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2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改革至今,体育课堂教学有许多新的模式。首先表现在体育老师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从任务性教学到课标性教学,从重运动能力的培养到重运动健康的培养;其次,教学方法也发生改变,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教学,注重个体的差异,强调教学过程的活动与成功的感受。还有课程教学要求以水平为主,教学内容以符合学生运动能力的承受为主等变化,这样的变化,促使体育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本人针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作如下探讨。
  1 何为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是否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指标。体育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体育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有效教学要强调教学质量、教学的适宜性、诱因、时间,这四个因素必须适宜,课堂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2 影响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因素
  2.1 学生对教育学内容的适应程度制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是双向的、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体育文化、技能水平的底蕴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育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学习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2.2 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应与体育课的内容保持一致,这是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方式。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提高和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摆正好自己的主导位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于体现,课堂上的参与率就高了,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合作,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挑战,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来各自解决问题。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练习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测的平台,尊重、赏识学生。
  3 场地、器材的准备,运动时间的合理调配,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物质保障
  准备好场地、器材, 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应。有时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某些活动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时,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械,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对新学习内容的技术动作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技术动作进行探索,进行互相交流合作,这就要求体育老师给学生足够练习时间,但要避免“放羊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及时把握调控。
  4 利用相关的体育教学方式,保证体育课堂的质量,从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体育教师要善于反思。反思是一个自我鉴定、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及时对无效、低效课堂教学进行梳理的有效手段,它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成功的机会,促进有效教学,让教者在课堂上充满信心。
  其次,要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细节。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即教师和学生在何种氛围中发生互动和如何互动。课堂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体育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要“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量成倍增加,体育知识与技能更新周期大为缩短,教师要不断掌握和补充新知识,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教师的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把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教活教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要素之一,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特殊使命,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而语文教育核心——作文教学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是一门“创造性素质教学课程”。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发挥它的优势,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贯穿始终。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思维、观察、想象、选材立意、评改等环节中培养学生
【摘要】本文从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的环节、加强教学反思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创新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平时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这个时期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如果能变课堂为“百家争论”的论坛,那该多好啊!这将使语文教学走出西绪福斯效应的怪圈,大大促进学生语文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变课堂为“百家争鸣”的论坛。因为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争鸣”,一方面可以
近二十年来,接近或类似于自然骨成份的无机生物医学材料作为生命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材料界科学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兴趣.其中与骨组织生物相容性优异
人格是每个人最好的一张赢牌,一旦失去了这个资本,损失无穷,亮出你的人格,掌握你最好的资本,你就能走好一生。做人如此,做教师同样如此。  先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今年春天我和父亲、表妹、外甥去春游,四岁的外甥口渴了,表妹就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要外甥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外甥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两个苹果上分别咬了一口。见到这样,表妹心里很不是滋味,认为平常自己太疏于管教了。  “妈妈!”外甥刚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传染性较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极大地威胁了人类健康。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致目前的防治措施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使防治效果严重降低。流感病毒膜蛋白M2e(extracellular domain of the M2 protein)高度保守,是流感病毒的通用性作用靶点,基于M2e的免疫预防措施可提供广谱的保护作用。M2e疫苗及M2e抗体已成功在动物模型中发挥抗流感作用,临床应用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