个渐进性的滑动不稳定阶段,在此期间,断层缓慢滑动,而后突然加速并最终导致动态破裂。本文中,我们报道了迄今记录最为完整的大地震之一,即1999年土耳其Izmit Mw7.6地震之前出现了持续时间很久的源自震源的地震信号。这种信号包含一连串的地震破裂,破裂随时间和低频地震噪声的增加而加速。这些观测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之前在脆性地壳底部出现了44min的缓慢滑动。滑动最初呈缓慢加速,然后在地震发生前2min内又突然加速。
其他文献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很高兴地宣布,AGU不久将成为《地球系统模拟进展杂志》(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JAMES)新的出版机构。JAMES是一份同行评议、开
为了测量距地表1 000m以下位置的地壳应力状态,我们研究并开发了钻孔千斤顶压裂技术。技术的原理是:当钻孔千斤顶对钻孔壁加载时,与钻孔轴向平行的方向将会产生两个相对的新裂
摩擦界面的失效方式对于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工程学至地震学领域中的失效过程非常关键。摩擦运动起始于将两个剪切体分离的薄界面内传播的破裂前沿。通过测定沿界面的剪切应力和
海上的暴风雨会给水手提供合理的警告:气压计度数下降、风向的突然转变以及天空中某些不祥的预兆都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而地震学家却没有这么幸运。数十载的监测未能提供一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9.0级大地震及其引起的惨烈破坏性海啸袭击日本的一周后,伴随着一系列强余震(6级以上地震已有大约50次,Eos将刊出),次生灾害仍在加剧:对失踪者的可怕的搜寻
2011年3月日本仙台东部太平洋海域接连发生了MW7.5和MW9.0级地震。地震及引发的海啸给日本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文运用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研究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非反演方法,反投影远震P波,研究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得到了他们各自的破裂区域和破裂持续时间。
地震定位确定的震源位置表示的是地震初始破裂点的位置,震级低则震源体积也小,作为一级近似,可用初始破裂点表示中小地震的震源体的位置。虽然大量小震震源体未必相互衔接,但是它
基于SEED卷格式的Steim2压缩算法,是目前国际国内的地震数据传输和本地存储中普遍采用的压缩算法,该算法优点突出,缺点明显。其优点是:摸准了地震事件"长期平静"和"长期无震"的特点,是专门符合该特点量身定做的数据压缩算法,有显著的独到之处。其缺点是:在地震事件"活跃期"或"突发期",即对数据压缩需求最为迫切的关键时刻却无能为力,其算法原理有其不可回避的、致命的缺点。本文对Steim2压缩算法的
自1997年以来,在加拿大地盾进行了250多次水压致裂试验,该试验是魁北克不同的水电站项目调查选址的一部分,所有项目都位于格伦维尔和超级地质省,那里的基岩由结晶质火成岩和
1605年湖北武昌府发生破坏性地震,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未作确切的评定。本次工作主要是根据历史资料和武汉市地震地质背景对1605年地震的参数和构造作进一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