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芯片技术是21世纪生物技术的重要发展,是生命科学与物理学、化学、微电子学以及计算机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高新技术.该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其高度的并行性、多样化、微型化、自动化,已在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其中药物研究领域是其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通过DNA芯片技术可以将药物的生物效应和基因变化密切相联系,从而为药物的研究、开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复发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共8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77.4个月.51例复发灶为单结节,19例为多结节,16例为弥散.64例为单纯胸壁复发,19例同时合并区域淋巴结复发.30例在放射治疗前接受手术切除.27例照射野为全胸壁,59例为局部小野.中位照射剂量为58Gy.结果①近期疗效:65例(76
目的 探讨眼眶病患者CT影像中钙斑图像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审读2181例眼眶病患者的眼眶CT片,其中129例CT片有钙斑,分析影像中眼眶钙斑在诊断标准、发生机制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2181例眼眶CT片中129例有钙斑存在,其中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40例(31%),眼内脉络膜骨瘤3例(1%);眼眶血管性病变58例(45%),眼眶其他良性病变19例(15%),眼眶恶性病变9例(8%).结论
乙状结肠造瘘术是为解决先天性高位无肛及各种感染、外伤所致肠穿孔不能一期行肠吻合术者而进行的暂时的粪流改道术,是挽救病人生命、治愈疾病的重要手段.但若手术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影响二期手术的效果.现将我科1995年4月~2003年4月所做的23例乙状结肠造瘘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做原因分析。
目的 复制碘缺乏病大鼠模型,研究胚胎期及新生期缺碘、甲状腺激素不足对海马神经细胞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缺碘性学习记忆低下中可能的机制.方法以碘缺乏病病区粮食加去离子水复制碘缺乏病动物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第一代第二、三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原癌基因c-fos表达.结果缺碘组子代大鼠尿碘及血清T3、T4均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海马神经细胞原癌基因c-fos阳性表达百分率较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