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女富婆:陈丽华的发家秘诀

来源 :百姓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qayxgfl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是最早登上女富豪榜的企业家,被誉为 “内地第一富婆”、“内地最富有的女企业家”。作为中国第一女富婆的陈丽华有着怎样的发家秘诀?
  
   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是最早登上女富豪榜的企业家,被誉为 “内地第一富婆”、“内地最富有的女企业家”。作为中国第一女富婆的陈丽华有着怎样的发家秘诀?
   超脱于财富之外的陈丽华全然不在意外界附着的种种头衔,当下时时牵动她神经的则是已在王府井东侧开工建设、总投资近40亿元、占地35万平方米的金宝街。“黄金宝地——金宝街”,对于2005年收工的这个“巨无霸”工程,陈丽华笑言这是富华集团最“豪气”的一个地产项目,“大手笔”的陈丽华要搭建中央商业区与中央商务区之间的桥梁。
   靠地产发家的雍容贵妇陈丽华向以步步为营、稳健投资著称,她并不想过早地进入资本市场“圈钱”,她把上市融资看作“拆借”股民的钱,她说富华集团现有的庞大现金流,足以运作高质量的项目,完全不必“借钱”。“不想挂牌上市”、“不玩资本”的陈丽华生平却是最爱紫檀,她把经营地产赚得的钱财大半投向了紫檀的收集和制作,斥资2亿元建造了国内第一家“国字头”私人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她不惜耗费巨资、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延请名匠、苦心孤诣打造着自己的紫檀王国。地产反哺紫檀,对资本市场满含敬畏的陈丽华把自己投资紫檀的“率性而为”看作财富的回归和升华。
  
   完成原始积累,财富与地产比翼齐飞
  
   陈丽华对自己的上榜“感到很意外”,外界也不免惊讶,因为此前大家对陈丽华了解得实在太少。其实并非陈丽华和她的富华集团不著名,而是因为她一直以来处事非常低调,投资情况更是绝少主动曝光,因而平添些许神秘。但要说起地处长安街黄金地段、毗邻天安门广场的长安俱乐部,可谓妇孺皆知,那是陈丽华20世纪90年代初自香港转战内地投资的第一个地产项目,总投资4.5亿元。现如今,在京城,长安俱乐部仍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陈丽华起家的第一桶金是在香港掘到的,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她用从事家具生意赚得的钱在比利华购置了12栋别墅,低价买进高价出手,几个回合下来,陈丽华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创业资本。陈丽华感谢贫穷,她说贫穷真的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陈丽华在北京颐和园出生、长大,满族后裔、正黄旗世家,幼年因家境贫寒,读到高中便被迫辍学。生计所累,陈丽华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由于她颇具生意头脑、待人热诚讲信用,生意红红火火,很快她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厂。1982年,陈丽华移居香港,从事国际贸易、地产投资。80年代后期,安土重迁的陈丽华返回北京,她笃信自己的事业应该在内地再上层楼。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对陈丽华而言几乎毫发无损,因为早在回归京城那年,陈丽华静悄悄地实现了从香港的战略转移,在澳洲以及东南亚诸国遍设分公司,热热闹闹地进行地产投资。说起往事,陈丽华并不认为是自己的什么先知先觉,她说做生意要有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透视陈丽华的创富故事,格外印证了这样一个论断:中国内地早期的本土企业家与资本运营无关。“土法上马”的她们远非资本运作高手,上市融资、资本运作重塑金身,最为流行的“资本故事”没有在陈丽华身上上演。虽然远离“资本市场”,但60岁的陈丽华依然不失为一位出色的女董事长,她对工作一丝不苟,每天亲自聆听下属汇报业务发展情况的时间都要超过1个小时。勤奋努力、事必躬亲的陈丽华充分发挥了她潜在的商业才能,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动向做出正确决策,逐渐形成了富华集团独具的经营风格。
   经过近20年的打拼,富华集团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陈丽华利用手中积累的财富,开始了多元化的投资实战,以房地产业为主,兼及高级会所、高档公寓、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并介入旅游、商贸、网络信息、航空服务领域,锋头强劲。在澳洲以及东南亚等地设有分公司,国内在大连、深圳、秦皇岛等城市也有投资,但主要投资趋向于北京。陈丽华向记者表白,她准备在朝阳区金盏乡投资数十亿元兴办大学城、医院,投身教育产业、医疗事业。
   继长安俱乐部之后,陈丽华在王府井周边陆续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艳羡的黄金地段,几年时间里先后投资5亿元兴建了丽苑公寓,总投资20亿元建设了利山大厦,在东部边缘集团建造了56万平方米的富华园小区。据陈丽华女士向记者透露,富华集团在京的固定资产已超过50亿元,已建成使用、已开工和准备开工的项目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值得玩味的是,10多年来,陈丽华接揽的地产项目个顶个都是寸土寸金的金贵地段,个中玄机谁人能参破?陈丽华淡淡地一笑,“都是靠朋友帮忙。很多人都问我经商的诀窍,我说很简单——诚实、信用第一,真心实意地交朋友。”
   富华集团走到今天这般地步,陈丽华居功至伟,她虽然还是集团的董事长,但权杖已平稳地转度给了儿子赵勇,自己一门心思地用金钱、用心智,去沉淀、去“打磨”名贵的紫檀木。在地产领域赚得“超级利润”之后,陈丽华“出人意料”地迅速转身开始投资紫檀,尽管“投资紫檀,建博物馆,10年之内难有回报,”但陈丽华始终心向往之,乐此不疲。“子承母业”,年轻的赵勇接管了富华集团的一应地产项目,不声不响、小心翼翼地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无论陈丽华、赵勇都不可能割舍地产主业,但是在富华集团二次创业的蓝图里,已然分外强化紫檀投资,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附庸风雅”的长线投资。
  
   追求财富回归,转投紫檀誓不言弃
  
   人称陈丽华是“投资型的女企业家”,投资地产大获成功身价煊赫之后,花甲之年的陈丽华转而祭起了传统文化牌。在陈丽华女士看来,她生平最大的“投资”是对“活的国宝”——传统文化技艺的拯救。她说:“财富回归,这是一种不计成本、无视回报的投资。”1999年国庆前夕,陈丽华耗资2亿元建造的中国紫檀博物馆在京城正东落成,坐北朝南、一式的明清风格、恢弘气派。
   这座博物馆从建筑到馆内陈设的千件珍稀家具器物皆是陈丽华个人投资,全部产权亦尽在其个人名下,陈丽华女士坦言,这个博物馆比她经手的任何一个地产项目都“费钱”,单纯意义上的地产项目可以“钱生钱”,而博物馆非但不挣钱还要无休止地往里贴补。陈丽华并不指望这个博物馆能给她带来什么利润,也不奢望它赢利,她说:“亏损的博物馆不可能带来金钱上的回报,纯粹从经济上而言我的这个文化投资或许是不成功的,但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博物馆所蕴涵的巨大潜在价值,寸檀寸金,馆里的藏品个个都是无价之宝,保守地估计那些紫檀家具至少值2亿美元。我现在是用地产上赚来的钱料理这个博物馆。人们都把财富和高科技相提并论,我倒以为我的这些宫廷工艺的紫檀丝毫不比外国的高科技逊色!”
   陈丽华女士对紫檀的喜好近乎“痴狂”,她每年都要携重金远赴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查访紫檀的生长环境和木质属性,并收集檀木基料。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穿行于野兽出没、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有一次突遭热带毒蜂袭击,被铺天盖地的蜂群追赶,幸亏及时找到掩体才避过灾难。
   在紫檀博物馆里记者看到了按1:5比例制作的高3米的紫檀故宫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密合,瓦光柱圆,精致无双,总重十几吨。紫檀名贵难求世人皆知,素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说,陈丽华女士采买紫檀曾八进缅甸金三角等地,每吨价钱十几万元,而一个角楼耗材400吨!1999年5月,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学院--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因为陈丽华在紫檀雕刻艺术上的非凡成就,授予她荣誉人文博士称号。萨凡拉市市长还向她授予金钥匙,宣布她为荣誉市民,并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陈丽华日”。
   60岁的陈丽华没有住在儿子赵勇的长安俱乐部,也没有住在女儿赵莉的丽苑大厦,更没有为自己营造豪华别墅、公寓,她就住在紫檀博物馆里,和她的120名员工住在一起,和她魂牵梦萦的紫檀住在一起。此生此世,冥冥之中一切仿佛命中注定,陈丽华离不开紫檀。
   20年过去,富华家具厂1000余名员工精心炼就的千件紫檀家什都直接进了紫檀博物馆,从未卖过一件。海内外无数社会名流、商贾巨子参观过北京京通快速路旁的中国紫檀博物馆,无不为美妙典雅的紫檀藏品赞不绝口,情愿出高价收买,都被陈丽华一口拒绝。因为“吝啬”,陈丽华得罪了不少商界朋友,现在她有点想通了,准备今年拍卖几件,此外陈丽华还有个大计划,筹备着把她的紫檀宝贝带到世界去巡展,去露脸。陈丽华女士最后对记者说:“做别人没有的、世上无双的。别人都看重外国的高科技,我要做外国人看重的中国玩意儿。”
其他文献
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大学生,又是“小老板”。他们或自己进货,或做某商家的校园代理,或在网上开小店,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付出,既获得小小的收益,又积累了生活经验。     502租书坊     24日中午,又有近20本书搬进了中医药大学中院景园502宿舍,门上贴着“502租书坊”,住在里面的是2005级护理系的8名女生。   8个女孩是在一次夜谈时确定租书这个想法的。邵文
期刊
驰耐普的董事长杨威,经过了三次生意上的“滑铁卢”,最终成功地从跌倒的地方站了起来,虽也没有想到他的原始积累是从卖袜子开始。     刚刚25岁的温州小伙子周碎涛,18岁时跟亲戚来到意大利,主要从事服装、鞋帽等生意。去年他决定转行,想在罗马开一家汽车美容养护店。经过近一年的考察,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最终选择了加盟驰耐普汽车美容养护连锁机构。   6月16日,作为意大利罗马的加盟商,周碎涛正式与驰耐普签
期刊
如今已是小业主时代,如何通过创业使自己的财富得以增值,在此推荐三款5万元就能起家的小项目供参考。  白领理财已经进入小业主时代,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财方向。但是要注意项目的选择,否则就可能遭遇失败。在项目选择方面,一定要注意:要有特色,投资成本不大,而且要有市场发展前景。同时,在理财过程中,不要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投资一般从5万元起家就可以了,然后根据情况调整规模,能做多大就做多大。  以下推荐三个小
期刊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渐深入,其作为继报纸、电视、杂志之后的新媒体平台已不再是新鲜事。但网络营销方式,眼下还没有成为商业经营者普遍接受的销售平台。柳文涛,一个游离于IT行业外的装修公司老板,看准了这个商机,并尝试着搭建了一个会员制平台。     从自己最熟悉的装饰行业入手,为各大装饰公司和社区购房业主提供一个对接平台。     两万元买了个子公司     2001年,大学毕业的柳文涛放弃所学专业,进入
期刊
推着自行车,从500元起家到成为一个影响中外的企业家;从一块平凡的小红薯到一个超越平凡的大产业,他将红薯低廉的身价提高了23倍,使当地的薯农富了起来,而自己也拥有了3000多万元的资产,拥有了一个年产值近亿元的企业。     人物档案邹光友     1960年出生于四川三台县谭家沟;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后被分配到安县土产果品公司,后又被调到三台县建设区任科技副区长;1992年在绵阳开始了创
期刊
作为山来说,岳麓山是一座极为普通的山,海拔才240米,她也不奇特,没有什么美丽的景点,可以说,这样的山在全国比比皆是。岳麓山之所以成为名山,是因为她处在湖南省会长沙的旁边,是因为大儒朱熹在她山脚下创建了岳麓书院,是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   一座没有任何良好外部条件的山要想为人所知,只有像另外一座山那样。那座山处在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原,没有任何名人可以为她增添光彩,甚
期刊
从1991年带着2000元到深圳创业,到如今在全国范围迅速攻城掠地,构筑建材领域的富丽杜邦王国,班良民仍然相信自己最初的理念:诚信是有回报的。     富丽杜邦的经营核心是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其今天的发展。在此,诚信不是一个概念,而是直接锻造了班良民扩张模式的商业思考。富丽杜邦的财富模式也正是我们多年所极力推崇的良性模式。   而对于快速创富的问题,班良民也不认为有什么神秘可言——只要认准了市场,
期刊
我不是飞娥,我不甘在寂寞中穿梭,只要每天给我一点光芒,我就能赢自己一把。   小时候我很爱追梦,也梦想过成为大文学家。稍大后,就梦想着能成为某名牌大学的一颗亮星,闪烁于校园的天空。然而,壮志未遂,我慢慢懂得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勇敢地挑战自己,这种活法很精彩;我想,与其整天担心未来,还不如牢牢地抓住每一天,用自己的汗水、泪水和血水去打造自己的将来;如果说现在学院的生活是一张白纸,我愿
期刊
那次和一位朋友一同去爬一座很巍峨很有名的山,下山的时候却迷了路。正当我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隐隐约约地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循声找去,只见清亮亮的泉水已在一块岩石上蹦来蹦去,那小小的水泡该是它甜甜的笑。  朋友说:“我们顺着山涧走下去,一定能够走出这座大山。”于是,我们便把影子交给溪水,让它牵着我们的心绪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在和山涧同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山涧所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呵——沟沟坎坎、磕磕绊绊
期刊
很难想象,一个26岁初中毕业的农家女子,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不但自己赚到了百万家产,还培训出上百个创业小老板,让不少下岗失业人员及致富无门者找到了创业项目,学到了谋生的本领,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她开办的这间创业技术开发部也被人们称为“小老板的摇篮”,“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缸炉烧饼传华夏 丽娟美名扬中华    26岁,同龄人有的还在为找一份工作奔波,有的也许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