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强者为“王”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埋没的皇室英雄
  海王本名亚瑟·库瑞(Arthur Curry),又被称为水行侠、潜水侠。他被创作出来的时间非常早,初次登场于1941年11月的《多趣漫画》,相较于漫画史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的初次登场,可以看出即便是在整个超级英雄历史上,海王也算得上是元老级的人物了。
  再说到身世,跟超人、神奇女侠一样,海王的出身也不一般。他的母亲是DC漫画虚构的大西洋海底亚特兰蒂斯国女王,所以亚瑟·库瑞拥有皇室血统,后来他加冕为亚特兰蒂斯的国王,掌管七海。
  在亚瑟最终成为海洋中最伟大的帝皇和地球上最优秀的斗士之前,他的经历可以说非常纠结了。纠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纠结在血亲和养亲之间,纠结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纠结在责任和情感之间……说他是真男人一点儿没错,有多少人一生能背负起这么多错综复杂的担子呢。
  备受争议的“废柴”能力?
  说到能力,在一些人看来,相较于超人、蝙蝠侠、万磁王(移动金门大桥的视觉效果简直酷得飞起)炫酷的能力,海王的能力好像并不咋地,甚至有些“废柴”,如果你这样想,那可就真的小看海王了(亚瑟同学拿手中的三叉戟戳你我可不管哦)。
  1.令人羡慕的水下呼吸
  海王拥有一半亚特兰蒂斯的血统,而亚特兰蒂斯人实际上是陆地人类同源的亲族,长期生活在水下,他们的生理机能逐渐适应了深海环境,进化出水下的呼吸系统——鳃。在海王的颈部两侧也有对称的鳃,帮助他在海中自由呼吸。而到了“白银时代”,海王的能力调整为水下呼吸不再需要鳃,可以说相当无敌了。毕竟现实中在水陆两地自由切换的生物少之又少,没有鳃的水下动物,如鲸鱼、海豚,都需要浮出水面换气。
  2.超級游泳选手
  让海王来参加我们的游泳比赛,恐怕穿着鲨鱼皮的游泳世界纪录保持者们也要甘拜下风了。拥有了像鱼一样的水下呼吸能力,却比海洋中速度最快的剑鱼和旗鱼(约时速130千米)游得还快,海王亚瑟的游泳速度可达每小时上万千米,而我们引以为傲的舰艇,时速也不过117千米(加拿大海军布拉多尔号)。
  我们注意到海王的身形矫健,皮肤上也布满鱼鳞,使身体减少与水的摩擦,进而减小阻力。手臂上象征着鱼鳍的绿手套,也许能帮助他在水中保持平衡。不过,也正是因为他这么强悍的游泳能力,海洋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毕竟哪里有风暴,海王就要去哪里救人。
  3.逆天的抗压力
  深海的压强很大,人类最深的潜水记录为332米,已是目前人类的极限深度。但作为亚特兰蒂斯人,海王的基因里编写有对抗深海压强的信息。为适应环境,鱼的骨骼非常薄,且容易弯曲,肌肉组织也特别柔韧,表层的鱼皮组织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
  在水下1 000米深处,“钢筋铁骨”的潜水艇都会被压成一块铁板,漫画中提到地球上所有的海域海王都可以前往,包括压强超越地表1 100倍的马里亚纳海沟。能够无视这样的压力,冷兵器和子弹的伤害实在是不值一提。虽然在力量方面,海王可能不及超人,但到了水下世界,便是海王的天下。
  4.与海洋生物的“密切关系”
  最令人惊叹的,毫无疑问是海王与海洋生物的关系。在广阔的范围中命令驱使约5 000种海洋生物,是海王最厉害的本事。在早期的设定中,海王能够在听力可及的范围内使用海洋生物的语言与其沟通,并通过它们掌握整个星球上的一举一动。
  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鱼是没有专门的发声器官的,它们怎么沟通的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鱼体的某些器官发出声音,如石首鱼类由“●膘”发声,杜父鱼用部分鳃盖摩擦发声;另一种则是鱼类游动击水、摄食咀嚼、挖泥掘穴时发出声音,如鲷鱼咬碎贝壳时牙齿发出的摩擦声。由于它们之间的沟通非常细微,常常需要借助设备来探听。所以,尽管我们没有看到海王和这些海洋生物直接对话,但并不影响它们交流。
  任何一个种族都有种群关系,海洋中也不例外。在海洋生物社群中,从自营性细菌经浮游生物、草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的动物,依次形成捕食者与被食者的需求关系。毫无疑问,海王作为“海洋的主人”,几乎所有海洋生物都对他忠诚。也就是说,在金字塔般的网络关系中,海王是最顶端的存在。
  此外,海王亚瑟还能利用深海生物发出的生物光来观察周围的环境,而像海豚一样的回声定位能力,也能帮助他在黑暗环境里感知周围。
  在海王亚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海洋生物独有的生物特性,尽管这些特性和能力被夸张放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虚构的想象依然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说到底,海王还不就是一条各方面能力都爆表的人鱼嘛。
其他文献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扭曲的‘牙套脸’”“每个月的复诊堪比‘大姨妈的阵痛’”“明显的口腔排异反应,磨破嘴后沸腾而起的溃疡”“钢丝一步步收紧,只能靠松软的食物安稳度日”“这是一场持久战,这东西对我来说就是它在牙在,它亡牙亡一样的地位!”……  ——来自“牙套君们”的吐槽  牙套这东西  牙齿矫正,小名“矫牙”,学名“正畸”,俗称“戴牙套”或“整牙”。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某种东西(牙套)把不整齐的牙齿变整
期刊
每个人都会吃的,除了日常三餐之外,大概就是各式各样的药了。这些治病救人的小玩意儿是如此常见,以至于人们很少思考它们是怎么来的。遥想几年前,有朋友得知我从事制药的行业后问,那简单的感冒药之类的,你都能做咯?我本想很牛地说在下就是这么厉害。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没有一个药物是简单的,而药物研发,更是一个烧脑烧钱的漫长过程。  为什么要研发药物?  相信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个观点,大意就是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过
期刊
死亡片段  夏晓曦练习跆拳道已经三年了,她一直认为这是最好的减肥和强身健体的方式。所以这三年来,她不懈练习,渐渐地爱上了这项运动。  夏晓曦不仅每周会去跆拳道馆练习两次,而且在平时也会和亲朋好友炫耀自己的“武技”。这一天上午,夏晓曦给自己的姐妹表演“下劈”,可没想到劈下来的时候,脚跟撞击到了水泥台阶。因为用力过猛,只听“咔嚓”一声,夏晓曦的小腿胫、腓骨双双骨折。小腿失去了骨骼的支撑,形成了一个“假
期刊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开天地是我国上古神话中著名的一篇,讲述了天地诞生之初,一片混沌,盘古打破了这种混乱一体,创造出天地、河流、山川以及世间万物。虽然这只是我们祖先的一种看似蒙昧原始的传说故事,但也反映出了人类从无序到有序,从混沌到规律的朴素世界观。其实大到宇宙万物,小到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在有序和无序之间相互博弈和协调。比如生命本身作为
期刊
太空迷别错过!  Google街景带你进入国际空间站  去浩瀚宇宙中的空间站里走一圈,一定是许多太空迷想要达成的人生愿望之一。现在,Google街景服务就能带你走进太空,体验空间站的生活日常了。  Google街景服务与欧洲太空总署(ESA)合作,首次放出了“离开地球”的地标。为了让人们有更好的体验,太空宇航员Thomas Pesquet花费约6个月的时间拍摄了国际空间站的内部照片。每张全景图需拍
期刊
剧情合不合口味,音乐好不好,画风美不美……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追番追剧时比较关注的话题,但如果你一不留神关注了一下配音演员表,多半会发出惊叹:“什么?甄嬛、朱迪,还有毛利兰的声音居然是一个人的?”“救命啊,两个性别都不一样的角色竟然是一个人配的音?!”这还不算,甚至还有山新在《罗小黑战记》中精分十一个角色的壮举呢,难道这些声音演员们都是怪物吗?  声优是怎样炼成的  说到声优,也就是声音或配音演员,我
期刊
把自己搞成“半机械人”的,除了狼叔,还有一个天才炼金术师爱德华·艾尔利克!在日本经典动漫《钢之炼金术师》中,这个矮个少年带着我们在炼金术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展开了一次次冒险。  作为故事中最重要的背景设定,炼金术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追求“长生不老”的东方炼丹术,还是西方药剂师为求黄金的大胆实验,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认识世界的齿轮,那些看似荒谬的举动与执着的精神,最终敲开了近代化学研究的大门
期刊
总拿着放大镜看别人——好奇心  对号入座:和朋友出去吃日料,一阵美食评鉴后,欢天喜地地点了一盘寿司。正当吃得美滋滋的时候,邻桌的乌冬面上了!看着邻桌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顿时觉得面前的大米索然无味……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几乎都是看到大人吃东西就眼馋,吧唧着小嘴就开始流口水。不管什么东西总要闻闻、舔舔,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我们视力发育到能看清眼前事物时开始,我们与生俱来的认知内驱力
期刊
想要去火星探险的伙伴们注意了,NASA(美国宇航局)最近正在招募火星探测团队,基本要求是有才华,敢冒险!是不是觉得自己离梦想近了一步?如果登上火星,需要做哪些工作呢,从NASA发布的系列复古海报中,我们就能略知一二:火星测量师、火星农民(应该不止种土豆)、技术人员、生存专家…… 听上去都非常有趣,让人忍不住跃跃欲试,想要立刻去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  虽然在NASA发布的火星计划中,人类最早登上火星
期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在古人吟诗作对时,总是不乏各类描绘鸟儿的诗句。经过观察、提炼后,人们把鸟儿的形象融入语言,使语言变得异常生动,不得不说这也是古人的一种智慧。  当然,不止语言,从古到今,人类文明中处处都可以找到鸟类的痕迹。在东方神话中,王母娘娘的座下有一只青鸟,太阳神则是三足金乌,锲而不舍的精卫也是一只填海的鸟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