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威海作为一个三面环海的城市,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探讨了威海在蓝色经济区中的机遇与挑战,然后着重从威海海产品加工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
关键词:半岛蓝色经济区;海产品加工产业;海洋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78-01
2011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所以海洋业的发展对于蓝色经济区的打造非常重要。
威海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是蓝色经济区规划中的重要城市。而海产品加工企业在威海有近千家,数量居山东省首位,在威海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威海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蓝色经济区带来的经济发展新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原则,按照此原则将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其中,“一核”就是胶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区,其中龙头是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为重要的支柱城市。
因为海洋物质资源极为丰富,海洋开发空间巨大,所以海洋必将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蓝海”。蓝色经济是创新型经济,是以蓝色理念为色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海洋经济。蓝色经济区建设是开创性事业,孕育着一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点、突破点,呈现一系列新趋势、新特征。威海位于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国家战略的实施给威海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威海在打造蓝色经济区中的机遇与挑战
威海海洋资源比较丰富,在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在发展蓝色经济中潜力巨大。但是,威海经济发展较晚,青岛是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在打造蓝色经济区的道路的面临很多挑战。
(一)威海发展蓝色经济的优势。1、威海地理位置优越。威海境内三面环海,拥有千公里海岸线,所辖三市全部靠海,全市拥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约占山东的1/3,全国的1/18,管辖海域1万多平方公里,接近陆地面积的两倍,沿海分布114个岛屿,浅海、滩涂面积300多万亩,海洋资源优势突出。2、威海海产资源丰富。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可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和水域330万亩,渔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05.64万吨,增长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02.53万吨,增长4%;淡水产品产量3.12万吨,增长8%。水产养殖面积51301公顷,增长8.3%;养殖产量达122.41万吨,增长7%。海洋捕捞产量83.23万吨,增长0.1%。有生物资源779种,其中,动物647种,植物132种。威海市目前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93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300万吨,但绝大部分企业以水产品初加工和普通海洋食品加工为主,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威海应该抓住机遇,壮大海产品加工业,促进海洋业的发展。(二)蓝色经济背景下,威海发展的挑战。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胶东半岛海洋产业聚集区中,龙头是青岛。青岛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有人才科研优势、港口优势、产业体系优势。威海发展比较晚,交通不够发达,在经济发展上无法与青岛相媲美。烟台市也是该区域的骨干城市,经济实力也比威海强很多,而威海又在两市的包夹中,烟、威、青都是沿海城市,海洋资源都比较丰富,因此要想快速腾飞困难重重,如何在大机遇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威海的巨大挑战。
三、海产品加工企业要抓住蓝色经济区机遇,加快发展
目前,山东省渔业企业中,水产加工龙头多,科技带动龙头少,市场营销龙头少,威海可以根据这一省情,加大科研力量,打造海产品龙头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威海海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发展:(一)发展壮大具有地理标志的海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可以看作是名优地方特产,是所在地的名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岛、威海、烟台都是沿海城市,海洋业都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差不大。发展特色产业,生产有地理标志的海产品是威海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二)打造海产品品牌,提高知名度。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购买海产品时更注重品质、特色,“名、特、优、新”将是水产品发展的新方向。中国水产品品牌发展较晚,注明品牌不多,威海的大品牌更少,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以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到此集聚。还可以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
海洋食品加工和海洋生物制药是威海的优势产业,还有高等院校的技术帮助,可以成为威海重点发展的产业,可以通过产业集聚的方式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于威海市的跨越式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蓝色经济区的背景下,威海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威海海产品加工业要根据当地实际,做好定位,实施正确的战略,加快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
作者简介:张聪聪(1991),女,山东东营人,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参考文献:
[1]汪长江,刘洁.关于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的若干分析与思考[J].管理世界,2010.
[2]唐文辉.威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哪里[J].中国经贸导刊,2001.
[3]马中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经济强省的新机遇[J].山东社会科学2010.
[4]郭红生.生态型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关系管理[J].企业活力,2007.
[5]杨洁涵,包特力,根白乙.创建水产品品牌战略的探索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10.
[6]陳华,汪洋.基于海洋产业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J].理论学习,2010.
关键词:半岛蓝色经济区;海产品加工产业;海洋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78-01
2011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所以海洋业的发展对于蓝色经济区的打造非常重要。
威海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是蓝色经济区规划中的重要城市。而海产品加工企业在威海有近千家,数量居山东省首位,在威海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威海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蓝色经济区带来的经济发展新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原则,按照此原则将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其中,“一核”就是胶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区,其中龙头是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为重要的支柱城市。
因为海洋物质资源极为丰富,海洋开发空间巨大,所以海洋必将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蓝海”。蓝色经济是创新型经济,是以蓝色理念为色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海洋经济。蓝色经济区建设是开创性事业,孕育着一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点、突破点,呈现一系列新趋势、新特征。威海位于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国家战略的实施给威海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威海在打造蓝色经济区中的机遇与挑战
威海海洋资源比较丰富,在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在发展蓝色经济中潜力巨大。但是,威海经济发展较晚,青岛是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在打造蓝色经济区的道路的面临很多挑战。
(一)威海发展蓝色经济的优势。1、威海地理位置优越。威海境内三面环海,拥有千公里海岸线,所辖三市全部靠海,全市拥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约占山东的1/3,全国的1/18,管辖海域1万多平方公里,接近陆地面积的两倍,沿海分布114个岛屿,浅海、滩涂面积300多万亩,海洋资源优势突出。2、威海海产资源丰富。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可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和水域330万亩,渔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05.64万吨,增长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02.53万吨,增长4%;淡水产品产量3.12万吨,增长8%。水产养殖面积51301公顷,增长8.3%;养殖产量达122.41万吨,增长7%。海洋捕捞产量83.23万吨,增长0.1%。有生物资源779种,其中,动物647种,植物132种。威海市目前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93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300万吨,但绝大部分企业以水产品初加工和普通海洋食品加工为主,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威海应该抓住机遇,壮大海产品加工业,促进海洋业的发展。(二)蓝色经济背景下,威海发展的挑战。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胶东半岛海洋产业聚集区中,龙头是青岛。青岛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有人才科研优势、港口优势、产业体系优势。威海发展比较晚,交通不够发达,在经济发展上无法与青岛相媲美。烟台市也是该区域的骨干城市,经济实力也比威海强很多,而威海又在两市的包夹中,烟、威、青都是沿海城市,海洋资源都比较丰富,因此要想快速腾飞困难重重,如何在大机遇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威海的巨大挑战。
三、海产品加工企业要抓住蓝色经济区机遇,加快发展
目前,山东省渔业企业中,水产加工龙头多,科技带动龙头少,市场营销龙头少,威海可以根据这一省情,加大科研力量,打造海产品龙头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威海海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发展:(一)发展壮大具有地理标志的海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可以看作是名优地方特产,是所在地的名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岛、威海、烟台都是沿海城市,海洋业都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差不大。发展特色产业,生产有地理标志的海产品是威海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二)打造海产品品牌,提高知名度。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购买海产品时更注重品质、特色,“名、特、优、新”将是水产品发展的新方向。中国水产品品牌发展较晚,注明品牌不多,威海的大品牌更少,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以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到此集聚。还可以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
海洋食品加工和海洋生物制药是威海的优势产业,还有高等院校的技术帮助,可以成为威海重点发展的产业,可以通过产业集聚的方式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于威海市的跨越式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蓝色经济区的背景下,威海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威海海产品加工业要根据当地实际,做好定位,实施正确的战略,加快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
作者简介:张聪聪(1991),女,山东东营人,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参考文献:
[1]汪长江,刘洁.关于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的若干分析与思考[J].管理世界,2010.
[2]唐文辉.威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哪里[J].中国经贸导刊,2001.
[3]马中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经济强省的新机遇[J].山东社会科学2010.
[4]郭红生.生态型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关系管理[J].企业活力,2007.
[5]杨洁涵,包特力,根白乙.创建水产品品牌战略的探索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10.
[6]陳华,汪洋.基于海洋产业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J].理论学习,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