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吴健伶(1963-),男,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校长。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德育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广东广州/510610)摘要:中职德育课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笔者在具体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社会调查法,使学生跳出课本、走出校门,通过调查、体验获得感性认识,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社会调查法;德育课;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34-04《经济与政治》《哲学基础》和《职业道德与法律》等中职德育课程教材相对抽象化和理论化,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我们往往绞尽脑汁地备课、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还是抱怨“听不懂、不理解。”“为什么要学这些?”“学了后有什么用?”加上近年来,随着高校、高中不断扩招,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逐年递减,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厌倦“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学习热情。德育课难教、课堂教学效果难改观已成为中职教师的共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倡导“六解放”教学理论,它告诉我们:教学活动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多干一点高兴的事情,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对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我们主动去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如何让中职德育课堂轻松起来,学生学起来愉悦呢?笔者认为每个德育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只有这样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只有这样的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才会实现。中职德育课教学原则本身就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要求德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思想作风。笔者在多年执教德育课中也一直贯彻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于是就把社会调查法灵活地运用到德育课之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学生在书本上的难点和问题,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在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印证。生活与学习、知识与实践相互促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什么是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是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考察,收集大量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加工、整理以及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为改造社会提供最优化的方案的方法。社会调查法的任务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或社会事件进行调查和了解,通过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来解释和说明所发生的各种事实及其相互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和方法。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和选择对象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按照调查的途径划分,可以分为间接调查和直接调查。社会调查经常用的方法有亲自访问、派员了解、开调查会或座谈会等。在实际工作中,它们往往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同一调查过程之中。
社会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德育课的重要学习方法,即通过学生亲眼看、亲口问、亲耳听、亲自了解、亲身感受从而受到教育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①是什么?寻找问题存在。②为什么?寻找问题原因。③怎么办?寻找解决方法。
二、中职德育课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1.选择社会调查课题
选对调查课题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关键。以《政治与经济》课程为例,笔者在讲解社会调查法的基本概念的同时,针对 “经济部分”给出选题,提出客观要求,就某一社会领域问题作为社会实践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经过认真整理回答给出的问题或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鞭策学生关注社会。例如此部分的调查主题可以围绕“认识货币”、“价值规律”、“三大产业”、“生活消费-教育支出”等进行。通过绘制手抄报、制作幻灯片等形式,让各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讲解调查的情况,提出热点问题的棘手之处,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或阐述解决困难问题的基本模式。
·德育研究·社会调查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践与思考2.讲授社会调查方法
明确课题后,笔者先给学生详细介绍主要的社会调查方法:现场调查法、调查表法、直接访谈法和定点统计调查法。其次是指导学生针对问题,选择调查方法,以及如何开展调查、收集信息、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统计数据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始调查前对社会调查有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社会调查,增强调查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组建社会调查小组
根据课题本身的难易度和操作的复杂性,结合班级情况确定小组规模。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控制在2~4人/组,要求每个组选出自己信任的组长,给自己的组取个与本课程相关的名字,列出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清单、时间期限、联系方式。若调查选题范围较大,或班级人数过多,则小组成员需增加到6~8人/组。
4.设计社会调查表或问卷
进行社会调查就必须事先设计好调查表或问卷,但是调查表或问卷的设计不能太难、太复杂,因为太难学生难以完成,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不能太简单,让学生觉得不值得一做,学不到知识和技能,不认真去完成而达不到教学任务。在制作调查表或问卷时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笔者会事先收集市场(社会)调查问卷,以此为例指导各组学生制作调查表,并根据调查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采用哪种形式比较合理。
例如“货币认识”调查表,可设计如下:内容项目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含出现的时间、使用的地方,至少五种)当代世界各国货币及其单位(至少五种)人民币与美元、日元、英镑、港币、台币、韩元的汇率货币发展形式关于货币的社会调查 (个人调查)
例如“生活消费”调查问卷,可设计如下:
年龄性别学历婚姻工作情况个人年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总支出日常生活
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出行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教育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投资/
还贷情况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其它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
5.制定社会调查成果的评价标准
合理、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良好机制,中职生非常重视教师对他们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因此社会调查活动进行之前制定出评价标准并告知学生,能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依据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督促,从而使社会调查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力求体现客观、公正、公平。
评价标准: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力求做到全面、均衡。评价表如下:
项目评价单位调查内容
部分(40%)调查分析
部分(40%)语言表达
能力(10%)团队合作
精神(10%)个人自评或
小组自评
(20%)小组互评
(40%)教师(40%)
评价结果的运用:明确告知学生每次社会调查及其成果均纳入期末成绩。
关键词:社会调查法;德育课;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34-04《经济与政治》《哲学基础》和《职业道德与法律》等中职德育课程教材相对抽象化和理论化,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我们往往绞尽脑汁地备课、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还是抱怨“听不懂、不理解。”“为什么要学这些?”“学了后有什么用?”加上近年来,随着高校、高中不断扩招,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逐年递减,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厌倦“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学习热情。德育课难教、课堂教学效果难改观已成为中职教师的共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倡导“六解放”教学理论,它告诉我们:教学活动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多干一点高兴的事情,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对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我们主动去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如何让中职德育课堂轻松起来,学生学起来愉悦呢?笔者认为每个德育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只有这样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只有这样的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才会实现。中职德育课教学原则本身就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要求德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思想作风。笔者在多年执教德育课中也一直贯彻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于是就把社会调查法灵活地运用到德育课之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学生在书本上的难点和问题,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在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印证。生活与学习、知识与实践相互促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什么是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是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考察,收集大量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加工、整理以及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为改造社会提供最优化的方案的方法。社会调查法的任务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或社会事件进行调查和了解,通过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来解释和说明所发生的各种事实及其相互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和方法。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和选择对象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按照调查的途径划分,可以分为间接调查和直接调查。社会调查经常用的方法有亲自访问、派员了解、开调查会或座谈会等。在实际工作中,它们往往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同一调查过程之中。
社会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德育课的重要学习方法,即通过学生亲眼看、亲口问、亲耳听、亲自了解、亲身感受从而受到教育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①是什么?寻找问题存在。②为什么?寻找问题原因。③怎么办?寻找解决方法。
二、中职德育课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1.选择社会调查课题
选对调查课题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关键。以《政治与经济》课程为例,笔者在讲解社会调查法的基本概念的同时,针对 “经济部分”给出选题,提出客观要求,就某一社会领域问题作为社会实践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经过认真整理回答给出的问题或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鞭策学生关注社会。例如此部分的调查主题可以围绕“认识货币”、“价值规律”、“三大产业”、“生活消费-教育支出”等进行。通过绘制手抄报、制作幻灯片等形式,让各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讲解调查的情况,提出热点问题的棘手之处,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或阐述解决困难问题的基本模式。
·德育研究·社会调查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践与思考2.讲授社会调查方法
明确课题后,笔者先给学生详细介绍主要的社会调查方法:现场调查法、调查表法、直接访谈法和定点统计调查法。其次是指导学生针对问题,选择调查方法,以及如何开展调查、收集信息、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统计数据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始调查前对社会调查有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社会调查,增强调查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组建社会调查小组
根据课题本身的难易度和操作的复杂性,结合班级情况确定小组规模。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控制在2~4人/组,要求每个组选出自己信任的组长,给自己的组取个与本课程相关的名字,列出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清单、时间期限、联系方式。若调查选题范围较大,或班级人数过多,则小组成员需增加到6~8人/组。
4.设计社会调查表或问卷
进行社会调查就必须事先设计好调查表或问卷,但是调查表或问卷的设计不能太难、太复杂,因为太难学生难以完成,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不能太简单,让学生觉得不值得一做,学不到知识和技能,不认真去完成而达不到教学任务。在制作调查表或问卷时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笔者会事先收集市场(社会)调查问卷,以此为例指导各组学生制作调查表,并根据调查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采用哪种形式比较合理。
例如“货币认识”调查表,可设计如下:内容项目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含出现的时间、使用的地方,至少五种)当代世界各国货币及其单位(至少五种)人民币与美元、日元、英镑、港币、台币、韩元的汇率货币发展形式关于货币的社会调查 (个人调查)
例如“生活消费”调查问卷,可设计如下:
年龄性别学历婚姻工作情况个人年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总支出日常生活
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出行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教育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投资/
还贷情况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其它开支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项目年支出总支出
5.制定社会调查成果的评价标准
合理、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良好机制,中职生非常重视教师对他们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因此社会调查活动进行之前制定出评价标准并告知学生,能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依据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督促,从而使社会调查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力求体现客观、公正、公平。
评价标准: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力求做到全面、均衡。评价表如下:
项目评价单位调查内容
部分(40%)调查分析
部分(40%)语言表达
能力(10%)团队合作
精神(10%)个人自评或
小组自评
(20%)小组互评
(40%)教师(40%)
评价结果的运用:明确告知学生每次社会调查及其成果均纳入期末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