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以问促学的教学实践初探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由学生的学情决定的,而在诊断学生的学情中,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再问,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让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高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提問能力;地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8-0038-03
  引 言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在一节课中,教学提问安排合理、结构紧凑,能使教师问得专业、学生答得准确,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度强化接受性的发问学习,在问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掌握着主动权。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容易使学生失去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兴趣[1]。而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枯燥的、无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新鲜感,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二、实践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教随学定”。该理念是对新的课程理念的践行,强调主动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突出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构建激发学生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2]。
  学与问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生才能真正夯实知识。这里的学和问都是动词,学生学习要真正地动起来,学习潜力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地开发。笔者基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就地理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展开研究,探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一)在“独学”中让学生“想问”
  清朝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问”。
  1.通过预习作业,让学生“想问”
  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导学案。在预习环节,学生要独立完成预习任务,也就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独学”是指学生借助导学案,通过阅读课本或查阅资料,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础性问题,同时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学习中着重突破这些难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但是教材内容往往比较枯燥。这时,教师就要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独学”过程中“想问”。
  (1)设计生活类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想问”
  【案例】在教学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预习作业。
  请大家读杭州市2019年12月2日到12月5日的天气变化情况(见表1),然后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并提供参考答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因为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所以有兴趣研究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也就有了想问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教师给学生设计的问题,更是给自己设计的问题。在平时的预习作业中,教师为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学”掌握了基本的读图能力,为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而教师的命题既涉及前面学过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又涉及新课中锋面系统的知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网络,能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2)设计实验类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想问”
  实验:准备两个带温度计的烧杯,一个烧杯中充满空气,另一个充满CO2,然后将两个烧杯放在日光下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实验结果表明,注入CO2的烧杯的温度升得较高。这引发了学生对CO2作用的思考,从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里的实验借鉴了化学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如何在地理学科中应用,还可以让学生了解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多少可以引起气温的变化,由此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2.通过其他方式让学生“想问”
  (1)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想问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青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学习地理知识也是如此。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感知,并提出问题[3]。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与地理相关的课外书籍,如《恐龙永远消失的地球》,从而让学生探究这种陆上大型动物消失的原因。
  (2)通过观看时事视频让学生“想问”
  地理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获取地理知识,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地理知识相联系,以刺激学生“想问”,如让学生观看2019年8月在浙江温岭登陆的利奇马超强台风对浙江沿海地区造成危害的视频,促使学生探究台风成因。
  (3)通过玩网络游戏让学生“想问”
  玩网络游戏是很多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对学生学习也有很多好处,如益智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脑力,敏捷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策略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等。游戏还可以用虚拟世界展现各个时代的世界观,学生可以在游戏中了解各个时代的世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玩一些与地理有关系的游戏,在玩中形成问题意识。例如,在游戏《大航海时代》中,学生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各地的物产,了解各地的洋流和风向,从而提出地理问题。   (二)在“展学”中让学生“敢问”
  “展学”既可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可以展示学生发现的问题,如问答式展学、媒体展示展学、板演展学[4]。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敢问”意识。
  “敢问”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心理行为。在提问前,学生往往会有很多的心理顾虑,如担心自己问的问题太简单,担心周围的同学会取笑自己等。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展现自我。
  1.问答式展学让学生“敢问”
  对于胆子比较大、地理学习水平比较高、表述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式展示让学生“敢问”。这个问题的展示过程可以让这些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能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例如,在学习教材中提到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时,有学生提问:“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可能是别的原因吗?”接着,就有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给出了答案: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
  通过这种一问一答一探究的展示,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深透,并可以将自己的理解运用到对其他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中。
  2.媒体式展学让学生“敢问”
  大多数学生,尤其是胆子比较小的学生、地理学习的潜力生等,都害怕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问题。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先采用媒体式展学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问题。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心理压力会降低。在展示学生的问题时,教师还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敢于展示自己。
  (三)在“群学”中让学生“会问”
  “群学”是指三个人以上的学生集体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并发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在“独学”中激发学生“想问”,在“展学”中培养学生“敢问”,在“群学”中让学生“会问”,从而让学生问得有水平。教师要展示学习小组讨论出的高质量问题,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有价值的方面,并请班级中的其他学生点评问题,并让其对照自己的问题,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四)在“练学”中让学生“再问”
  课堂训练就是“练学”,通过“练学”,学生可以检验学习成果,找出自己学习中的疑惑点,进行“再问”。
  三、成效
  通过培养提问意识和能力,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质疑能力,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地理教学在培养各个年级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四个环节教学中的成效
  在“独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真完成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阅读各种课外读物、玩网络游戏等方式,拓宽了学习领域,有问题“想问”。
  在“展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灵活采取问答式展学、媒体式展学、板演式展学等展学方式,让地理学习优异的学生更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示,让胆子小的学生和地理学习较差的学生不再害怕在同学面前展示,从而进入一种“敢学”的积极学习状态。
  在“群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示范、点评、展示、比较、肯定、解答等,逐渐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在“练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训练、课后训练等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在独学、展学、群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再次发问。
  (二)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成效
  地理学习较差的学生能够在独学、展学、群学、练学中获得自己发现问题的机会、展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的机会、提出高质量问题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薄弱处再次提问的机会,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效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能力。
  对于地理学习优异的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教师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发现问题的路上越走越远,促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四、反思
  不会提出问题就不会发明创造,因为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就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敢于提出问题、有能力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主动尝试和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他们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问、在提问中思考,使学生养成想问、敢问、会问、再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问”的天性,提升学生“问”的水平。教师通过学生的提问,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状况和学习水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魏巍.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大气的受熱过程”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3-4.
  黄瑞霞.问题导学教学法对高中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胥文涛.重视地理问题探究 积极转变学习方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235.
  林雪花.“问题解决”教学在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靳凤(1979.12—),女,河北承德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相较于以往的初中历史课程,现今的历史课程教育目标已经有了方向上的转变,不仅需要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真正地获得具体的历史知识,还能够在此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形成对当今世界的思考和新的感悟,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具体探究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如
江苏濒江临海,境内河湖众多、水网交织,河湖水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9%,是全国水域面积率最高的省份。自北向南分布着沂沐泗、淮河、长江和太湖四大水系,长江横穿东西4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集团企业的业务规模不断向外扩展,为了实现企业内部高效的资金运转和财务转型升级,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逐渐发展而成,并且在我国也逐渐开始广泛运用。本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为我国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全省开启新征程提供了战略指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工业结构正处于调整阵痛时期。湛江的工业实现平稳增长,根据对工业园区调研数据,湛江工业园约90个,产业转移园实现工业总产值约987亿元,工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
本文利用神经网络模型筛选99组数据的训练,得到多家企业的信用评级和违约情况的预测结果。通过对企业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并排序,得到了各个企业的信誉评价排名,根据中小企业不
通过退税为出口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就是出口退税政策,其能够帮助出口商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和税务机关往往是以一种博弈的状态存在,
沈阳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肩负着推动东北振兴的重要使命,对沈阳经济区创新发展起着示范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梳理国内外政府财政、风险投资对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