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点多线长”的基本工程项目特征,决定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风险和难度。特别是在现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输电工程的公益性日渐被地方各级政府、土地所有者(使用人)的商业逐利所埋没。而作为施工企业为自身的生存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仅有不断地去寻求降低工程造价的方法和策略,降低工程成本,才能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旨在从传统的电网建设模式中,探究影响输电架空线路造价控制的关键因素,并寻求对策,提高架空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水平。
【关键词】输电架空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对特定项目价格进行的描述和计算。输电线路工程造价在此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点多线长”的基本工程项目特征,有别于电网建设的其他项目,使得输电架空线路工程造价控制愈加困难,在传统的电网建设模式中,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可以使造价构成更合理,资金利用效率更高。通过初设概算分析,可以分析出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并通过价值工程理论,使得工程项目组成部分的分部工程的功能与成本相匹配。设计阶段更有利于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基于输电架空线路工程的自身特点,工程设计技术的日益完善成熟,以及标准化设计的采用,使得设计人员节约大量重复性计算活动,来进行技术与经济的比较分析,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力,选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实现技术目标。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投资巨大等特点,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更加具有主动性和前瞻性。据相关资料显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度约为75%~95%,因而在全过程造价控制过程中,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将是重矢之的。
在实际设计中会遇到诸多影响因素,困扰着工程项目造价目标的实现,首先是路径的频繁变迁使得输电架空线路工程造价在阶级阶段已经失控。大量的规划路径因外协不通,不得不另辟通道。更有甚者,不得不边施工边修改路径。如此“三边”工程,对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带来严重的挑战。第二,我国现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地形地貌的日新月异,使得设计变更的概率逐年加大,造价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比如高速公路建设、铁路建设,通常要更改输电线路的路径,或者更改铁塔型式,或档距的变更。第三,地质勘探与设计的结合程度,因隶属不同的单位而存在相当的疏漏,增大了设计变更的不确定性。线路工程因其自身的“线长”特点,地质勘查的深度不能满足每一具体杆塔基础的需求,设计人员又往往只是依据勘探报告出具设计成果,在专业之间的结合上存在工作缝隙,使得设计成果文件与现场实际形成天然不足。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为施工增加了相当大的风险,使得工程成本控制难度增大。例如,某工程一塔基位于蓟运河堤岸边,按照勘探提供的单纯土质报告,设计为刚性阶梯基础,但设计未考虑到紧邻大堤堤岸,由于基坑开挖将破坏大堤堤岸结构,此方案被河务部门否定,后经多方协调改为灌注桩,增加费用260万元。
在设计阶段,上述因素往往会互相叠加,交错影响工程成本控制。因而,采用针对性措施来控制住各因素的形成和发展,将会有效的遏制住工程成本不确定的风险。
1、决策阶段,线路选址时要注意规避特定路段
例如,某110kV线路途经水果大棚时,就发生了路径反复变更,与地主无法达成路径协议。对此设计单位应及时与建设部门沟通,在线路选址时,应充分勘察收集当地地形地物信息,把重大影响工程造价成本的信息及时贯彻到工程设计中,把不确定风险降到最低。
2、外部规划调整对输电线路的影响,虽然是不可控的,但一般可以预见
作为特殊情况应做出备选方案。备选方案可使施工单位更好工作衔接,以防施工单位未定图前盲目等待,出图后有盲目赶工,增加了工程成本。
3、因设计深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对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条件
线路工程基础部分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有其专业属性。但实际情况往往大量变更超出了该有的范畴,勘探和设计的结合以及与施工的密切契合还有很多内容要做,不但施工单位要支持设计工程,更需要设计多为施工着想,使得设计内容更好落地,实现更经济更高效的电网建设。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严重受到外力因素的困扰,外协赔偿等费用逐年攀升。随着“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的理念不断深入,在土地征用、青苗损害赔偿等方面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前期工作异常艰难,甚至工程全面开工往往又要面临停工。输电线路工程从各方面看都应是公共利益工程,然而作为企业去征用土地,与产权单位(或人)协商赔偿事宜,未免有点公共利益与企业商业利益相混淆,对本来就复杂敏感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铁路、公路都可以在法律上得到支持和保障,但同属于公共利益项目的线路走廊,在法律制度上却没有了支撑性的依据。這是法律体制上的短板,需要今后健全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不要再让外协赔偿成为影响输电架空线路工程成本日益攀升的主要因素了。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和资金密集相结合的工作。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效率大部分取决于机械装备水平。输电线路施工机械装备往往都是进口设备或是专业设备,造价相对昂贵,厂家单一,形成了设备更新速度慢,技术水平提高慢的局面。纵观天津地区输电工程施工队伍的装备水平,大型机具租赁使用率不高,折旧维修养护费用偏高,使得电力施工企业难以为继,经营压力巨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下降。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改造提高,工程成本的降低就更无从谈起。
总之,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一剂良方。针对施工企业目前技术装备水平和条件,在现有的造价水平及施工环境中,施工企业的装备水平的提升,不仅是加强自身管理水平所能解决的。面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应该效仿规费税金等不可竞争费用,在招投标中单独设立设备改造更新费用或是新技术应用研究费用,使得施工企业有资金去提升机械装备水平,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并督促施工企业加大施工装备的更新改造,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从而使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损害施工企业健康发展的一味低价中标,这样更加有利于坚强电网建设和电网建设成本的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降低。
作者简介:
胡晓华,出生年月:1983年2月18日,籍贯:天津,学历:大学本科,毕业院校: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职称:工程师,目前从事的工作:工程预算。
【关键词】输电架空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对特定项目价格进行的描述和计算。输电线路工程造价在此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点多线长”的基本工程项目特征,有别于电网建设的其他项目,使得输电架空线路工程造价控制愈加困难,在传统的电网建设模式中,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可以使造价构成更合理,资金利用效率更高。通过初设概算分析,可以分析出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并通过价值工程理论,使得工程项目组成部分的分部工程的功能与成本相匹配。设计阶段更有利于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基于输电架空线路工程的自身特点,工程设计技术的日益完善成熟,以及标准化设计的采用,使得设计人员节约大量重复性计算活动,来进行技术与经济的比较分析,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力,选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实现技术目标。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投资巨大等特点,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更加具有主动性和前瞻性。据相关资料显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度约为75%~95%,因而在全过程造价控制过程中,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将是重矢之的。
在实际设计中会遇到诸多影响因素,困扰着工程项目造价目标的实现,首先是路径的频繁变迁使得输电架空线路工程造价在阶级阶段已经失控。大量的规划路径因外协不通,不得不另辟通道。更有甚者,不得不边施工边修改路径。如此“三边”工程,对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带来严重的挑战。第二,我国现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地形地貌的日新月异,使得设计变更的概率逐年加大,造价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比如高速公路建设、铁路建设,通常要更改输电线路的路径,或者更改铁塔型式,或档距的变更。第三,地质勘探与设计的结合程度,因隶属不同的单位而存在相当的疏漏,增大了设计变更的不确定性。线路工程因其自身的“线长”特点,地质勘查的深度不能满足每一具体杆塔基础的需求,设计人员又往往只是依据勘探报告出具设计成果,在专业之间的结合上存在工作缝隙,使得设计成果文件与现场实际形成天然不足。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为施工增加了相当大的风险,使得工程成本控制难度增大。例如,某工程一塔基位于蓟运河堤岸边,按照勘探提供的单纯土质报告,设计为刚性阶梯基础,但设计未考虑到紧邻大堤堤岸,由于基坑开挖将破坏大堤堤岸结构,此方案被河务部门否定,后经多方协调改为灌注桩,增加费用260万元。
在设计阶段,上述因素往往会互相叠加,交错影响工程成本控制。因而,采用针对性措施来控制住各因素的形成和发展,将会有效的遏制住工程成本不确定的风险。
1、决策阶段,线路选址时要注意规避特定路段
例如,某110kV线路途经水果大棚时,就发生了路径反复变更,与地主无法达成路径协议。对此设计单位应及时与建设部门沟通,在线路选址时,应充分勘察收集当地地形地物信息,把重大影响工程造价成本的信息及时贯彻到工程设计中,把不确定风险降到最低。
2、外部规划调整对输电线路的影响,虽然是不可控的,但一般可以预见
作为特殊情况应做出备选方案。备选方案可使施工单位更好工作衔接,以防施工单位未定图前盲目等待,出图后有盲目赶工,增加了工程成本。
3、因设计深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对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条件
线路工程基础部分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有其专业属性。但实际情况往往大量变更超出了该有的范畴,勘探和设计的结合以及与施工的密切契合还有很多内容要做,不但施工单位要支持设计工程,更需要设计多为施工着想,使得设计内容更好落地,实现更经济更高效的电网建设。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严重受到外力因素的困扰,外协赔偿等费用逐年攀升。随着“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的理念不断深入,在土地征用、青苗损害赔偿等方面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前期工作异常艰难,甚至工程全面开工往往又要面临停工。输电线路工程从各方面看都应是公共利益工程,然而作为企业去征用土地,与产权单位(或人)协商赔偿事宜,未免有点公共利益与企业商业利益相混淆,对本来就复杂敏感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铁路、公路都可以在法律上得到支持和保障,但同属于公共利益项目的线路走廊,在法律制度上却没有了支撑性的依据。這是法律体制上的短板,需要今后健全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不要再让外协赔偿成为影响输电架空线路工程成本日益攀升的主要因素了。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和资金密集相结合的工作。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效率大部分取决于机械装备水平。输电线路施工机械装备往往都是进口设备或是专业设备,造价相对昂贵,厂家单一,形成了设备更新速度慢,技术水平提高慢的局面。纵观天津地区输电工程施工队伍的装备水平,大型机具租赁使用率不高,折旧维修养护费用偏高,使得电力施工企业难以为继,经营压力巨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下降。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改造提高,工程成本的降低就更无从谈起。
总之,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一剂良方。针对施工企业目前技术装备水平和条件,在现有的造价水平及施工环境中,施工企业的装备水平的提升,不仅是加强自身管理水平所能解决的。面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应该效仿规费税金等不可竞争费用,在招投标中单独设立设备改造更新费用或是新技术应用研究费用,使得施工企业有资金去提升机械装备水平,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并督促施工企业加大施工装备的更新改造,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从而使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损害施工企业健康发展的一味低价中标,这样更加有利于坚强电网建设和电网建设成本的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降低。
作者简介:
胡晓华,出生年月:1983年2月18日,籍贯:天津,学历:大学本科,毕业院校: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职称:工程师,目前从事的工作:工程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