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操作”的行囊品味“语文”的缤纷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很多小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比较被动,在学习过程中甚至笔墨都懒得动,教师说什么学生被动参与什么,自己的独立动手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很不理想。基于此,我专门针对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展研究,从五个方面开展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动手操作能力;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7-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7.088
  当前来说,小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动手能力堪忧。这与学生普遍的成长环境有关系,不少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之中,家长普遍对孩子的生活非常关注,甚至有一些家长恨不得为孩子包办、包揽一切大小事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生逐渐形成了懒惰、依赖等心理,动手能力欠缺。笔者曾经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由于不少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很被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这是因为学生普遍不动手摸索。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参与操作动手,对于知识点的记忆、灵活运用能力都会大有提升。
  一、 动手圈画标注课文能力
  俗语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因此要想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方面形成良好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一定要培养他们动手圈画标注课文的能力,实际上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语文知识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得出来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就需要动手将这些知识圈画标注出来,这样在长期的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动手实践学习语文知识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课文上进行标注,比如提到:“春天的雨像一位报春的使者,用温柔的雨滴滋润着大地万物。夏天的雨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敲着大鼓、轰隆隆的从天而降。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我引导学生在课本上做一些标记,将文章中精彩的句子、精彩的词语,都能圈圈画画。
  二、 动手收集课外资料能力
  如果要想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那么一定要培养他们动手收集课外资料的能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种较高的学习能力,但一定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一种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后天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的学习以及相应的训练获取相应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相应的语文课外资料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合我的调查发现,普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参与度远远不够,我经常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学习的相关的课文,参与一些课外的阅读,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布置后,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所学,动手收集,这也是一项必备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一次写作课堂上,有学生就收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段话,“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敢从成把的小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我请学生们认真看这段话,这段话里提到一个“敢”字就很值得我们细细琢磨、揣摩,小姑娘究竟“敢”还是“不敢”?为什么她一整天都不敢抽出一根火柴来为自己暖和一下,为什么那么艰难?还有,一根火柴热量很小,光亮很小,安徒生怎么说“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通过揣摩和推敲文章段落中的用词、语境,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三、 动手演绎文学作品能力
  想要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动手演绎文学作品的能力不失為一种有效的手段。良好的动手演绎文学作品的能力需要具备扎实的动手操作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将相应的文学作品演绎好,学生在动手演绎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就提高了相应的动手操作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培养学生动手演绎文学作品能力入手。以此种方法实现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演绎能力方面,我认为也是动手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动手演绎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从认知到运用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出现的小对话、小故事、小情景,开展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扮演等方式,这种动手演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到语文学科的无穷乐趣。
  以戏剧表演为例,戏剧乍听起来是一种比较脱离于实际的文学样式,但是也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戏剧内容“接地气”。比如结合不少学生都喜欢吃学校门口的路边摊,有的学生到了放学,肚子也有点饿了,到了校门口,禁不住地摊上“美食”的诱惑,但是这些路边摊的安全卫生隐患值得学生注意。所以结合食品安全这个话题,我引导学生可以创作一个“食品安全”为题材的戏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作,最终创作出了多幕戏剧,戏剧中的人物有:小贩、霖霖、岩岩、爷爷、妈妈、苍蝇(三只,加一只老大)、细菌(七个,加一个老大)、医生、抗生素(8个)旁白、牙齿(6个),戏剧人物多,孩子们就可以普遍参与到戏剧中来,结合学生自己平日的一些行为,他们编写戏剧对话。这样的题材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也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具有卫生安全方面的意识。
  四、动手设计自主作业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还处于过渡阶段,因此,老师要积极引导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动手设计自主作业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通培养学生动手设计自主作业的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设计自主作业能让学生形成清晰且流程的学习思路,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在动手设计自主作业的同时,学生会对作业内容进行详细且综合的分析,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低年级语文教学阶段,我注重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一些写话类的作业,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引入具体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现有的材料开展动手设计。   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一个学生小组给出一份设计出来的节目,这个节目可以是小的戏剧,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读,还可以是故事情境的模拟表演等,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自主设计,学生在这项作业的参与中,自己动手写小话剧、小戏剧,小组学生动手自己描写出这些有创意的小文案,虽然学生有不少字不会书写,可以用拼音代替,还有的小组学生帮忙一起查字典,在具体的节目排练中,学生小组的每一个孩子都忙得不亦乐乎,通过自主设计,引导小学生从小就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 动手实践文学创作能力
  文学创作是思维的华丽装饰,具备了高水平的文学创作能力,才能使得小学阶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较高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文学创作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动作之间、相互关联的语言之间、相互关联的直观材料之间都存在着相应的逻辑关系,因此让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文学创作能力,将这些联系充分的揭示出来,这样才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童诗,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如果脱离了想象,诗歌就无法具有美的元素。通过品读、品悟童诗,引导学生感受童诗丰富绵延的想象力,想象力的激发需要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结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童诗,我引导学生结合浅显的童诗语言,来具体说一说诗歌的妙处,学生品读着这首童诗,感受到夏天变成小姐姐,小姐姐想变成雨滴,想变成小鱼,想变成蝴蝶,想变成蝈蝈,想变成星星,想变成新月,最后她只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和谐像什么呢?荷叶像一把大伞,伞下有小鱼嬉戏,伞上有雨点唱歌……学生说完并动手描繪,从中可以发现作者在写这篇童诗的时候,想象力是无穷宽广的,对低年级阶段的孩子们来说,这些都是妙不可言的神来之笔,是来自对于大自然的最天真、最纯真的发问,在想象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美,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有了美的体验。
  六、 结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来说,传统意义的角度来说,很多人都认为动手操作实践是与数学、科学这类学科有关的素养,其实不然,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的,动手操作后,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36).
  [2]蔡毅.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教育艺术,2013(7).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余丽敏(1974.5— ),女,汉族,广东惠州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学习更应注重语言文字的应用和实践。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不断发挥创造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和综合修养。本文将从语文阅读教学的寻点、感悟和迁用三个方面着手,重点在于构建语用型课堂,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用;寻点;感悟;迁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微信模式在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新时代下,我们更应该转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将微信模式充分利用起来,逐渐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与新课改中相关要求相适应,并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微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7-0152-01  D
期刊
摘 要:配读训练意在有效融合课内外资源,优化与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其基本形式是采取“1”加“X”的方法。配读训练将教师的阅读指导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得到更多、更高效的阅读训练。  关键词:阅读教学;配读方法;阅读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7-013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德育渗透,但是现今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够重视,课堂脱离生活,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要想改变这些问题,教师要积极引进时新素材,合理运用微课,并注重体验式教学,以此,来提升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激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模式,新颖且不受时空限制,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观看学习,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创建主动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应用微课,从而打造一节高效精彩的美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微课;指导;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7-0163-01  DOI:10.16657/j.cnki.is
期刊
摘 要: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品格、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为依托,从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语篇教学中,探讨如何巧设“信息沟”,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沟”;语言能力;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的小学英语教学思维,把人们从只重视英语的知识性变为不仅注重英语的知识性,而且注重学生终生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对核心素养的含义和构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渗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6-0084-02 
期刊
摘 要:在教学四年级观察作文时,笔者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写作范围大而无当,写作内容杂乱无章;语句平淡,缺少画面感;描写缺少具体性和完整性;夸大其词,内容失真……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习作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策略:缩小观察范围,明确写作对象;丰富想象,启发灵感;有序、完整地呈现景物特征;融入生活,注重实践。学生作文有了很大进步。  关键词:观察作文;问题;修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小学阶段更是学习和树立“三个倡导”重要理念的启蒙时期,是深入貫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阶段。本文主要以笔者单位为例,阐述了小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开展的各类成效显著的教育活动及方式,以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
期刊
摘 要:人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学校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付出和努力,这就需要学校在宏观发展中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它不仅能够增加学校领导层决策的科学性,充分挖掘学校的人力资源,还能促进学校组织创新与发展,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人力资源考评激励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各项功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