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破碎的亚洲民主橱窗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菲律宾,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岛国、内乱、美菲同盟、菲佣等。近年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屡屡向中国发威,有多名菲律宾官员高调称,根据菲律宾与美国的共同防御协议,如果菲律宾在南中国海有争议的南沙群岛附近遭到攻击,美军有责任协助菲律宾共同防御。今年以来,这种挑衅更是有愈演愈烈之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最近也称,美国不会支持争端中的任何一方,但美方将为菲军提供现代化军备,并将根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保卫菲律宾”。那么,菲律宾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美菲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位于西太平洋的群岛国家菲律宾,拥有“亚洲门户”、“东方明珠”、亚洲“民主橱窗”等头衔,前两个头衔可视为对菲律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物之美誉,而“民主橱窗”一词,如今却更多地包涵了世人对菲律宾民主政治的揶揄与批判。美国作家贝丝·戴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菲律宾:破碎的亚洲民主橱窗》一书,自此,“破碎的民主橱窗”便被视为描述菲律宾千疮百孔的民主政治制度的经典而被广泛引用。菲律宾,这个美国精心构建的亚洲战略前哨与民主堡垒,由于其国家乱象丛生,最终成为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失败的一个典范。
  
  美国的榜样殖民地
  “民主橱窗”在菲律宾的设立,是美国殖民统治的产物。在经历西班牙三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后,1896年爆发的菲律宾革命并没有使菲律宾摆脱殖民主义的桎梏。美国窃取了菲律宾革命的果实,在美西战争后强占了菲律宾,并将其视为在远东扩张的跳板与基石,开始了对菲律宾的新殖民主义统治。
  菲律宾在20世纪初期美国殖民帝国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美国在亚洲着力塑造的榜样殖民地。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方式不同,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政策,融合了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理念:建立两党制与议会制度;倡导逐步实现“菲人自治”,建立“菲人政府”;鼓励商品经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普及英语教育,引进美式教育体系。美国的新殖民主义政策不仅在制度上移植美国的政治体制来塑造“榜样殖民地”,并且在经济上也通过贸易保护法来打开菲律宾的市场,使其成为美国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市场。在文化教育方面,英语与美式教育体系“成为美国在菲律宾的最大成就”。在推广普及美式教育的同时,美国尤其重视对菲律宾上层人士的文化同化,其中菲律宾大学的建立以及“学生资助法案”,对美国同化菲律宾上层人士发挥了重要影响。菲律宾大学是菲律宾历史上第一所按照美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创办的现代型大学,建立于1908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菲律宾大学的教师多有美国博士学位。美国文化的浸染与熏陶,使菲律宾大学成为二十世纪以来菲律宾宣传民族、民主与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培育现代菲律宾知识精英的摇篮。而1903年菲律宾委员会通过的 “学生资助法案”,则允许并资助富有天赋的菲律宾学生前往美国完成大学学业。这些学生在美国主要学习政府与行政管理,回国后多在殖民地政府机构担任职务。首批受资助的104名学生主要来自菲律宾各省的权贵与大地主家庭,至1912年,共有209名菲律宾学生获得此项目的资助。其中许多人回国后成为大学教授、律师、法官、记者与政府公务员。通过对菲律宾精英阶层的文化熏陶与同化,美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制度得到了这个阶层的广泛认同。
  
  美国的反共前哨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获得独立,建立了菲律宾第三共和国。然而,这种独立并不是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果,而是美国迫于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压力,与菲律宾上层人士相互妥协而达成的一种安排。因此,独立后的菲律宾并没有摆脱山姆大叔的监护与控制,美国新殖民主义绳索仍然紧紧地套在菲律宾的脖子上,菲美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美国可以有效操控菲律宾的总统选举;在经济上通过不平等的《菲美贝尔贸易协定》剥削菲律宾;在军事上维持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与苏比克海军基地等。
  二战结束后,亚洲各国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尤其是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加剧了美国对共产主义在东亚迅速发展的恐慌。随着冷战的升级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加深,作为美国在东亚的门户,菲律宾的战略重要性凸显,成为美国在远东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理想堡垒。菲律宾独立以来,美国为巩固菲律宾这个“民主橱窗”可谓不余遗力。特别是为消除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胡克”游击队对菲律宾政治安全的威胁,美国加大了对菲律宾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援助。经过10余年的军事打击与安抚,到1954年,“胡克”游击队的影响在吕宋岛逐渐式微。
  
  美国:亚洲“民主橱窗”后的
  魅影
  独立后的菲律宾长期以来与美国保持着非常特殊的关系:主从关系、依附与被依附关系、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从上世纪50年代美国对菲律宾总统选举的操纵可以看到,美国是一个活跃在菲律宾“民主橱窗”后面的真实魅影,但事实上,这面橱窗只镶嵌了美国民主制度的漂亮的空壳,透过窗户,人们看到的则是许多混乱、丑陋且真实的影像。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拉蒙·麦格赛赛因为坚定的反共思想、对美国的绝对忠诚以及在剿灭“胡克”游击队运动中的表现,赢得了美国的青睐,成为美国大力支持的1953年菲律宾总统选举的候选人。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精心策划和大力助选下,麦格赛赛终于顺利登上了总统宝座。因此,美国《时代》杂志将麦格赛赛喻为“美国男孩”。这个“美国男孩”在1953~1957年担任总统期间,彻底成为美国在菲律宾利益的代言人与捍卫者。
  同样,1957年的菲律宾总统选举,也不乏CIA的魅影。1957年3月麦格赛赛因飞机失事身亡后,美国急于在1957年的总统选举中寻找下一任代理人。美国指示中情局驻马尼拉站开展活动,支持菲律宾国民党候选人、亲美的副总统卡洛斯·加西亚,反对民族主义者卡拉罗·雷克托。后者曾在麦格赛赛政府任职,后因反对麦格赛赛的亲美政策而与其决裂。他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反对美国在菲律宾建立军事基地,并提出菲律宾政府应淡化与美国的关系,发展与中国的关系。美国对雷克托十分不满,不惜使用肮脏下流的语言抹黑他的形象,将其刻画成北京的“爪牙”,是共产党中国在菲律宾的代理人。CIA前情报人员詹姆斯·史密斯在其1976年出版的回忆录《冷战斗士》一书中透露,CIA驻马尼拉官员曾与美国驻菲大使密商暗杀雷克托的计划。最后,美国的努力没有白费,在1957年大选中,加西亚获得超过200万张的选票当选为菲律宾总统。
  
  美国—马科斯独裁政权
  1972年9月23日,菲律宾的一则新闻震惊整个西方世界:自1965年以来连任两届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突然以剿灭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新人民军”发动的叛乱为由,宣布实行军管法,取消国会,实行党禁,禁止游行示威,并宣布总统任期无限期延长。亚洲的“民主橱窗”在专制铁拳的重击下愈发破碎。吊诡的是美国不仅没有对马科斯进行任何谴责与制裁,反而在其后的十多年间,加大了对马科斯独裁政府的经济与军事援助。
  有关资料显示,在军管法实施的第一个四年间,即1973~1976年,美国政府对马科斯独裁政府的军事援助总额超过1亿6千万美元,远远超过军管法颁布前的1969~1992年间的8千万美元。在武器销售及军援装备方面的数量与级别上,美国的援助也超过了军管法实施之前。
  美国支持马科斯独裁政权,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当时菲律宾国内左翼势力与激进主义的扩散令美国深感恐慌,其担心菲共借机进一步扩大影响,最终导致菲律宾政权易帜,成为下一个越南。因此,积极支持马科斯独裁政权消灭菲律宾左翼力量,符合美国的利益。第二,借助马科斯政权遏制菲律宾民族主义抬头。在菲律宾政治力量中,有一批坚持菲律宾民族与国家利益的政治家,菲律宾独立以来,他们一直反对美国在菲律宾设立军事基地,并且积极推动国会立法对其进行限制。第三个原因在于马科斯允许美国保留在菲律宾的克拉克与苏比克军事基地,甚至给予美国在菲律宾安放核武器和无需事先协商与告知菲律宾政府的特权,这对美国70年代在亚太地区,甚至中东的战略部署与军事行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后马科斯时代:仍然有很多难
  以打破的魔咒
  1983年,菲律宾反对派议员本尼尼奥·阿基诺二世在马尼拉国际机场的被害拉开了全国性的倒马序幕。菲律宾社会各阶层,包括贫民、左派力量、中上层人士、军队高层的改革派以及在菲律宾社会影响力极大的天主教会都纷纷参与其中。为稳定菲律宾的政局,美国不得不施加压力,敦促马科斯政府进行全面改革。然而马科斯对美国的建议置若罔闻,终于导致美国政府转而支持反对派参加1986年的大选来实现菲律宾政权的和平过渡。
  1986年2月的菲律宾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马科斯在大选中的舞弊引发了菲律宾社会的全面抗议,“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马科斯政权,已故参议员阿基诺二世的遗孀科拉松·阿基诺当选为菲律宾总统。这次“人民力量”运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被誉为“第三波民主浪潮”。不可否认,菲律宾人民在推翻马科斯的斗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如果没有美国在幕后的运作与支持,这次倒马运动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作为交换,新一届菲律宾政府将坚持反共并压制反美军事基地的运动。
  阿基诺夫人当选总统后,以恢复民主制度为首要任务,在1987年宪法中明确了人民的政治权利。然而,科拉松·阿基诺政府却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政治经济问题,尤其是马科斯残余势力频繁发动的军事政变、投资环境恶化以及马科斯政府留下的巨额外债,导致科拉松·阿基诺政权在风雨飘摇中艰难维持。1992年的菲律宾大选,拉莫斯将军当选为新总统。其在任期间,把社会重建与消除贫困作为目标,发起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行动。
  后马科斯时代的菲律宾政治在1990年后逐步走上了正常轨道,1998年埃斯特拉达当选总统,2001年因贪腐而遭弹劾下台,副总统阿罗约夫人被推上历史舞台。2010年阿基诺三世又当选为新总统。虽然马科斯式的专制在今天的菲律宾很难重现,但纠缠现代菲律宾民主政治制度的美国因素以及衍生于菲律宾社会结构与文化特征的家族政治、金钱政治、暴力政治与政府管理的低效与腐败,仍然是菲律宾政治难以打破的魔咒!
其他文献
人们不知道这场持续不断的经济危机什么时候才会结束,自己什么时候才会时来运转,因此不少人想撞撞大运,将每天节省的十个八个欧元投入彩票,期望中得大奖。在意大利,你会看到两种地方有人在排队,一种地方是在邮局排队付各种苛捐杂税和费用;另一种地方是在彩票发行点排队买彩票。在冰冷的冬天里,意大利的博彩业异常兴旺和火爆。  意大利博彩业的历史比较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可以追溯到1449年。二战后,在恢复和振兴经济中
喀山是我俄罗斯之行的最后一站,很久以来我就对它充满向往。喀山与莫斯科、圣彼得堡齐名,有俄罗斯“第三首都”之称,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几个千年古城之一。不过,与前两个以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见长的城市相比,喀山的特色更在于它的文化方面。位于克里姆林大街一端的喀山大学排在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之后,是俄罗斯第三古老大学,它建于1804年,俄罗斯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和
选举犹如活报剧,折射出诸多怪异;尘埃落定即意味新一轮政治生态变化的开始。    呈现“蓝消绿长”态势    此次县市长选举,尽管国民党是执政党,占据选举优势,在17个县市长中,国民党至少可取得11席的地方执政权,民进党预计获得三至四席执政权,其他两席可能为无党籍取得。但这次选举总体“偏冷”,预计投票率不会太高,这与经济形势不佳与选民对国、民两党失望密切相关。  与这次县市长选举密切相关的是明年五大
朴光海:  我也看过2007年《国际先驱导报》针对中国网民做的邻国印象调查但我认为中韩民间层面的互相“嫌”,其导火索是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当时,中央电视台直播韩国对意大利波兰西班牙比赛的时候,在北京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狂热的球迷焚烧韩国国旗的事件,非常情绪化当时国内的球迷大都爱看欧洲的五大联赛,没想到不起眼的韩国人竟然能把欧洲劲旅意大利葡萄牙都打下去了,中国球迷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再加上一些
历史究竟会如何翻过这一页,土耳其最终会如何认识一百多万亚美尼亚人惨遭灭绝的史实,的确是个跨世纪大难题。    3月4日,美国众议院外委会将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群体杀戮定性为“种族屠杀”,再次惹恼了奥斯曼帝国的继承者土耳其。一个多月过去了,一个敏感的日子再次临近,这就是4月24日的“亚美尼亚大屠杀纪念日”,土耳其人将再次承受年复一年的谴责声浪。  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只要有亚美尼亚人聚居的地方,
秦亚青(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  伴随着地区的合作与发展,东亚以及整个亚太地区产生了很多地区机制,搭建了地区构架的平台。东亚及亚太地区是个很复杂的地区,它的地区构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认为,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合作构架最基本的特点是多元、多重、多样。这些机制相互之间并没有完全的等级结构,功能也有重叠、交汇,这也反映了东亚地区的现实。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务实的功能主义。东亚和亚太地区在经济
绕着石头过河?  相比于2010年的波折,2011年的中美关系可谓在“峰回路转”间“柳暗花明”起来。2011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随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4月,美国国会参议院最大规模代表团和国会众议院代表团相继来华;5月,中美第三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成功举行,成果颇丰;随后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又时隔七年再度访美……双方一系列高层接触交相辉映,俨然演绎出一曲中美关系的
2009年元月3日,姜长斌教授午睡后没再醒来,突然离我们而去,令人心痛,更让人惋惜学术界失去了一位苏联与俄罗斯问题研究的泰斗级人物;尊敬他的学生们感到失去了一位慈父般的好老师,生活中又少了一位亲人      他的研究与国家和  民族的需要紧密相联    姜长斌教授1935年1月28日出生,山东省黄县(现为龙口市)人姜长斌教授一生学习刻苦,涉猎广泛他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外语学院研究班曾任黑龙江大学
为了让守成霸权选择分享权力或移交权力的道路,必须确保守成霸权没有可能击溃我们。    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权力格局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危机也意味着权力格局的加速变迁,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通常也是在危机之中和之后完成的。  权力格局变化的方向,可能是强化当前格局的基本特征,也有可能是扭转、改变当前格局的基本特征。譬如,发源于新兴国家的危机将巩固当前格局的基本特征,即巩固守成霸权国家的主导地位,而
2012年5月3日,济南“五三惨案”84周年纪念之日,蔡公时烈士纪念馆在济南市经四路370号正式开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文字、纪念雕塑、复原陈列等,再现了蔡公时献身国民革命,惨遭日军杀害的一生。展厅最显眼之处,放置着蔡公时烈士的半身铜像,旁边挂有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的题词——“外交史上第一人”。  “追随中山,投身革命”  蔡公时,以字行,别号“痴公”。江西九江蔡垅人。1882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