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象没象牙?是谁导演了这场倒退的“进化”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牙,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洁白、精美,一直被奉为神圣而高贵的物品,于是围绕猎取象牙的活动在各国不断疯狂上演,平均每天有104头大象因此丧命。动物学专家乔伊斯·奈尔发现,不要百年时间,人们就再也不能从大象的身上获取象牙,这并不是因为大象灭绝,而是大象的基因变化,让它再也长不出象牙!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在过去的150年的时间里,大象象牙的平均长度已经从1.2米降到了80厘米。“达尔文曾经强调自然对于物种进化的作用,可这次促使大象进化的原因竟然是人”。

震惊,母象丧命鬣狗之口


   乔伊斯·奈尔是非常出名的动物学专家,她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研究非洲象的行为,她可以安抚一头受伤的野象乖乖接受治疗,也能分开两头激战正酣的公象,以至于同事们称她能听懂大象的语言,是大象矛盾的调解员。
   2002年1月份,乔伊斯来到莫桑比克的戈龙戈萨国家公园,公园里有上百头非洲象,可是第一眼看到这些象她就震惊了:80%的大象都没有象牙。乔伊斯询问管理员,是不是在接受这批大象的时候,它们的象牙被偷猎者割掉了?管理员无奈地说:“这些大象从出生就没有象牙!”乔伊斯更加困惑了,她知道,大象分亚洲象和非洲象两种,亚洲象公象有象牙,母象没有象牙,非洲象则公母都有象牙。跟亚洲象相比,非洲象生活的生态环境较为复杂,狮子、老虎、豹子等捕食者很多,牙是重要的自卫工具,同时象牙还能折断树枝、挖食物、挖水。“要是没有了这‘武器’,在非洲这个弱肉强食的地方,即使大象的身躯足够强大,他们也不过是猎食者免费的午餐”。
   2月的一天,就在乔伊斯翻阅公园大象的档案时,突然接到了助手达恩斯打来的电话,“你快来,出大事故了!”乔伊斯赶到事故地点,眼前的情形让她吸了一口寒气,一头上吨重的母象惨遭杀害,尸体啃得几乎只剩下骨架。“谁敢对庞然大物的大象下手呢?”一个星期后调查的结果出来了:下手的是一群鬣狗。乔伊斯不相信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搞错了!”在她的印象中,鬣狗从来不敢招惹大象。“被杀死的大象没有象牙,鬣狗会不会抓住大象的这一弱点?”助手达恩斯的话让乔伊斯陷入了沉思。
   之后几天,乔伊斯翻阅了公园大象“非正常死亡”的档案,发现大象死于鬣狗的事件之前一共发生了四起,分别是1972年、1986年、1996年和2002年,间隔从14年变成10年,再从10年减少到6年,乔伊斯忧心忡忡:如果真的是鬣狗敢對大象下手,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今天是鬣狗,明天就可能是野狼……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乔伊斯建议公园尽可能多加派巡逻,然而半年后惨剧还是发生了——一头三十五岁的公象遭祸,根据公园安装的监控视频,乔伊斯还原了悲剧发生的全过程:当时大象正准备到河边喝水,埋伏在河边的野狼突然窜了出来,由于没有了象牙,大象根本敌不过前后夹击的野狼,十二分钟后,一只野狼死死地咬住了大象的喉咙,挣扎了两分钟,大象轰然倒地,成为了野狼的美餐。
   一个巨大的疑团笼罩在乔伊斯的心底:这些大象为什么没有引以为傲的防守性武器象牙,而宁愿沦为狮子和鬣狗的盘中餐?就在乔伊斯百思不得其解时,一篇文章引起了她的注意:“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非洲象的象牙已经从过去平均1.2米减少到了现在的80厘米,再过100年,大象的象牙很可能会沦为摆设,根本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按照自然进化的原则,大象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退化……”乔伊斯知道,按照达尔文的自然进化原则,大象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只会朝着象牙具有越来越强大的防御能力进化,可是现实的情形却完全相反。

猎杀,让大象选择了“进化”


   接下来半个月,乔伊斯对戈龙戈萨国家公园过去150年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梳理,除了发生几次较为严重的干旱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候变化,显然环境的改变促使大象进化并没有直接的证据,那又会是什么原因呢?就在这时,她从网络上了看到了研究南极动物专家科索沃的一篇文章:由于人类对海豹和鲸类的大量捕杀,造成南极磷虾“过剩”,迫使以鱼类为主食的南极企鹅改变食谱,不得不以磷虾代替鱼类。而那些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自然选择条件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而选择条件的改变将导致进化方向的改变。
   “难道大象是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实施了不得已的进化?”顺着这个思路乔伊斯进行了调查,很快残酷的真相摆在了她的面前:1977年的莫桑比克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原来居住在戈龙戈萨国家公园里的2000头非洲象也不能幸免,这场内战从1977年持续到1992年,为了筹集战争的费用,交战双方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瞄准到了象牙上,于是90%的大象惨遭屠杀,而剩下的10%大象全都是没有象牙的母象。内战结束后,戈龙戈萨国家公园虽然从全国组织了数百头大象,但是这些大象的后代要么没有象牙,要么象牙的尺寸比先前的小很多。
   2003年2月份,正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乔伊斯接到助手达恩斯的电话,称一群偷猎者潜入进了戈龙戈萨国家公园,乔伊斯立刻召集了公园的巡逻队,可是赶到事发现场时,偷猎者早已没有了踪影,留下的是让人惨痛的场景:被麻醉的大象象牙已经割掉,受伤的大象奄奄一息,而在受伤的大象周围还围了一群象,它们有的发出低吼,有的用鼻子卷起飞扬的尘土。作为研究大象的专家,乔伊斯自然知道这是象群通过这样的方式送别即将死去的大象。
   尽管乔伊斯和医疗队对大象进行了救治,可是它伤得实在太重了。回到办公室,乔伊斯满脑子都是大象绝望的眼神,她知道这些年大象最大的灾难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人类偷猎者的猎杀,在整个非洲,大象的数量每年以5000头的数量在锐减,偷猎者将象牙偷运到东南亚和美洲,赚取大量的钱财。乔伊斯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在动物界,大象有着丰富的情感,族群中如果有大象去世,象群的首领往往会收集这些大象的头骨。“它们目睹了大象的去世,是不是意识到象牙是它们惨遭屠杀的原因呢?”乔伊斯觉得这样的猜测实在太荒唐了,大象实在不可能有这样的高智商。    可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乔伊斯大跌眼镜:两头公象为争夺母象大战,一番鏖战之后,公象是分出了胜负,可是最后母象却选择了和失败的公象喜结连理。乔伊斯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母象选择的公象象牙要比胜利的大象象牙短小。乔伊斯作出一个大胆的推测:母象知道和象牙更强壮大象交配的严重后果,出于保住种群的需要它只能退而求其次。为了证实自己的这一猜测,之后一段时间,乔伊斯密切注意着多个象群繁殖的情况,很快她发现了类似的情况:长象牙的公象并不受母象们的青睐,反而是那些象牙短小的公象更能赢得母象。
   就在乔伊斯的研究有所突破时,她收到了好友伊恩·汉密尔顿的来信,伊恩是英国大象保护机构的专家。“由于体形更大、象牙更长的成年雄象遭到大量捕杀,象群自然繁育后代的行为发生改变,那些体形相对较小、象牙较短的雄象得以繁衍更多后代,随着象牙越来越短,甚至消失,非洲象的生存系数也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成年雄象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基因遗传的结果。”

变异,百年后再无象牙


   “看来大象一定是有某种特异功能,才能意识到招致杀身之祸的是象牙!”在给伊恩的回信中,乔伊斯提出了困惑。在等待伊恩回信同时,乔伊斯决定通过对一个象群的研究找到答案,她挑选了一个数量为100余头大象的象群,母象74头,公象28头,小象9头。接下来两个月时,乔伊斯给象群建立了DNA数据库,通过公园的资料库,她还搜集到这个象群之前三代大象DNA记录,通过对这部分DNA的研究分析,乔伊斯震惊地发现,每一代大象之间都会有3%—5%的幼象和母象之间发生了基因的变异,正是这种变异导致了象牙尺寸的变化。
   “可是这只说明大象代与代之间存在着基因的变异,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人类的猎杀诱发了这种变异呢?”助手达恩斯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曾经失去“孩子”或者“老公”的母象集中起来,再对这些母象下一代进行研究。很快,在公园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乔伊斯挑选了12头正处于生育期的母象,其中7头母象目睹了孩子惨死在偷猎者的枪下,而其它的5头则遭遇了“丧夫”之痛。乔伊斯发现这些母象和其它的母象相比,明显不爱活动,而且经常独来独往。在发情期,乔伊斯更是发现,这些母象更倾向于象牙短小的公象。
   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乔伊斯对这些大象进行了跟踪调查,这批母象一共生育了17头幼象,其中3头母象有象牙的,幼象已经没有了象牙,而即使有象牙的14头,有9头出现了明显偏小的症状。再通过对17头幼象DNA的检测,发现出现变异达到7头,高达42%。至此,偷猎对于大象基因变异的严重后果变得清晰起来。找到了原因,乔伊斯的心情反而沉重起来,近三十年来,尽管非洲多个国家加大了对大象的保护力度,可是各种偷猎团伙在巨额的利润驱使下还是蜂拥而至,甚至不惜和保护者血拼。特别是2014年肯尼亚非洲象王“萨陶”被盗猎分子射杀,震惊世界。
   2019年8月份,乔伊斯将研究成果发布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她在文章中列举了阿多大象国家公园的惨况:公园成立于1931年,公園成立的时候,这里的非洲象已经几乎被屠杀殆尽,最后只剩下11头,而其中8头侥幸存活下来的雌性非洲象中,有4头没有象牙,而如今,这里98%的雌性非洲象已经没有了象牙。“在自然的进化里,这些缺少了象牙工具的象通常活下来都很艰难,几乎等同于残疾,但是它们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没有象牙的非洲母象又把这个基因传给了下一代,就这么一代代传了下来,最终没牙的母象,少数变成了多数。”
   乔伊斯掩卷沉思,160年前,达尔文将进化论总结为“自然选择”,然而没想到,现在物竞天择的“天”,换成了“人”,偷猎者的贪婪和无知改变了这群非洲象的基因库,这些没有象牙,生存能力较弱的非洲象,反而在偷猎者的枪下成了生存能力更强的品种,如果,这一现象继续下去,100年后,当后代的后代指着画册上的照片问“为什么这些大象都有长长的牙齿”时,又该怎么回答呢?
   编辑/郑佳慧
其他文献
在美国经商的丈夫意外身亡,在美国警方已经判定丈夫自杀时,王萍,这个外表柔弱的中国女子,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一层层拨开案中案的迷雾,寻找到杀害丈夫的真凶……死亡频发,疑点重重   2018年7月9日傍晚,刚从温州回到美国的王萍,在从机场返回阿肯色州市区公寓的家中时,接到警方电话,说她的丈夫温国强因服用兴奋剂产生幻觉,从阿肯色州的一栋商业大楼上坠楼身亡,请她立即到警局配合调查。   王萍半信半疑。温
期刊
“英国Burberry”“意大利PRADA”“法国LV”是世界公认的品牌三剑客。但是只有英国王室御用品牌Burberry最为低调。Burberry是英伦风格的最佳典范,完美诠释英式的优雅浪漫,实用优质以及内敛含蓄。  它的创立人托馬斯·巴宝莉就是一位典型的英国绅士,在他人生的三个阶段中,历经三场遗憾,却因此一步步成就了巴宝莉。著名时装杂志《男装》甚至说“Burberry服装最能承受冷风、热风、雨、
期刊
日本料理一向以健康著称,美国作家哈里·帕斯杰里纳克在自己的专著《世界饮食五大因素》中,更是将日本饮食赞誉为“世界健康饮食第一名”。不过也有人对日式料理表示无福“消受”,因为其最具代表性的生食文化总是透着“原始”和“野蛮”的气息。大连女孩章玲2010年留学早稻田大学,期间对日本的生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生食=新鲜到极致   因为家乡大连是三面临海,我一直以为自己吃到的海产品是非常新鲜的,可到了东京后
期刊
2019年6月,沈腾在北京开餐馆的消息走红网络。近几年,凭借《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疯狂的外星人》《龙虾刑警》等大火的电影,沈腾获封“新喜剧之王”称号,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长在你笑点上的男人”不光是广受喜爱的演员和导演,更是一枚资深“吃货”!明星黄渤说:“想快速‘搞定’沈腾,就用美食!你看他这些年一路走样的身材,就知道他有多馋嘴了。”妻子说,他一个大懒汉能为了家庭甘当“煮夫”,实属不易!而
期刊
做主持人,他红遍整个华语娱乐圈;写书,他成为畅销书作家;设计高跟鞋、导演自己的电影、担任《奇葩说》导师……只要想得到,样样能做到,蔡康永像个不老顽童,好玩的事情通通玩一遍才甘心。圆融通达又特立独行的蔡康永总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而且他还有一个更闪亮的名头——艺术收藏家。在收藏这条路上,蔡康永除了有着迥异于其他明星艺人的独特风格,还颇有一套关于艺术收藏的独到见解以及与众不同的收藏策略——进入上
期刊
背景资料:加州秃鹰是生活于北美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以及加州西部海岸山脉的一种巨型食肉猛禽。它体型巨大,体重约10公斤,双翅展开长约3米,可以飞到5000米的高空,每天可以飞行225公里。加州秃鹰喜食腐肉,6岁左右成熟,寿命约为50岁。由于以上特点,加州秃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两项“世界之最”,以及“鹰之王者”的美称。   然而由于捕猎、铅中毒以及生存环境的破坏等原因,加州秃
期刊
英国作家、编剧、文学评论家格雷厄姆·格林一生游历于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东等战乱之地,甚至任职于英国军情六处从事间谍工作,并以此为背景创作小说,被誉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最卓越的记录者。   自1950年,格林一共獲诺奖提名21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7次提名的3倍!1980年,《伦敦星期日时报》采访了瑞典文学院的三位评委。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把奖授给格林时,阿图尔·朗科维斯称:“格林太
期刊
95后留学生蒙海阳在德国柏林,却被一帮德国人“求”着帮忙代购中国的回力、飞跃等布鞋,还有百雀羚护肤品、汉服、旗袍,以及各种各样充满中国元素的商品。他想拒绝,可身不由己,来听听他的自述吧……一双三十元的球鞋,让我成为焦点   我来自浙江杭州,今年二十四岁,目前身处德国柏林。   2017年9月底,我办理入学手续之后,正式开始了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初到德国,发现很多在我们之前出国的学长学姐,都在做
期刊
【“幸福激素”可抑制饮酒欲望】近日,美国科学家们在老鼠身上开展实验后发现,被称为“幸福激素”的催产素不仅能阻止酒精影响人类大脑,还能抑制“再来一杯”的欲望。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培养了一组特殊的“酒鬼小鼠”,这些小鼠生活的笼子里有取之不尽的酒水和特殊的酒香。几周之后,这些小鼠开始喝酒上瘾,它们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压下笼子里的小杆,以获得更多的酒。之后,科学家们向小鼠鼻中、腹中或直接向脑中注入小剂量或大剂量
期刊
娱乐圈中有很多明星家庭,说起“甜蜜”一词,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杜江和霍思燕一家。自2015年杜江带着儿子嗯哼参加《爸爸回来了2》以来,嗯哼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霍思燕和杜江的言传身教下,这个又软萌又暖心,而且跟爸爸一样对妈妈格外爱护的小男孩,凭借可爱的形象和超出同龄孩子的高情商,博得了很多“妈妈粉”,令众多网友羡慕不已,“霍思燕、杜江,你们是怎么养孩子的?”爱意笼罩,养成暖男   从2012年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