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和雨强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candy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培肥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泥沙侵蚀量及取样分析养分流失量。【结果】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地下径流量减少,总径流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保蓄雨水和含水量的提高。在相同雨强条件下,平作的地表径流量最大,土壤侵蚀也最剧烈。横坡垄作在中小雨强条件下控制地表径流和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大雨强条件下,控制径流和泥沙的效果减弱;横坡垄作有增加地下径流和氮流失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约1%的化肥氮(速效氮)被雨水淋洗出土体并排放到环境中;而速效磷的流失量只占化肥磷的万分之三至万分之十,流失量很小。【结论】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流失的载体是泥沙,流失量更易受雨强的影响,要控制磷的流失,首先应防止土壤侵蚀;横坡垄作能够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因此,也能较好控制磷流失。紫色土坡耕地氮流失载体在雨强较小时是径流,径流中又以地下径流为主,要控制氮流失,首先必须控制地下径流;传统的横坡垄作会加大地下径流量,也就加大了氮的流失。全面控制紫色土的氮、磷损失,必须采用控蚀耕作、增厚土层、提升土壤有机质等综合措施。
其他文献
回顾了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电力系统在自然灾害下的运行安全状况,特别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自然灾害状况。重点介绍了电力系统在灾害性强风和地震作用下所受的影响。近年的自然
对蒋永福的《图书馆学通论》做了简要介绍,指出其内容创新和写作特色,并从图书馆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图书馆学中一些理论仍然并将永远处于"未定论"之中。
抗体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小分子抗体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创新团队开展的研究工作,介绍了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技术平台建立的背景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分析福建省三明市生态安全程度以及空间分布规律.通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出20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研究主导城市
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关键在教师。然而乡村教师流失,乡村学校师资匮乏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现象表明乡村教师这一职业没有较强吸引力、乡村教师对其
介绍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分析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肯特州大学图书馆采取了焦点小组座谈会的方式,对移动网站的用户群体进行深入的定性调查和研究。专业馆员首先针对学生这一重要用户群体进行了调研,获知学生们对使用移动设备
【目的】试图阐明磷氮配施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蛋白质品质差异较大的小麦强筋型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型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进行磷氮配施田间试验,测定籽粒
目的 探讨婴幼儿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潮气流速容量环、被动流速容量技术和开放式氮冲洗法检测广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 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8月
<正> 这些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化肥农药的普遍应用和城市高层房屋的兴建,生活污水增多,水源遭受污染的现象巳日趋严重。特别是流经城镇的河道,水质变坏的情况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