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乡镇居民不同性别干眼患者的调查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南充市乡镇居民干眼症状的调查,分析干眼患病与性别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南充市龙门镇202名居民进行干眼症状问卷调查。结果:女性中主诉干眼症状者占81.75%;男性中主诉干眼症状者占73.85%,男女之间出现干眼症状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性干眼症状较男性主诉情况更为严重,女性也较男性更易隐患干眼病。
  【关键词】干眼症状;性别;自觉症状;乡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432-02
  干眼症(dry eye syndrome,DES)是指由于泪液分泌减少或蒸发过度而造成对眼睑间眼球表面的损害及伴随相关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组泪膜紊乱疾病总称。目前国内和台湾都有建议的干眼诊断标准,常见的临床检查包括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等,然而临床检查结果与样本的干眼症状往往不相符[1](其中干眼症状定义为经常或持续有一种或多种干眼症状[2])。为了调查患者主诉症状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干眼症各症状进行最常见的八种划分和详细分析,有助于不同性别干眼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从南充市龙门镇普通人群中进行随机抽样选取202人。其中女性137人(年龄范围及均值),男性65人(年龄范围及均值)。
  1.2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指导及问卷填写,数据分析主要通过excel及SPSS17.0分析数据。
  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excel软件录入并通过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女性137人,其中主诉干眼症状者112人(81.75%);男性样本占65人,其中主诉干眼症状者48人(73.85%)。女性出现干眼症状的比率高于男性,特别是眼睛发痒(X2=9.527,P<0.05)男女样本是否有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眼干(X2=1.363,P>0.05),眼红(X2=0.401,P>0.05),异物感(X2=3.101,P>0.05),烧灼感(X2=2.7,P>0.05),分泌物(X2=6.484,P>0.05),视物模糊(X2=1.266,P>0.05),视力波动(X2=3.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因为样本数量少,定点检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本次调查将各症状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症状不发生、症状偶尔发生、症状经常发生、症状一直发生,不同等级自觉发生人数女性都比男性多,女性隐患干眼病的几率远远大于男性。
  3 讨论
  本次调查着重强调被检查者的主观意识以及主诉,根据主诉及检查者的分析,揭示不同性别隐患干眼病的比例;在本次调查的样本中,女性出现干眼症状的比率(81.75%)明显高于男性(73.85%),两者间存在较大差异,眼睛发痒症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症状由于样本存在代表性且数据较少尚不能证明男女之间眼干、眼红、眼睛分泌物、异物感、烧灼感、视物模糊、视力波动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本次调查的是一定范围(南充市龙门镇)干眼症状,并对该地区的干眼症状进行分析对比,发现由于检查人数有限,且该地区符合大多数中国乡镇的条件,例如:留守老人以及留守儿童较多、生活质量中等、文化水平较低等,对于某些干眼症状认识不深导致数据出现不准确的一面,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到乡镇居民对干眼症状认知并不多,而在医疗卫生方面与城市相比(乡镇医疗卫生和城市出现“二元化”分布[3])更是诸多不足,本文为以后乡镇建设对医疗卫生、眼病防治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认识到增强乡镇居民干眼病意识防范迫在眉睫;本次调查仍存在较多不足(样本数量有限),在以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改进。
  备注:相对比为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
  参考文献:
  [1] Schein OD,Tielsch JM,Munoz B,et al. Relation between signs andsymptoms of dry eye in elderly. A population-based perspective[J]Ophthalmology,1997,1 04(9):1395-1401.
  [2] Schein OD,Munoz B,Tielsch JM,et al. Prevalence of dry eye amongthe elderly[J]. Am J Ophthalmol,1997,124(6):723-728.
  [3] 刘海英,张纯洪   中国软科学2011年10期[J]   文章编号:1002-9753(2011)10-0102-12
其他文献
【摘要】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无法避免接触一些传染性疾病患者,面对这些患者,应在抢救病人的同时避免护理人员感染。根据暴露的方式不同选择不同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重症监护室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430-02  护理职业暴露是护士在护理病人时,有感染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
期刊
【摘要】加强临床药师培训,提高药师专业素质,推进药师用药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卫生资源浪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药师临床用药干预;提高药师素质;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435-01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凡是违背这四个要素的用药方式都是不合理的用药。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接受肝炎后肝硬化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在住院期间接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出院后接受延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出院后半年的生活质量和遵医嘱行为,并使用SPSS 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半年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440-02  医疗风险是指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包括医疗事故、医疗意外、医疗纠纷和并发症等一切可能引起对病人损害的事件。也可以是医疗行为为此而承担的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甚至损失医院的声誉。当今“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任何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近年来,创伤和疑难杂症病人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运动、触觉、痛觉、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情况均优于护理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能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的ICU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4例,研究组施行ICU护理,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10.31±1.08)d短于对照组(16.57±4.35)d,好转率高,死亡率低,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安抚患者情绪,维持病房温湿度,消
期刊
【摘要】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能够导致人类患上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其诱发的出血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再加上该病毒表现出极强的传染性,所以,如何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处置工作便成了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处置流程进行总结,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处置流程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心理护理。结果:100例患者,治愈42例,显效38例,好转11例,治疗有效91例,占91%,患者满意度100%,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医疗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
期刊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经多年调查得出结论:人体有三分之一的病症可经由预防保健得以成功防范,有三分之一的病症能在早期发现后得到控制,另外三分之一的病症可依靠信息互动提高临床疗效。不难发现,健康教育及预防保健是避免人类疾病的重要途径,疗养院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无疑对于维护人类健康,预防疾病侵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别阐述疗养院进行健康教育及实施个性化保健指导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健康教育;疗养院;个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外科技术在骨科领域疾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1年对350例骨科领域的疾病采用微创外科技术手术治疗。手术种类:关节镜手术、内镜辅助手术、经皮微创手术、计算机辅助手术、介入技术介导手术、显微外科手术等。结果:经过12个月的观察访问,这种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微创外科技术应用于骨科领域的疾病治疗效果明显,对减少患者的病痛及快速身体恢复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这一技术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