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追求优质的课堂,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已是当前教育活动的核心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列举由优化教学设计、关注课堂动态,从而激活学生内在思维和情感的几点思考与实践,旨在引发学生持续学习的愿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品质
  一、问 题
  近年来,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被倡导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实施,而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否得到最优化处理,是否让学生获得了精神和思维的成长,是否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是否落实了核心素养,这些都值得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考与实践.
  二、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优质的数学课堂的关键是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深度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做到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1.教学设计要实施教育平等的理念
  课堂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意识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故教学设计要考虑到教育平等.平等的深层内涵表现为教育过程的平等,以及学业成功机会的均等.如果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缺乏层次性,使得一堂课能参与思考的仅局限于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缺乏让更多学生获得成功机会的均等性,那么就谈不上优质的课堂教学品质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考虑让每个学生获得均等的成功机会,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思维的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思考的机会.
  案例:
  在“一次函数性质应用”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
  一次函数y=kx b(k≠0)的图像上有两点M(x1,y1),N(x2,y2),当(x1-x2)(y1-y2)<0时,判断k的符号.
  这是一道考查一次函数性质应用的题目,以这样的呈现方式考查,对于普通班,不到20%的学生能得到正确答案,而我们以下面不同层次的呈现方式来设置,就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应用一次函数性质解题.
  A层次:对于一次函数y=kx b(k≠0)的图像上的任意点M(x,y),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判断k的符号.
  B层次:对于一次函数y=kx b(k≠0)的图像上任意两点M(x1,y1),N(x2,y2),当x1y2,判断k的符号.
  C层次:一次函数y=kx b(k≠0)的图像上任意两点M(x1,y1),N(x2,y2),总满足(x1-x2)(y1-y2)<0,判断k的符号.
  A层次的设置,能让基础弱的学生直接应用教材中一次函数性质的文字语言的表述解决问题;B层次的设置,能让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的表述解决问题;C层次的设置,能让能力较强的学生从不等式中判断
  “x1-x2”与“y1-y2”这两个式子的异号关系,从而转化成B层次的符号语言表述.这样一个知识点的考查,以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既让学生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素养得到落实,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去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持续学习的愿望.
  2.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精准定位教学起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得各层次学生有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思考.
  我们每一届所教的学生对象都是不同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也是不同的,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真实状态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只有精准定位了教学起点,才能积极调动各层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让课堂多些自主性和活动性
  教学设计中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论证去获得发现、去体验创新.
  (2)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起点,注重创设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的情境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激发学生思维,或是根据已有相关的知识方法,用类比等学习方法让知识形成正向迁移,这样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或方法更为轻松或有趣且有用.
  案例:“直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的起点定位
  对于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这节课的教学起点定位也是不同的.在与一些教师交流时,常提到学困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掌握、理解与应用存在困难,其实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的起点定位不准确,造成了学生的接受困难.例如,对于正弦的定义,很多教师是直接下定义:“在Rt△ABC中,∠A的正弦=∠A的对边斜边”,然后就是给出一些习题加以强化训练,结果发现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其实,我在与学困生的沟通交流中,发现这些学生对“直角边、对边、邻边、斜边”的概念就没弄懂,而我们的教学越过这些概念,直接进入三角函数概念教学,所以就造成这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如果我们能准确地定位,对于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教学起点是从识别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斜边、一个锐角所对的边以及它的邻边开始,设计相关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不同位置放置的直角三角形中找这些边,并让同桌相互出题考,当学生熟悉理解这些概念后再来教学三角函数概念就水到渠成了,之后的课堂练习反馈,可以看出学生掌握得非常理想.可见,一节课的教学起点定位对一节课的难点突破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如果是程度较好的能力提高班的学生,这节课的教学起点又不一样了.这节课就应该设计成概念形成的规律探究课,让学生从锐角为特殊角(如:30°,45°,60°的角)的不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的各个锐角的對边与邻边的比值是否变化的探究到一般角度的探究以及角度变化后比值是否改变,如果改变了,随着角度的增大如何变化.当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后,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辅助教学功能,给学生直观展示其动态变化过程.   图1如图1所示,在Rt△ABC中,∠B=90°,D,E分别在AB和AC边上运动,
  DE∥BC,
  ①如果∠A不变,那么 DEBC不变.
  ②如果∠A的大小变化了,那么 DEBC随之变化.
  在此探究的基础上,再定义∠A的正弦是一个比值,这个比值是∠A的对边斜边,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函数也是一个函数,而且角度随着比值的变化而变化.这节课里,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落实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这就是我对于同一节课,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所定位的不同教學起点的教学,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学效果都非常理想.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发挥同伴互助学习的作用
  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背景都是不同的,同伴之间的互助学习有助于取长补短,同时将自己的思考进行表达,这对学生自身来说也是有益的.
  案例:“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教学设计
  这是一节初一上学期的活动课,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本课进行了以下问题的设计:
  a.通过剪一个长方体纸盒,研究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关系.我让学生以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长做好分工,比赛以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制作得最快为标准,并选出前三名,然后请第一名的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制作的过程.(议一议:纸盒需剪几条棱展成平面图,如何在正方形纸板上画出平面图,如何黏合.)
  b.小组议一议所制作的长方体,哪些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是平行或垂直的.如图2所示,在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上剪去4个角,制作成无盖的长方体,比赛哪个小组制作的长方体体积最大.(思考:怎样才能使容积尽可能大,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可以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
  本课在学生对空间图形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上述两个步骤,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的兴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交流学习,课堂讨论气氛浓烈,学生分工合作协调,互动积极.课后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写成数学小论文的形式提交给我.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设计,使师生真正地沉浸在互动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必备品质的核心素养也得到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课堂动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促进学生思考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预设与生成在真实的课堂实施中不一定是一致的.如果教师在课堂实施中一定要让学生的学习跟着课堂预设走,那么课堂可能就失去了灵动性,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生成.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也会帮助学生修正自己原来的想法,这样的课堂交流就变得丰富起来了.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一个互动生成的课程,一定会有更多个性化的学习.一个有“学生是学习主体”意识的教师,在教学中总能将精心的预设融合于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中,随时会关注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动态生成,及时捕捉住好的切入点,促进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探索.一节好课应该是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灵动的生成互动真实融合的过程.判定课堂生成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教师教学中基本目标是否达成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
  案例:“数数看,找规律”的课堂动态生成
  本课我在课前的教学流程设计是:
  (1)引入问题情境:①有一副对联的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要求学生添上横批;②有一组数字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你写出后面的数字是什么:1,2,4,______,______,….
  (2)要求学生归纳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回顾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规律?并总结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3)用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探究欧拉多面体公式.
  (4)小组竞赛活动:探究规律练习.
  (5)课题活动小结.
  本课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引入问题情境的第②个问题,开放性强,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解答情况超乎我的预设想象,占有了比预设时间多的时间.我在课堂教学时,考虑到这种探究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规律”的认识更为深刻,这时,我就放手让学生充分交流,无须强行停止学生的活动.这节公开课我根据课堂的动态情况,对预设进行了调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深刻性,而学生的抽象概括与发散思维的品质都得到了训练与发展.
  此外,学生主体的课堂一定是在教师有效的主导下形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好“引导者”,激活学生的内在思维和情感,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是很关键的.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实施.
其他文献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勘查内容较多且周期短的系统工程,勘察结果是否能够真实反应出建设地的地质状况,是否存在大于规范范围外的误差,都将会影响工程后期施工质量和安全。基于此,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中质量技术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前行,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积极创新原有的管理方案,合理引进信息化技术来增加科技含量。基于此,本篇文章针对建筑施工行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中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几点改进对策,供参考。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及进步,城市的市政建设也越来越快,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伴随着的就是工程质量的问题,比如质量管理意识薄弱,监理工作成效低,施工单位缺乏责任意识等,只有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从最大程度上让工程发挥其作用,更好地提高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现阶段,要想保证配电体系稳定运行,就要做好基础维护和抢修工作,信息资源的高速发展,原有管理方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需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用户对用电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保证整个配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转。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其本身是一项兼具复杂性和技术性的工程,要求施工人员运用专业的技术,这也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内容。基于此,本文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探讨。
为推动“放管服”改革,人社部门开展了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通过把技能人才的评价权放到企业,激发企业用人活力,畅通技术工人上升通道,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但是,在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的过程中。
电影《楚门的世界》自上映便因深刻的符号隐喻、对于媒介环境反思的生动呈现而被奉为经典.本文立足传播学视角,切入电影叙事的符号分析,从人物符号、声音符号和场景符号等进行传播解析,揭示符号传播体系控制下的主体弱化,并力求深挖多重真实下的异化迷思.从现实出发,反思当下,探索媒介环境背景下的人媒关系.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安全一直是我国各项事业开展首先要强调的问题。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工程建设和环境协同发展,提出了安全文明施工理念。作为和每位国民息息相关的市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材料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等情况,想要贯彻落实安全文明施工理念,就要明确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疟疾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三大传染病之一,2016年以来,疟疾发病率和死亡人数不降反升,全球消除疟疾前景堪忧.主要原因是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产生的抗性和疟区病人无法及时诊治,存在大量的带虫者,传染源无法同步清除,缺乏一种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国家的疟疾防控策略.
【摘要】本文提出数学老师如何在课堂中设计情境,创造深度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过程,体会深度学习和学会深度学习.通过问题驱动,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自然发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课堂;案例分析  深度學习应以生为本.深度学习不是对知识的表层教学与机械训练,也不是盲目地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而是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和整体特性,以问题为主线、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