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表型和基因型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发现: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某些表型可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丢失,或表达一些奇特的新表型;Southern印迹分析检测出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带,提示该病是一种克隆性恶性疾病。应用多种单克隆抗体检测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表型的变化及Southern印迹技术检测克隆性重排带可能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意义。

其他文献
梅毒的早期出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对苍白螺旋体的清除起重要作用。而在晚期细胞免疫则可能引起组织损害。在感染的所有阶段宿主均可产生针对许多苍白螺旋体多肽抗原及某些自身抗原的抗体,有时形成免疫复合物。梅毒感染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现象,其意义尚有争论。
期刊
本文报告1例对氨苄青霉素(ABPC)过敏的银屑病患者,ABPC皮试呈银屑病样反应。患者,男,22岁,有银屑病史5年,曾因外伤口服ABPC诱发红皮症型银屑病住院,经口服依曲替酯获得明显疗效。1年后因慢性肾盂肾炎再次住院,口服ABPC后又出现红皮症型银屑病。但服用pentocillin无红皮症出现。患者第3次入院后,作ABPC皮试,采用2%ABPC0.1ml于右前臂作皮内注射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第二
期刊
抗真菌药物的疗效取决于该药的抗菌谱,同时也取决于从病人身上所分离出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用药的剂量.同一种抗真菌药,在低浓度时能抑菌,高浓度时则可杀菌.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试验通常以两个指标表达,即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FC).
本文报告1例19岁男性患者,1985年3月患严重痤疮,用足量的二甲胺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无满意疗效,皮损恶化形成痛性结节囊肿性损害,遂用强的松龙治疗.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减少,后改用13-顺维甲酸80mg/d(1mg/kg/d)治疗4个月,痤疮消退.但停用该药不到2周,患者头皮出现脓疱和腹痛,从头皮损害处作绵拭子培养,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继用二甲胺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损害停止发展,7天后腹痛趋于缓解,
患者女,30岁.1983年3月被确诊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个月后患胆囊疾患并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瘢痕愈合伴褐色色素沉着.2~3年后足背、前臂、小腿皮肤出现进一步的色素沉着,以足背部明显.
期刊
1986年以来在南美、非洲、东南亚、南太平洋以及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及南部等6个地区的23个中心随机抽样并检查2321例麻风患者,其中已完成联合化疗(MDT)者354例,完成氨苯砜(DDS)单疗者170例。对此524例进行了眼科检查,以了解失明、严重眼疾以及可能危及视力的损害(PST)等的发生情况。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静脉插管等的应用,使以往一些少见或未知真菌的致病性不断增强,如新月弯孢、白古利丝孢酵母、头状丝孢酵母、糠秕小孢子菌、光滑球拟酵母、宛氏拟青霉、枝顶孢菌、镰刀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波氏霉样菌和棘状外瓶霉等.小儿外科涉及真菌病治疗的原因有四方面:(1)感染引起解剖学异常如内脏梗阻和穿孔;(2)为了诊断或治疗需作的手术切除;(3)某些真菌病变与肿瘤和其他非感染性疾病相似
期刊
为了研究PUVA治疗对HIV感染患者的抗病毒和可能的免疫抑制作用,作者对5例HIV感染患者进行了全身性PUVA治疗及详细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监测。这些患者除感染了HIV外,分别患有难治性寻常型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瘙痒症、脂溢性皮炎和毛囊炎等。PUVA治疗进行了2个4周的疗程,其间间隔2个月,口服8-甲氧补骨脂素0.6mg/kg,UVA照射开始时每次3分钟,每周3次,以后每周增加照射2~3分钟,照射总量
期刊
作者收集了自1962年以来的6424例癌症患儿的资料,发现其中31例感染了传染性软疣,另外1例传染性软疣患儿同时患有血友病和AIDS。
期刊

随着西方国家在食物和化妆品中广泛配用香料和调料,以及许多关于芳香物质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荨麻疹的报道,致使作者对接触香料引起的变态反应进行研究.作者采用欧洲标准系列和木焦油,其中包含可能的香料变应性指示物如松香、秘鲁香脂和混合香料以及其它10种系列香料对103例病人做斑贴试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