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会计信用的若干思考

来源 :市场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愈演愈烈的会计信息失真和频频曝光的会计造假案,引起了社会对会计的普遍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文章对会计失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造假;失信;维护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6)05-
  【收稿日期】2006-03-04
  【作者简介】邓丽颖(1970- ),女,辽宁鞍山人,辽宁省鞍山市教育局财会管理中心主管会计,中级会计师。
  
  一、会计失信的原因分析
  
  (一)产权不明晰,使会计失去了建立信用的基础
  讲求信用就是人们为获得长期利益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使之符合特定环境下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否则信用就无从谈起。在国有产权制度下,企业经营者与其经营的企业信用没有长期的相关性,作为经济人自然选择牺牲信用而追求眼前利益。民营企业虽有明晰的产权和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但在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深感产权没有安全的保障,面临随时被剥夺的可能,因而产权实际上也是不清晰的,于是导致其也失去了长远而稳定的预期,只好追求短平快,不愿意为维护和建立信用而投资。当受托人没有追求长期利益的动机和动力时,他们就会选择不守信。所有这些不讲信用的行为,都将通过会计造假而以会计失信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见,失去了建立信用的产权制度基础,讲信用就成了空谈,什么失信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会计失信也就在所难免。
  
  (二)执法效果不理想,对失信行为惩治力度不够
  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现行会计规范的基本要求。但当社会中的行为人违法获利大于守法获利时,行为人便不会选择守法;当制假贩假的风险成本低于为此而获取的收益时,行为人便甘愿承担这种风险。所以,我们不能奢望行为人会自觉自愿地守法守信,而必须运用法律和行业自律规范(准法律)提供足够有效的约束力,使得违法不守信者得不偿失,甚至付出高昂的代价。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相应法规和制度的执行、监管与惩罚均缺乏力度,给造假和失信者不能产生足够的威慑力。惩罚对象和标准弹性大、不明确、也不具体,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执法腐败问题,往往使造假和失信者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三)在失信的社会环境中,会计难以独善其身
  各种“虚假”和“欺骗”现象充斥于社会和市场,动摇了会计诚信的基础。毋庸讳言,不讲诚信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在这种社会和市场环境下,制假贩假者能够获得高额回报和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诚实经营者却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于是,许多企业便要借会计之手来达到做假售假和行骗的目的。由于受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限制,会计人员很难顶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于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自然就会发生。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可苛求会计人员独善其身,因为会计人也是经济人。
  
  (四)媒体的舆论监督不力,信息交流和传播受阻,打消了失信者的后顾之忧
  在我国,作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有效工具的新闻媒体,由于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新闻审查与管制制度的牵制,使许多本该报道的造假和失信事件无法及时地加以披露和报道。这实际上是对行骗者的保护和怂恿,使失信者更加有恃无恐。由于新闻媒体的力量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作为市场监管一支重要力量的媒体监督,其效力大打折扣,既不能阻吓行骗者,也不能警醒受骗者。在此种状态下,加速和加重了与行为人失信相伴随的会计失信。
  
  二、重塑會计信用的几点思考
  
  从会计失真到会计失信,表面上看似乎是会计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牵涉面极广的问题,我们必须到会计之外去寻找治理会计失信的良方。
  
  (一)明晰产权,重建信任基石
  真实世界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就是行动者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行为结果。人如何行为,关键在于他所处的约束环境。产权就是一个让人说实话的约束条件,因为明晰的产权促使人们自觉追求长远利益,能保证说实话的收益不小于说假话的收益。这样一来,为了获得长期利益,社会行为人便会努力维护自己的声誉。因此,产权是信任的基础。不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市场秩序、法律和道德规范就建立不起来,整个社会就会没有信任可言;而没有信任,就不可能创造长久的社会和经济繁荣。
  
  (二)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法律和信任既有分工,又有互补性,法律可以促进信任的建立。有了明晰的产权,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一定守法守信,还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使不守法不守信的人付出更高代价,只要他一次不守信,就要让他再无翻本的机会。为此,我国要在完善法律体系方面下功夫。在会计方面,要协调好财政部与证监会的关系,以避免会计法规之间的漏洞和矛盾。其次,要改变过去罚则中的补偿性处罚规则,变为惩罚性处罚,惩罚力度要能事前遏制人们萌发不守信的动机。
  
  (三)净化社会环境,培养公民的信用意识
  信用危机已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泛滥,要解决会计失信问题,不能只教育会计从业者,而必须全面开展公民的信用意识教育,让每一位公民都能体会到只有讲信用,才能获利,否则,就没有立足之地。这里,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训,尤其是国家公职人员,他们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当讲信用成为人们处世的资本和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及这个社会不能容忍任何失信行为时,失信者就没有生存空间了,会计失信问题也就会随之迎刃而解,会计从此不必再做“替罪羊”。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输系统,充分发挥新间媒体的监督职能
  近几年,我国新闻媒体进步很快,值得肯定。例如,“基金黑幕”、“银广夏”等事件的揭发,都是新闻媒体的功劳。但是,我国的新闻媒体因政府管制、竞争不公平、经费限制、诉讼压力、人员素质等一系列问题,至今还没有发挥出它的巨大威力。我们寄希望于新闻媒体通过从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其自身的努力,真正发挥新闻媒体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使作假者真正体会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下,一定能最大可能地扫除政府、企业的作假行为,还会计以清白。
  
  三、结语
  
  总之,会计失信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除了对会计本身采取一定的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同时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根本问题。当大家都讲信用时,会计只会更加洁身自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其他文献
胡锦涛多次强调.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对于一个国家是这样.对于一个城市也是如此。当前.文化在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城市
筹资工作是红十字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人民群众认识的不断提高,红十字会筹资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一要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二要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三要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