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洛克的“财产权”理论起源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changjing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约翰.洛克是17世界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法律思想家,是近代英国最伟大的思想启蒙学者,而且是对整个近现代西方政治法律理论发展具有十分深远影响意义的人物,他对财产权,特别是财产权的起源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洛克 财产权理论 评价
  一、洛克财产权的起源问题
  从洛克说明私有财产权的起源来看,从人身权利的依赖关系来看,洛克主要指的还是对物的权利
  在《政府论(下篇)》第五章“论财产”中,洛克指出“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财产不仅仅是政府应当保护的自然权利,而且也不是由政府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财产权的确立是政府建立的前提。财产权的起源在洛克看来实质上是“在上帝赐给人类共有的东西中,人们是如何能够在没有全体世人的任何明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中的某些部分拥有财产权。”并且,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论证。
  洛克首先说明上帝创造人类,并给予人类理性,是为了使人类能够运用理性获取生活的最大好处和各种便利。同时上帝也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一切东西都给予人类,但是,“这些东西既然是给人类使用的,肯定也需要某种方法把它们分配给人类,这样它们才能被某个特定的人使用,或给他带来好处……即成为他的一部分,在这些东西对维持他的生命带来任何好处之前,其他人对此不享有任何权利。”在这里洛克论证了私有权的一个必要条件即人类只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把共有的东西变成私有的。
  接着,洛克进一步论证如何将共有的东西变成私有。他提出“人的身体所从事的劳动和人的双手所做的工作,应该属于他自己。所以,只要他使什么东西摆脱了其自然的存在状态,他就把他的劳动渗入其中,就在它上面注入他自己的某种东西,因此,也就使它成为自己的财产。”这就是说,在自然状态下,所有的物品都呈现出原有的自然状态,也就是公共的状态,但当人的劳动加入之后,从而改变了物品原先的自然状态,这个物品就变成了加入了那种劳动的那个人的所有,于是,这个物品就与原先的“公共性”相分离,变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
  但是,洛克认为自然法通过这种方式赋予人们财产权的同时,也对这种财产权进行了一些限制。那么上帝给了人们多大的财产权呢?这里存在两个条件,即“还留有足够的同样好的东西给其他人所共有”和“以供享有为度”。它们是由自然所规定好了的,“自然根据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便利所需要的物资的范围,很好地规定了财产权的范围。”对于“还留有足够的同样好的东西给其他人所共有”,洛克利用“资源无限”来解释。但是,这一论点指出“就算在今天,尽管人类已经布满世界的各个角落,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最初的少量人口,他的做法也不会对其他的人类造成损害,也不会让别人有理由抱怨或认为他对土地的占有对他们造成了损害”恐怕还是不符合现在的情况。在“以供享有为度”方面,洛克主张把人类共有变成个人私有应该有一定限度,这就是以供人们享有为度,过多则不是他们所应得的。书中写道:“一个人在一件东西腐坏之前,他能通过劳动利用多少东西就能拥有多少东西的财产权,超过这个范围以外的,就不是他所应得的,而应该归其他人所有。上帝创造的所有东西都不是让人们糟蹋或破坏的。”
  洛克还认为财产权的确立不需要每个共有人的明确同意,例如“虽然流动的泉水是每个人都有份的,但是谁能怀疑装在水壶里的水是只属于取水的那个人呢……当他通过劳动已经把它从自然之手中取出来时,就把它划归自己私人所有了。”更为重要的是,“开垦任何一块土地而把它据为己有的行为,也不会对其他任何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因为还有足够多的、同样好的土地,剩下的这些土地多到那些还没有取得土地的人用都用不完。”正是通过以上的推理论证,洛克完成了对财产权起源的论述。
  二、对洛克财产权的评价
  由此,萨拜因认为洛克“根本未对自然法进行过认真的分析,他对法的明确论述仅限于追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尽管洛克在对财产及其起源问题的思考和论述中,深受亚里士多德相关论述的影响,甚至表面上看许多观点都是一致的。但是洛克从个人的天赋权利的角度来论述财产权及其起源问题,这与亚里士多德从家庭与家务的角度分析财产权及其获得原则和方式问题有着性质的区别。
  同时,洛克提出的财产权是以自然权利为哲学基础的,并指出政府成立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财产,当人们的财产受到侵犯时人们有权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由此,财产权被赋予了政治学上的意义,成为了批判一切政治制度的依据。并且,洛克直接提出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们的财产,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人们的财产必须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进而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是最高权力,无论是君主或是议会,未经人民的同意无权夺取任何人的私有财产。否则,人民就有权推翻它。这种政体模式和运作机制正迎合了当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对刚建立的资产阶级新政权提供了借鉴。对西方现代国家的组建和运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推动了当时社会历史的进程。
  正如美国哲学家梯利所言:洛克“代表近代的精神,即独立和批评的精神,个人主义的精神,民主的精神,表现在十六、十七世纪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中,并在十八世纪英国启蒙运动中达到顶点的那种精神,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洛克的思想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和制度。”
  参考文献:
  [1]何怀宏.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彼得.期坦、约翰.香徳.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3]严存生.西方法律思想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41-43.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
其他文献
“唉!人老了,一身病……”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老年朋友逢人就说自己身体不好了.其实,他们说的这“一身病”无外乎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血脂,服药后,血压基本可以正常,血糖也可以
期刊
虽说,中国这个占据世界自行车产销霸主地位30余年的自行车王国,如今正深陷“汽车文化”,但大城市中“拜客文化”正借着洋时尚和低碳之风悄然回归。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法国文化部长到丹麦访问,当他乘着豪华轿车,带着一大群官员、秘书和记者的车队来到会晤地点时,骑自行车赶去的丹麦总理已经站在门口迎候了。  在中国人看来,这更像是一部现代版的安徒生“童话”。其实,政府高官骑着自行车而不是坐着豪华
变身“黎明92”文化创意园后,原本弥漫着皮革味的鹿城区黎明工业区,散发出文化创意的气息。走进一个个高低错落的厂房,看到的是小茶悦会、一棵树艺术中心、音乐工厂……如同
语言是一种艺术, 而教师便是天天和这门艺术打交道的人。如何才能将这门艺术精彩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课堂上将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紧密的结合起来是相当重要的。历史学科属于表演性较强的学科,滚滚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与事件都可以在老师的表演中让学生铭记在心。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将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巧妙的结合,可以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  一、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职业用语,一个教师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新时期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更大的竞争压力,需要充分认识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分析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推动
摘 要 本文以比较的方式说明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的概念和特征,同时分析了两种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法律援助制度 司法救助制度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是指政府依据《法律援助条例》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对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为其指派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制度。我国司法救助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
后港镇的农村财务“双代理”起始于1997年,十几年来,从开始的“村账镇管”起步到现在的账务资金“双代理”,对于后港镇农村加快民主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全面实行村务(财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路政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对于路政单位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为了提高路政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从而保证交通路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处于正常运转
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的美,桃花的灵性,桃花的情,穿透了古今文化,飘散在每一个桃花烂漫的日子里.rn2010年5月2日至5日是农历庚寅年的3月下旬,正是北京城桃花盛
[摘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必须以辨证的观点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关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灵魂。教师要用极大的耐力和毅力,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是学困生转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面向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理想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