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交替牵引手法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tt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双向交替牵引手法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双向交替牵引手法和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颈椎牵引和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2组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①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75%,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65.1%,对照组为25%,2组间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2组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度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BA血流速度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双向交替牵引手法配合低频电刺激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

其他文献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症候群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已受到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机械压迫及交感神经刺激,体液因子、血管病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1].颈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之一,针刺颈椎夹脊穴可有效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2],并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造成的即刻与近期效应[3,4].笔者从1998年采用针刺
期刊
物理治疗作为医学治疗手段的一部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我国医疗卫生和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当今,就在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康复医学的同时,却忽视了物理治疗在康复医疗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缺乏科学性、滥用物理治疗等).本文特将目前物理治疗领域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指出,希望与各位同道深思并探讨解决之路。
期刊
期刊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现有血管在某些因子影响下的增殖和重建,从而形成新的血管网络.它包括生理性血管生成和病理性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治疗(anti-angiogenesis therapy)策略最早由Folkman [1]于1971年提出.随后,相继发现许多相关研究[2~4],抗血管生成(anti-angiogenesis)在治疗许多疾病的环节中起着积极作用.随着光动力学疗法(pho
期刊
目的 探讨躯干与肢体配套组合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躯干与肢体配套组合训练,对照组则给予常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治疗时间均为8周.分别于入选时、治疗结束后及发病后6个月时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肘关节向心伸肌肌力和肘关节痉挛程度评级以及6 min步行距离测试等.结果
目的 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新生血管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制备脑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造模对照组.康复训练组大鼠每天进行1 h滚筒、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造模对照组置于普通笼中自由活动.每组分别于造模后3,7,14,21和28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灶周围微血管数量(CD34标记)及VEGF和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and health,ICF)是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应用,与国际疾病分类(ICD)联合使用的重要医学工具。自2001年由WHO发布以来,引起了医学界广泛关注,其在康复医学界中的研究与应用也13益增多,是目前国际康复医学领域中的一大热点。
期刊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临床常见代谢内分泌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等,并常伴有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功能障碍;如能及早进行防治,严格控制高血糖水平,将显著抑制慢性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期刊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第四届国际会议(the 4th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于2007年6月11-1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市(Seoul,Korea)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笔者有幸随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此次盛会,现就亲身经历重点介绍有关学术交流情况。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以及海马区和梗死灶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 h,再灌注7 d和14 d,36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强化康复训练组,分别采用姿势反射试验、肢体不对称应用试验和角落试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和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