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问答(一)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9020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我社出版郑世锴研究员编著的3本杨树丰产栽培的书籍后,不断收到读者来函咨询杨树种植的有关问题。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本刊特邀请郑世锴研究员撰写《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问答》一文,集中回答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现刊登于后。本刊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来函咨询。
  
  1. 杨树有哪些主要特点?种杨树的前景如何?
  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树种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大量人工选育出来的杨树优良栽培品种,对栽培条件的改善反应很灵敏,在集约栽培的条件下,生长迅速,成材早,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力。这些特点在国内外备受重视,广泛用于集约栽培。
  早期速生是杨树栽培品种的重要特点,幼年期每年的胸径生长量可达到3~4厘米,每年的树高生长量达到2~3米;在輪伐期的中期和后期,胸径和树高的增长数值递减,但是材积增长量则递增。
  与其他树种比较,杨树的成材期是短的,产材量是高的。培育杨树小径材(造纸材、纤维板材),平均胸径13~14厘米,4~5年可采伐。培育中径材(农用材、造纸材),平均胸径20~22厘米,7~8年可采伐。培育大径材(胶合板材),平均胸径30~40厘米,10~12年可采伐。种植其他树种则不可能这么快收获,它们的轮伐期往往长达40~50年,甚至更长。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用科学的方法栽培杨树,可以实现丰产和高效,平均每年每亩的蓄积生长量可以达到1.5~2立方米。
  我国的杨树科学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成功地引进和自己选育出一批杨树优良品种,进行了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将多项优化的栽培技术组合成丰产栽培模式,缩短了轮伐期,提高了木材产量和质量;在杨树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这些成果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形成了巨大生产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近年我国兴建了许多以杨木为原料的木材加工厂、纸浆厂和造纸厂,杨木需求量激增,有时供不应求。2006~2007年,每立方米杨木的价格上涨到800~1000元,每立方米大径材的价格甚至超过1000元。每亩杨树年平均的产值可以达到1000~1500元。大量以杨木为原料的工厂已建成,对杨木原料的需要量是稳定的,而且有增无减。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当前杨木价格虽略有下降,但应视为暂时现象。
  杨树林前期(前3~5年),株间空隙大,可以进行农林间作;后期,林冠郁闭,可以在林下发展养殖业,如养鸡、鹅、羊等,也可以种食用菌。
  在广大平原农区,种植杨树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四旁”(路旁、渠旁、村旁、宅旁)有很多空闲地适于种杨树。在“四旁”种杨树除可供应木材外,还能起到保护农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杨树在生产木材的同时,吸收和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作用很显著。
  2. 杨树能栽培成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吗?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笔者在山东省临沂地区,湖北省嘉鱼县、仙桃市和辽宁省新民市林场,营造了一些杨树丰产试验林和示范林,面积相应为2500亩、3300亩和30000亩。这些杨树林都达到大面积高产的水平,采伐后都获得高收入。笔者见证了杨树的速生丰产,其产材量和收益如下:
  培育小径材,年平均每亩蓄积生长量达到2.21立方米(I-69杨,林龄4年,株行距2米×3米,每亩111株,平均胸径13.1厘米,平均树高15.5米,平均单株材积0.0867立方米,平均每亩蓄积生长量8.86立方米),4~5年可采伐。
  培育中径材,年平均每亩蓄积生长量达到1.6立方米(I-69杨,林龄7年,株行距3米×6米,每亩37株,平均胸径22.4厘米,平均树高22.9米,平均单株材积0.3030立方米,平均每亩蓄积生长量11.21立方米),7~8年可采伐。
  培育大径材,年平均每亩蓄积生长量达到1.35立方米(I-72杨,林龄8年,株行距5米×6米,每亩22株,平均胸径29.7厘米,平均树高25.7米,平均单株材积0.5697立方米,平均每亩蓄积生长量10.82立方米),10~12年采伐时,预计年平均每亩蓄积生长量可以达到1.5立方米。如按1000元1立方米大径材的价格计算,则每年每亩杨树的平均产值在1500元左右。
  以上实例说明,只要采用良种良法,不折不扣地实施杨树丰产栽培模式,不同径级的杨树年平均每亩蓄积生长量可以达到1.5~2立方米,按照2006~2007年的杨木价格,平均每年每亩杨树的产值可超过1000元。
  如果采用更有利于农林间作的更大的株行距4米×8米,每亩种20.8株,精心培育杨树大径材,12年采伐时平均胸径可能达到40厘米,平均单株蓄积生长量可达到1立方米左右,年平均每亩蓄积生长量可达到1.7立方米,每年每亩杨树的平均产值可提高到1700元。每一棵杨树的蓄积生长量可以达到1立方米,价值1000元左右。如果加上前期林粮间作和后期林下养殖的收益,林地的综合收益将更高。
  必须指出,由于粗放经营和密度过大,我国多数杨树人工林目前尚处于中低产水平,林农的收益普遍偏低,提高生产力和增收的余地还很大。提高杨树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是将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实践证明,只有按照科学的办法实行集约栽培,杨树才可以种成摇钱树,才能帮助农民致富。以下是笔者为林农写的种杨树口诀:
  要想富,种杨树。
  要把杨树种成摇钱树,良种良法要采用;
  造林土地要合格,造林密度不过大;
  农林间作、水肥管理不可少,林下养殖利更高。
  粗放种杨树,杨树变成小老树。
  科学种杨树,杨树才成摇钱树。
  3. 杨木有什么用途?
  我国的杨树用材林过去主要供应民用材,用于农民盖房,用作梁、檩、柱、门、窗和家具。随着木材加工业的发展以及部分杨木民用材被其他建材所取代,杨树的培育目标已转向工业用材。近十几年来,我国杨木加工业发展迅速,许多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的工厂,都依赖杨木为原料;用杨木造纸的造纸厂也逐年增多,作为造纸原料的杨树小径级纤维材已经供不应求,今后的需要量更大,市场前景看好。目前,杨木价格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大径级的杨木短缺,价格更高。根据木材加工业对杨树原料的要求实行定向培育,已成为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杨木用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用材。我国北方和中原农村普遍用杨木建房,用作梁、木构架、檩条、椽和天花板,尤其是毛白杨被认为是比较好的建筑材料。
  制浆造纸。杨木色洁白,树脂少,容易漂白,制木浆的纸浆得率和强度都较高,能制磨木浆和化学浆。国内用白松和40%~50%的杨木磨木浆能生产质量比较好的新闻纸。我国造纸工业用木浆只占纸浆总量的20%左右,增加木浆造纸的比例是造纸业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利用杨木作为造纸原料的造纸厂逐年增多。
  中密度纤维板的原料。杨木是中密度纤维板的好原料,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中密度纤维板工厂发展很快,对于杨树小径纤维材的需求量激增。
  胶合板材的原料。生产胶合板要用大径、通直和无节的原木。我国森林资源贫乏,缺少制造胶合板的原料。杨树的各种特性均符合胶合板对原料的要求,其旋切、胶合和油漆等性能良好。杨木含水量高,原木不需预先蒸煮,易旋切。制成的胶合板,各项性能都达到国际标准。
  其他用处。杨木适合制作火柴的梗和盒,以及一次性筷子和食品签。我国许多火柴厂均以杨木为原料。杨树的小径材、梢头、枝桠和加工后的下脚料,都可用来制造刨花板、纤维板。杨木还适用于做包装箱。
  作者简介:郑世锴 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从事杨树速生丰产栽培的研究和技术推广32年,编著杨树丰产栽培书籍10多本。联系地址:北京市万寿山后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邮编:100091。
其他文献
乡镇党委与政府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更是乡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内容。做好乡镇档案管理,要求乡镇党委与政府部门要自觉履行自身工作责任,同时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要加强监督指导。相较之县级档案管理部门,因特点不同,使得乡镇档案管理工作有明显差异。所以,乡镇党委、政府及县级档案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特点,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一、乡镇档案管理现状  1、思想上不重视  现阶段
作为一名电工,主要运用电力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但真正能够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不是凭着简单的一股热忱或者相关的拼命精神即可奏效的,需要具有安全重于泰山所必需的真实电力知识,需要具有适应当今人们生活需求的丰富电力知识,尤其需要适应发展地不断更新电力知识。  1、服务人民生活需掌握电力知识  从相关意义上说,自己作为电工,也是获取能够证明自己成为电工之证件的,要不不可能在政府机关进行电工方面操作的
在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上安村,有一片绿色防护网围栏着的上百亩滩涂,这是27岁的高建珍养殖小龙虾的池塘。   高建珍从浙江省水产学校中专毕业后,又去上海水产学校进修,取得了大专文凭。2006年,他孤身一人到千岛湖打工——养鱼。当时鲟鱼的市场价格非常高,利润也很可观。受到其他人创业的影响,他筹集资金10多万元自购鱼苗养殖,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尝试。未曾想到,一场洪水将放养的鱼箱冲走……  2008年初,在常
长期以来,广大养鸽者遵循“小笼1公1母、亲鸽孵化和哺乳育雏”的原则,其结果导致近交系数提高,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下降,产蛋量每月维持在1~2枚,公鸽数量庞大,饲料浪费严重,经济效益降低,严重制约了肉鸽生产的发展。因此,实行肉鸽饲养方式的转变,提高种鸽的产蛋量和乳鸽的有效供应量,成为市场经济竞争下的必然产物。推广以“空心砖舍、人工孵化和人工哺乳”为核心的养殖新技术,是推动肉鸽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