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表演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x542398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体育艺术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2011 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其总体要求是: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就为我国文化发展确定了今后发展的总体目标。而艺术和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展示国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围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系统的高等体育院校表演专业课程设置,重点是对表演专业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体育艺术人才,如何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是所有专家学者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的课题,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转型发展。
  二、表演专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符合地方高校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加快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奠定其长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习者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但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要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实行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解决部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引导这些高校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建设文化强省、高校强省的需要
  我国各省实施的“文化强省”和创新人才“高校强省”战略计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强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与此同时,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更好地为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建设高等教育强省,都需要提升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使之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就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表演艺术市场的发展状况看,能够从事大型体育表演创作、体育赛事表演、大型活动体育表演、群众性体育表演的项目运作、管理、服务的相关人员无论是数量、种类还是质量方面均非常匮乏。因此为更好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和打造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体育表演创新人才是“文化强省”和“高校强省”战略计划实施的重要体现,是高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具体表现。对体育表演创新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定位,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表演教学实践基地,提高所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满足社会对体育表演专业人才的多层次、高质量的需求。
  三、表演专业转型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和地方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
  教育部《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省教育厅《关于引导部分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学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顶层设计的政策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相关政策措施使学校找到了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和立脚点,诸多制度、政策、措施的结合,使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表演专门人才成为了可能。
  (二)表演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为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从我国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来看,表演专业人员的队伍急需扩大,表演专业是各体育院校办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培养的人才将在体育表演、社会文化活动、全民健身、青少年艺术素质教育和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全国各体育院校十几年的研究与探索,已形成集科研、教学、训练、表演、培训、服务于社会的办学体系,效果显著。通过各级各类别的比赛和大型演出证明体育表演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体育表演专业填补了艺术类表演专业的空白,丰富了戏曲、影视表演专业设置。
  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具有表演艺术的元素和属性、体育的特质和魅力,因而无法把它归类为纯体育类专业之中。体育院校表演专业需要掌握体育项目特点,同时了解体育艺术的内涵,并通过专业方向的延伸与转换来达到体育表演人才培养的标准。它是艺术与体育交叉学科相融合的创新尝试,也是拓宽艺术表演专业一条创新路径。为此,该专业已自成体系,是其他专业所不能替代的专业。若该专业进行转型发展,必将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体育表演优秀人才,为国家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添上浓浓的一笔。
  四、小结
  实施表演专业和教育融合,学校和表演机构合作,使表演机构的专业人士、管理者参与办学,联合培养,形成校行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凸显行业特色,对接职业标准,加强校企合作,将教学过程与能力养成紧密结合,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需要紧密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紧密结合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刘浩,张晓莹.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计的思考——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6):88-91.
  [2]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528(32):20-22.
  (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
研究有限磁场作用下形成于液氦表面的准一维电子气体系统的集体激发,得到了长波极限情况下的两类基本集体激发谱(带间散射和带内散射)的散射频率随着磁场的变化关系。
光呼吸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现象。运用气流法测定植物的光呼吸,需要配备的一个重要装置就是叶室。用于测定光呼吸的叶室必须密闭严格,不能漏气。否则,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研究半局部凸函数在多目标半无限规划下的对偶性。利用半局部凸函数,讨论了在多目标半无限规划下的择一定理,对偶性条件,使得半局部凸函数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正】 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没有创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创造出机车、铁路、电报、纱绽、精纺机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
以温州商学院金融学专业校外实践平台构建实践为例,从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实践内容与形式模式创新三个维度剖析"产教研学"深度融合长效机制构建过程。理念上,引企入校学校主
利用A5/1算法的密钥和帧序列号初始化弱点,可以用相关分析技术区分出A5/1密钥流与真随机比特序列或恢复A5/1密钥。经过对A5/1算法进行改进,可以堵塞这一漏洞,从而增强A5/1算法的安全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静脉补充维生素C能否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34例,通过前瞻性随机对
摘要:基于篮球游戏教学法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合练球游戏教学法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篮球游戏教学法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同时还阐述篮球游戏的教学注意事项,全面阐述篮球游戏教学法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重要性。  关键词:篮球游戏;教学法;中学篮球;篮球教学  篮球在体育项目经过很多年的发展,逐渐显示出很强大的运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以独特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反映出人对现代文明生
考虑单个二能级超冷原子穿过三个空间分离的单模腔场,其中中间腔初始含有光子,研究腔长、腔间距和腔中的光子对原子辐射率的影响。发现腔场中的光子打破了原子辐射率随腔长变化
分析了城市垃圾堆肥的肥力效应: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效应: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特性。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环境效应:造成土壤的沙化、盐渍化、重金属积累等,阐述了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