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指出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课堂的情境是复杂多变的。教师的教学预设有时未必能达到生成的目的。因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已不再是传统的课堂。在教师充满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看待学生、采取多样化教法的情况下,语文课堂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是动态生成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预设;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预设”是教师紧扣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案及程序。“生成”则是教学程序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预设要完成任务与目标,生成则要解决预设之外的问题。这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解决好“预设”和“生成”问题,使语文课堂教学形成新的预设和生成关系,使预设的课堂走向生成的课堂。要实现此目的,语文教师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大胆实践;既要有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应变的技巧,又要具备多门课程的融合能力。同时还需要语文教师从自己的心灵世界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用情感培育情感,用民主培育民主,用平等培育平等,以情及情,真心相待。
  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既消除对立,又保持统一,促使语文课堂教学从预设转化为生成呢?笔者以为,应从高中语文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构建起动态生成的语文新课堂。
  那么,什么是生成和为什么课程是动态生成的呢?
  这里所说的生成是指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观念。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一种理想状态。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都希望课堂朝着原先“预设”的方向发展。但是,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活的课堂,是充满着变数的课堂,谁也无法保证每一堂课都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只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呆板、机械与程式化,缺乏对变数的挑战,缺乏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在语文课堂中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的配角,只是配合教师完成预设计划的听众。因此,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成了教师教案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这就是为什么传统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忽视了教学的生成。即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等。但强调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恰恰相反,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因这是教师整体把握教学过程,有序展开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什么说课程是动态生成的呢?课程虽然是教师的教本和学生的读本,但它不是至高无尚的“圣经”。就教材本身和学习任务而言,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和学生已不再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和忠实的执行者。教师完全有适当自主剪裁教学内容的“权利”。当然须从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发展出发去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去构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譬如,可以让广播、影视、网络、广告、演讲、辩论、日常应用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民情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融入语文教学领域;让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情感教育、忧患意识教育、热爱自然教育等融入语文教学,使语文课程充满生机和活力,使语文教学更加完善和优化,使语文课程伴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处于动态生成之中。
  那么,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语文课堂出现新的境界呢?
  第一、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师生关系是服从于被服从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上级、是权威、是主宰,学生是下级、是听众、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关系导致了师生间人格的不平等,导致了学生主体个性的扼杀,导致了学生学习创造潜能的泯灭。这种关系的课堂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顺着教师的预设前进,而绝不会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因它没有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没有双向互动对话。因此,要打破这种局面,必须重构师生新型关系——平等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构建,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滋味;感受到被激励、鼓舞、鞭策和指导的欣喜。例如,当笔者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时,我将全班分成4个小组,开展自主学习竞赛,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分析课文内容、诠释重要词语,查资了解作者生平事迹、概括作品主题、鉴赏写作技巧、课外拓展延伸相关知识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学生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探究、思考。有的小组见解新颖,有的小组理解独特。充分发扬了民主、个性的有机结合,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以培养。这里,教师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问题的启发者、难点的点拨者。语文课堂打破了预设的禁锢,在动态、变化中生成。
  第二、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尊重有益的动态生成
  在改革传统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上,还须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尊重有益的动态生成。
  有益的动态生成是指朝着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一系列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的结果。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是复杂的、多变的,也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教师的预设在多变的课堂中不一定朝着预定的目标生成,预设和生成之间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是由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与相互作用造成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在课堂互动中一有创造的火花、有价值的生成、有新颖独特的看法时,教师除了予以肯定和鼓励外,还须及时的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即使有的内容与预定的目标有一定的偏差也不妨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制造新的问题、新的生长点,为新的生成创造支点和空间,激励学生继续生成。
  当然,由于受课堂时空的限制,教学内容的限制,追求课堂有效性的限制等,当学生的生成对课堂没有价值时,或不该在本课中讨论时,应及时予以取舍,以巧妙的手法引导学生向预定的生成发展。这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总之,动态生成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视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应努力改善与优化教学流程,应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园地,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实现语文课堂高质量、高效益与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修明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孙彩霞.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N].高中语文课程简报,2007.06.
  [3]黄承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007.8.
其他文献
烟草中含有铅、镉、硫等多种对人体有害元素。为了解吸烟对烟草中微量有害物质的吸收情况,我们对南京市不直接接触铅、镉的中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测定血中铅、镉的含量。现
  目的 探讨脊柱胸、腰椎不同部位结核,根据病灶破坏及椎管侵袭情况,分别采取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术式,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
  目的:观察一种型人工颈椎间盘NuNec(TM)置换治疗治疗预椎间盘疾患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临床资料:自2008年2月起,对10例的单阶段或多节段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主的颈椎病患者进
作者早些时候用致结石饲料饲喂大鼠发现维生素缺乏可引起两种重要结石原—钙与草酸盐的尿中排泄量增加,从而加速了胆囊与肾中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为了了解此现象,作者测量了
  目的 回顾性比较研究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和经椎板拉力螺钉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年1月到2008年12月,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节段内固定及植骨修复重
在巴西,进行了成熟香蕉皮的化学和生物学评估,以确定其作为人类营养中膳食纤维来源的可行性。准备了两种香蕉皮粉:①未处理过的,洗净干燥香蕉皮制成粉;②用偏亚硫酸氢钠和柠
  目的 介绍重度脊柱后凸畸形的分期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一期手术可选择:(单纯颅盆环固定术;(脊柱前路松解、楔形椎体切除及颅盆环固定术;(前路椎体病灶清
他赞叹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一个外国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仅5个月,他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He admired th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the 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