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 悉尼 声、光、水的相遇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p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 悉尼 声、光、水的相遇 Ramus团队的《悉尼之星》是全球首个永久性沉浸式艺术作品。身临其境的体验源于空间中央长25米的交互式数字画布,展示着悉尼的光线律动。装置中央13米高的“瀑布”,在灯光渲染下宛如在空中轻盈跳舞的仙女。整个空间将声、光、水以及交互式艺术画廊融为一体,为观众帶来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
其他文献
01 Jessie and Katey 02 虽然我们身上每天都沾满颜料,但我们的作品却很有精神气。 03 为阿帕拉契州立大學绘制的地面壁画,看起来像地毯。04 有朋友说我这件作品像烧烤架上的羊肉串,让人格外有食欲。05“Laminae Wave”是我们为古彻学院的“历史遗迹”展览制作的可回收塑料装置 06 每天都要做一个快乐的“粉刷匠” 07 作品“Folding The Prism”将周围环境
期刊
摄影师Sanja Marusic在成为一名母亲之前,担心有了孩子后没有精力从事艺术创作。但事实上,母亲身份反而让她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她把怀孕过程拍了下来,取名“Before You”,向人们展现自己怀孕后的生活。以前Sanja只是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作品,充满着游离和嬉闹感,但在该系列作品中,她更加强调了女性的气质与影响力。女性的脆弱与无畏在作品中交替出现,完整地展现出一位母亲对自身的不断探索
期刊
这些体检不是要帮你查疾病,而是让疾病绕着你走。  它能透露你健康的终极秘密——你对哪些食物慢性过敏?你携带的DNA使你在未来更易遭遇哪些疾病?你的血液和血管状态是否让你的衰老进程加速……健康管理,必须先知先觉!  爱戴分享  功能医学检查 揭开慢性食物过敏的真相  爱戴性格开朗,热爱运动,常年素食。因为天生过敏体质,她从来不乱吃东西,还专门去医院做过过敏源测试,虽然已是百般小心,但还是动不动就发生
期刊
Cartier摩登灵感Double C de Cartier系列手袋  红色火漆蜡封是卡地亚礼物包装的经典传统,如今它附身于金属包扣,配合包身简约利落的线条、舒适精致的肩带、光滑细腻的皮革,淋漓展现时髦而隽永的优雅气息。NET-A-PORTER享受盛装打扮的乐趣  「Ready-to-wear?」標志着庆祝新篇章的开始;它是乐观的、快乐的、具前瞻性的。它再次坚定了我们的信念;时尚不单只是服装,它更
期刊
花事更迭,青山不老。斑驳的花影,在时光流转中,化作暗香尘泥。  Polina Washington是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位非常年轻的女摄影师,她利用底片的分层与拼接,以双重或多重曝光的手法,来获得全新的视觉效果,让她的作品处处充满了幻想和浪漫。她尤其擅长在暗调的环境中使用灯光、色彩来塑造画面,爱尝试独特的构图,这使得她的图像作品别具一格。Polina Washington努力尝试在作品中展现人性
期刊
侯莹中国舞蹈家  “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去创作,人只有面对艺术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自由。”  侯莹是第一批在海外成名的中国现代舞者,也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蹈《画卷》的前期创作。2009年,侯莹回国,创办了自己的舞团,运营至今。其间遇到各种困难巨大的问题,但她从未放弃。龚琳娜中国歌手  “我的自信首先从中国的声音来,因为我学不完。”  龚琳娜的歌曲,有一种特别自信的内在精神。这是因为她发现中国音乐的
期刊
《后翼弃兵》店员模拟经典海报,棋盘上的几枚棋子换成了小瓶烈酒和药丸。《约瑟夫 · 苏德克摄影集》在灯光的幫助下,画面中模特的脸有了与封面肖像同样的阴影。《冯内古特传记》照片中的两人有模有样地扮演上了冯内古特和弟子苏珊 · 麦克康《雷暴》专门找来一名小狗出镜,虽然与封面小狗的品种不同,但这态度值得嘉奖。  在俄罗斯这个国度,不管什么阶层、什么年龄、什么职业的人,都将人文视作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不
期刊
海与天的交接間流淌着期待,那里的希望在唱歌,就如海底深处的美人鱼的甜美呼唤。碧波粼粼辉映出爱的等待,混合蓝色的风在生命里流浪。
期刊
《城南旧事》  [中国台湾] 林海音  学生时代经常读的书之一就是《城南旧事》,几乎每年冬天都要应景地拿出来。有一种说法,世间好文莫过南人写北,北人写南,林海音南北漂泊,传世的仍是一册写老北京的《城南旧事》,大概还是南人心性,敏感多愁。书中每一篇都是经典。尤其《惠安馆》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虚实之间,魂牵梦绕。唯独《爸爸的花儿落了》我最不爱看,一是因为排在最末,每每读到此处便知相聚无多,徒然生出不少离
期刊
蔡锦 美人蕉的诱惑  大多数人认识蔡锦是从她的作品“美人蕉”系列开始。蔡锦对美人蕉的钟情始于一次偶然。那天,她在老家一座废弃的院子里,看到乱草中一棵干枯的芭蕉树。“那根茎叶里仿佛还残存着呼吸,给人一种无以名状的触动。”那一瞬间的感触在之后很长时间里一直在蔡锦心头萦绕。于是,有一天,她在一块100cm×100cm的画布上画出了第一笔,当“黏稠的颜料像一股灵液”在画布上侵蚀、蔓延,她有种突如其来的快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