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体”意象分析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文化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luyundongP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骥艺,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江南大学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动画等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喜宴》海报 《喜宴》的剧本是李安在1987年的某一天正在洗澡的时候灵机一动想到的,李安想到如果来个同性恋假结婚,爸妈都出席,天下大乱大概会很有意思,再加上大闹洞房,光溜溜的在被窝里擦枪走火就更有戏剧性了,于是李安导演用了两年的时间创作了《喜宴》,这是他第一本长篇中文剧本。拍摄《喜宴》却是在电影《推手》之后,于1993年一经上映便大获成功,《喜宴》荣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使得李安导演一举成名,跃入了世界知名的导演行列。
  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湾,从小生活在大退伍军区里,父母都是公教人员,接受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李安在早期学习期间也一直受到两种文化的教育影响,大学就读于台湾大学艺术学院,1975年毕业。1978年去到美国伊利斯诺大学学习戏剧导演,从此开始了电影的创作生涯,最终获得电影硕士学位。在求学阶段,李安拍摄了五部短片,其中《荫凉湖畔》获得金穗奖最佳剧情短片奖。毕业时,用尽手边一切资源筹拍了《分界线》,这部电影获得了纽约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1]从1984年,李安开始了在美国进行剧本创作的道路,他不断地研究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大胆的将中西方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对于中西文化的冲突以及由此给美籍华人带来的困惑和尴尬感同身受,因此,在他的早期电影中都有集中的体现中西两种文化碰撞中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和重新的建构的生命体验。1993年,李安导演的电影《喜宴》就是集中体现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
  碰撞和这两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自古以来,艺术家就把“身体”作为创作的源泉,因为人类形体能够摆出各种造型,并贡献给我们大量对比鲜明,错综复杂的形状和视觉关系。作为内容的人类形体有助于表达根基深厚的文化价值观,包括宗教、政治信仰及有关个人和社会身份的观念。[2]人的身体常常被用来表征一些关于性和死亡的观念。“身体”本身是具有价值的,他的价值常在和其他身体价值的关系中加以平衡,例如纤细的女性外形通常比较胖的女性更会让人联系到一段浪漫的关系。通过身体动态来判断一个人的性别,阴柔性和阳刚性的性别身份认同是受文化影响随时面临挑战、协商和重新定义的。“身体”的压抑和挣扎在李安导演的电影世界中运用得淋漓尽致,李安借助人物“身体”的困境阐述了当代人的生存渴望,那就是个体意识的极度彰显,身体处境的无限自由。[3]在李安导演的华语作品《喜宴》中同样运用了强烈的“身体”意象,凸显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充斥及融合。
  电影《喜宴》是以高伟同为代表的美籍华人青年一代在美国的悲喜生活。高伟同和同是同性恋的赛门同居,却遭到台湾父母的不断催婚和对传承香火的急切期望。无奈之下高伟同选择和想得到美国绿卡的顾威威假结婚来搪塞父母,于是在台湾的父母得知“好消息”立刻赶来美国为儿子操办婚礼,在一场热闹的婚宴后,喝得半醉的高伟同和顾威威却擦枪走火假戏真做,偏偏又因此怀上了高伟同的骨肉,赛门因此和高伟同大吵,不料高伟同的父亲在打击下进入医院。高伟同实在无法承受欺骗父母的痛苦,最终告诉了母亲同性恋的事实,顾威威也看到高父高母的心思,经过思考决定生下孩子并和高伟同和赛门建立一个独特的家庭。最后看到孩子们的决定,高伟同的父母只能妥协的离开了美国。在李安导演的这部电影中,影片的主人公因受到家庭伦理规范的束缚,压抑着他身体的欲望;主人公的父亲也因不愿接受儿子同性恋的事实,父权的传统思想压抑着他的身体;在双方身体都受到压抑和束缚的时候解决困境的方法只能是父亲通过给儿子自由,来让彼此找到自己身体的归宿,这也恰恰是影片中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冲突后最终的融合。
  一、 高伟同“身体”意象中的中西文化
  影片的片头是对正在健身俱乐部的高伟同身体的局部特写,肌肉,力量,这些男性身体的特征来强调角色的性别,为后面交代角色的隐性别同性恋的身份做出铺垫。健身的镜头在后面也屡次出现,当高母寄来录音带,催促高伟同找女朋友的时候,当赛门知道顾威威怀了高伟同的女朋友时,高伟同大汗淋漓的身体恰恰是李安想利用身体外部的释放来反衬高伟同内心的压抑和不安。
  ·电影理论刘骥艺:从“身体”意象分析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文化 高伟同为了生计决定去找租他房子的顾威威收房租,顾威威故意趁拥抱高伟同的时候对他的身体进行挑逗,而高伟同却一直身体僵硬向后躲闪,面部表情也十分难堪,这和李安导演在拍摄高伟同和赛门在一起的时候的镜头中,高伟同的身体形态完全不同,高伟同对赛门的挑逗非常响应并且温柔的配合没有躲闪,他们相拥熟练的睡姿可以看出高伟同和赛门之间的感情很好,同时也表达出西方文化中对同性恋是非常包容的。
  在得知父亲和母亲很快会来美国为自己主持婚礼的计划后,高伟同开始重新收拾房屋内的摆设,李安导演利用一个相对停留较长的特写风趣表达出了为了骗父母要做出的改变,原本是一张高伟同的黑白全裸照片性感十足,换成了一张彩色的衣冠穿戴非常整齐神情严肃端庄的军队照片,为了应付父亲母亲的到来,巧妙利用高伟同的身体的不同着装的改变,强调中西文化的差异,高父是喜欢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这是与西方文化的个体性和随意性形成强烈反差的,虽然高父还没有出场,但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已经开始了。
  高父叫醒要当新郎官的儿子高伟同,高伟同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的房间跪在地上给父亲母亲磕三个头,可以看出高伟同身体中的东方文化,在中国家庭观念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
  喜宴结束后的洞房之夜,高伟同因为顾威威的故意挑逗而使得顾威威意外怀孕,当他告诉赛门的时候,三个人一气之下大吵大闹乱成一团,高父因此气得送进医院,高伟同再也承受不住了,他说在他身体里压抑了二十多年的秘密是时候讲出来了,他不想再过这种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的生活了,他用自己的拳头重重的捶打这医院的墙壁,发泄心中的束缚,他也顾不得母亲无法接受的事实了,他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渴望和赛门真正的快乐,身体的解放让他重压之下坦白了实情。   二、 高父“身体”意象中的中西文化
  在高父还没有出场的时候,通过母亲给高伟同介绍的女朋友口中得知,高父前不久生病了,送进医院的时候就差一口气,还没有实现抱孙子的愿望,可见传宗接代对于高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直压抑在他的身体里,也正是这样的压抑未能实现的愿望体现出高父深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对祖孙三代的和睦圆满家庭有着无限的向往。
  电影《喜宴》剧照 高父走路的姿势一直是身体微向前倾,双手背在身后,不仅说明在高父年轻的时候从事部队工作,也可以看出高父也是生活在典型的中国父权社会观念中,但在来到美国的这段生活中,父亲的权利却有所动摇,儿子高伟同的草率领证,父亲表现出略微不满,接着儿子又提出不想举行婚礼,这和父亲头脑中的中国传统的结婚喜宴的规模是有落差的,但是父亲并没有因此而大怒,他一直在压抑自己身体的欲望,压抑自己的想法,到后来父亲因为情绪激动而住进医院,出院后身体不适却依旧坚持要洗碗等等都可以看出高父长久以来的身体的束缚,这也是暗指东方文化中父权地位的动摇,是李安在电影中想要折射的中国传统父权价值体系在现代社会中遭遇的尴尬和无奈。[4]
  在影片的最后高父和高母和孩子们道别之后,相互搀扶着准备走向登机口,高母一直在哭说自己高兴,这里有隐忍和无奈,高伟同的父亲也安慰着说自己也高兴,两个人内心都希望儿子能拥有真正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把自己内心的渴望藏起来,走到登机口的时候,高父抬起双手的身体不仅仅只是为了通过安检的检查,更是一种身体的释放,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可以看出这正是高父的妥协,高父亲对中西文化的碰撞的妥协,妥协是文化的折中和融合[5],也是唯一的解决冲突的方式,片尾这样的利用高父的身体动作作为最后的收尾,可见李安导演认为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互相的融合才会使每个人身体的压抑降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三、 高母“身体”意象中的中西文化
  高母在儿子高伟同和顾威威进行完结婚公证仪式之后难过得哭起来,在她的中国传统观念中儿子结婚是一辈子非常重大的事情,是不可以如此草率完成的,西方简单的结婚公证仪式让她无法接受,觉得对不起顾威威,因此抱着顾威威失声痛哭起来,这是高母情感第一次强烈的发泄,也是她身体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初次碰撞。
  儿子高伟同在重压之下向母亲坦白了自己的一切,并约定不要告诉父亲,高母的内心是十分看重儿子有个和和美美的家庭自己能早日抱上孙子,可当得知儿子的爱人是赛门后,高母神情恍惚,惊慌失措,高母第二次情绪失控,她无法接受儿子同性恋的身份,无法独自扛起这样的事实,更加无法面临要失去孙子的痛苦,这是高母身体里和西方文化的第二次碰撞。
  当预感到高伟同和顾威威要去医院做掉孩子的时候,她跌跌撞撞的爬上楼,身体在颤抖,当听到儿子和顾威威已经离开的声音后,高母一下子瘫软的倒在地上说不话来,李安导演用高母的一系列“身体”意象传达出高母对即将失去自己骨肉的无措,无法延续高家的香火,在东方文化中,这对于高母绝对是致命的一个打击。这是同西方文化的第三次碰撞。
  四、 赛门“身体”意象中的中西文化
  赛门为高父高母的到来不仅提供了住处,而且还特意精心准备了礼物,但就在表达一番心意的时候,顾威威穿着一身中国式的大红旗袍走来了,顿时让高父高母无暇顾及赛门送的礼物,而是对身着旗袍的顾威威大声称好,这时赛门虽然没有说话也没有表情,但恰恰是一个无奈的举起一只手倚在墙上的身体的镜头,通过赛门身体的背影,表达了赛门身体内的压抑隐忍,内心的欲望无法抒发却仍要维护高伟同这个充满东方文化的家庭的和谐。
  赛门和高伟同在高父高母来美国这段时间,没有住在一起,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压抑的,当两个人有一天回到家中看到没人就迫不及待的拥吻在一起,他们身体此时此刻是无限舒畅的,赛门撕扯着高伟同的裤子,压抑已久的身体的欲望仿佛要喷泻而出,但就在发现楼上父亲在家的时候,赛门和高伟同迫不得已整理好衣服,没有释放的欲望不得已还要继续抑制,因为在父亲的传统观念中是万万不能接受赛门和儿子有这种关系的。
  五、 顾威威“身体”意象中的中西文化
  第一次镜头中引入顾威威这个角色是通过拍摄她洗澡的背影,身材纤细,动作柔美,边洗澡边大口喝着洋酒,性格里带着一点狂野和对自由的向往。
  初次和高伟同父母见面是在机场,顾威威身着一身红色连衣裙和一双红色的高跟鞋,十分有中国特色,在见到高父高母后,举止非常有礼貌,并主动接过他们手中的行李箱,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礼仪和孝道,和前面镜头中的随性和不拘小节的西式生活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马上就要举办婚礼的顾威威在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的时候眼泪止不住的流,自己结婚这么重要的事情也没有办法告诉父母,内心是无限的委屈和做女儿的不孝,又要面对明知没什么结果的未知的世界,顾威威的身体里有太多的不快乐,是很多情绪的堆积和压抑,她明知道拥有一个爱自己的人是不现实的,但却为了现实中的绿卡不得不妥协,顾威威的身体中也被西方的文化所冲击着。
  喜宴的结束后是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闹洞房,顾威威和高伟同在朋友的起哄下脱光了衣服,略带醉意的两个人赤裸着身体,顾威威发现高伟同对女人的身体是有欲望的,于是两个人擦枪走火,发生了关系,顾威威的一句“我要解放你”,不仅是想对高伟同转变性取向的期待,也是想解除高伟同对欲望压抑的身体。
  六、 四个“身体”意象的融合——中西文化的融合赛门是由内到外的美国人,他拥有西方的身体和西方的思想,高父高母是台湾人,很少来美国,他们有着跟大部分中国人一样中国传统思想,高伟同是夹在中西文化之间的男人,而顾威威代表了中西文化的交融。高伟同的性格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形成,顾威威的妥协成就了其中西文化的交融[4]。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她想要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是对没有爱情的婚姻寄予期望,是传统的她,是一个折中的她。
  四个人生活在一起无论是生活习惯上还是思想观念上都不断地发生着冲突和碰撞。高伟同的身体困境的原因是受到父权和家庭伦理的规范束缚,父亲的身体困境的原因是对几千年的中国伦理规范的约定的束缚和对自己权力的放弃隐忍所受的尴尬。四个“身体”意象分别代表着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中西合体。李安导演利用这样四个不同的身份,以及他们所处身份下的身体行为特征,诠释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到最终融合的过程。
  结语
  李安的电影《喜宴》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多元文化交错杂糅的影像世界,对于东方文化精神的参悟和坚守,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汲取兼容并蓄,相得益彰。李安用“身体”意象多重阐释了电影的主题倾向,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压抑着身体的状态从而反应角色背后的文化特征,这是李安导演在他的电影世界中极度彰显的。
  参考文献:
  [1]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简·罗伯森.当代艺术的主题[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3]张畅.论李安华语影片中的“身体”意象[J].戏剧文学,2009(7):314.
  [4][5]季蓓蓓.碰撞与融合—浅谈《喜宴》中的文化内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83.
其他文献
柏拉图在《裴德若篇》中,把身体视为灵魂飞升真理殿堂的拖累,它是灵魂的累赘,其欲望与贪婪污染了灵魂的纯洁,阻断与“理念”世界相遇的机会,非身体的是最善、最美、最高贵的,与身体有关的则被当成包袱,阻碍自我价值的实现。“把身体比作骗子、动物、欲望、灵魂的牢狱和其目标的破坏者,这些是西方哲学中身体的普遍形象”。[1]从古希腊开始,“身体”便成为卑贱、贪婪、反智的表征,作为精神的对立面,被哲学、宗教驱赶了上
警察题材电影是以警察和不法分子为主人公,描绘他们之间冲突的类型片。日本警察片根源于日本自明治时代建立的现代警察制度,日本警察题材电影早期也塑造了一批具有“品德操守无伤痕,行事原则无欠缺”的警察形象。比如野村芳太郎《砂之器》(1974)中,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温柔的巡警,他同情麻风病人,但最终惨死在麻风病犯人的手下。但2002年发生的日本警史的最大丑闻——稻叶事件,彻底颠覆了日本警察在国民中的形
[摘要] 《失恋33天》是中国2011年电影史上的独特电影剧作,一部投资仅890万的中小成本的爱情电影,上映16天票房超3亿,被称为2011年华语电影不可复制的“神话”。该片在人物的多方面设置,犀利清新的台词语言,以及多方位的营销模式等都是值得探究的成功因素。    [关键词] 影片成功秘诀 人物设置 犀利台词 营销模式  doi:10.3969/j.issn.1002-6916.
在西方社会的白种男权社会中,妇女是一个被边缘化极为严重的群体。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产生了较大变化,而女性主义思想在电影中也得到了有效体现。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女性主义思想不但在试验片以及纪录片中大量出现,在其他商业性的影片中依然出现了大量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大量女制片人以及女编剧在电影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本部影片中,虽然导演是一名男性,但是影片是根据女性作家芬妮
[摘要] 法国电影《蝴蝶》是2004年上映的影片,影片以蝴蝶“伊莎贝拉”为契机,从老人与小孩形象的冲突与两人关系的转变,运用双关和隐喻,通过意喻在“伊莎贝拉”背后的“爱”而铺展整部电影的叙事情节。导演菲利普穆勒构架了寻找“伊莎贝拉”的旅途,试图给都市中处在迷惑中的人们完成一次温情的救赎。  [关键词] 蝴蝶 伊莎贝拉 叙事 双关和隐喻  在人人自危的时代,亲情友爱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所讲述的是一位美丽而勇敢的少女爱丽丝,于仙境中实现自我使命以及成长与蜕变的励志故事。这部影片成功地实现了文学著作到视听盛宴的转换,不仅故事情节流畅起伏,并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内涵,满足了当前影视美学的各种要求。深入剖析可知,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一魔幻故事的背后,隐含了女主人公对当前现实社会及自我价值的思考,是一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本文从魔幻现实主义视角出发,试
[摘要] 人类学纪录片的记录功能为有目的地搜集、抢救、记录那些正在消失或演变中的民族文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条件,通过影视手段将其记录保存下来后,尽管被记录的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乃至消失,人们仍然可以通过人类学纪录片中的影像了解认识当时的场景。另外,利用人类学纪录片,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与对外交流功能,对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代代流传,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维系民族生存,促进民族自身发展,是至关
青春是最宝贵的财富,它是人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刻,记录了时间赐予我们曾经的青涩和烂漫,供我们肆意挥霍,那清纯的芬芳和未成熟的稚嫩气息迎面拂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弥漫着塑胶跑道气息的火辣辣的夏日,我们一起奔跑,一起流汗,一起任性。即使青春终将逝去,我们依然张开手掌,轻抚《左耳》,细数《栀子花开》,和《同桌的你》共同走过这迷茫的青春,只因我们是《少年派》。国产青春影片陪伴着年轻一代走过春夏,穿越秋冬,也唤起
[摘要] 在《金陵十三钗》中,残忍的场景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一个女孩被子弹射穿喉咙,另一次是一个女孩坠楼而死,两个场面都呈现了大量的鲜血。导演安排这种毫无必要的镜头,无非是要用血和死亡,来达到恐吓观众的效果,他的确做到了,吓倒我的,不仅仅是银幕中的血和死亡,还有隐藏在银幕背后的冷酷和残忍。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摄影 意蕴  doi:10.3969/j.issn.1002-69
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影视剧作为一种最通俗的文化交流媒体与载体,逐步取代了传统平面媒体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主体地位,并在不同地域、民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中国观众,美剧不仅成为近年来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内容,同时也成为广大观众了解和体验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研究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不仅涉及到原语和译入语在语言以及文化背景和行为习惯上的差异,同时也需要照顾到特定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