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背部物理降温效果与护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un5802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发热;物理降温;背部体温;医用降温毯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当体温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时,可引起惊厥,产生永久性脑损伤。T>38.5°C时在医嘱使用药物降温的同时配以物理降温,可有效控制体温恢复正常。以往常用冰袋置于患儿头部、双腋下及腹股沟处行物理降温,但冰块大小不一,放置不均,并且患儿高热时较为躁动,使冰袋稳定性差,不能与体表充分接触,影响降温效果,且需专人扶持,加大护理工作量。为探索幼儿降温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结合医用降温毯的原理对发热患儿采用背部凉冰袋降温,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1 应用方法
  将临床上用于做冰枕的大冰袋(25X20cm大小)平放于冰箱内(2~8°C),保存备用,当患儿体温达到38.5°C以上时,取出冰袋,擦干表面水珠,套上一层塑料袋防潮,再套上一枕套,形成一塊干爽柔软的降温垫,置于患儿肩胛骨区域行背部降温,患儿四肢末端用被子盖好好暖,身上盖一层中单即可,体温很快恢复正常。
  2 优点
  背部降温与体表接触面大,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无需专人扶持,减少工作量,且选用的冰袋柔软、舒适,持续使用约30分钟后,冰袋低温消失,变成常温的水垫,可保护皮肤。
  3 注意事项
  3.1 使用冰袋前注意检查冰袋是否平软,有无破漏等。
  3.2 定时检查皮肤有否冻伤,检查冰袋温度,如体温仍未降至正常,需更换冰袋继续降温,如体温恢复正常及时撤除冰袋。
  3.3 经常巡视患儿,观察肢体末端循环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及指脉氧饱和度。新生儿及末端循环差的患儿慎用。
  参考文献:
  [1] 章粉连,王丽钱.降温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疗效观察(J).天津护理,2006(6):33-34.
  [2] 白雪梅.物理降温两种冷敷方法的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4):496-497.
  [3] 马红,李晓静,郑晓燕.心功能不全患儿术后持续高热的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J).护理学报,2011(1A):59-61.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由于第一次吸入毒气或化学物质而诱发哮喘发作,有些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几个星期内可以恢复正常,但有些病人病情持续时间超常,至少达3个月以上,有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患者有了更多自身选择医院的权利,他们不但注重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很注重服务质量的优劣,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的广泛开展,各医院都在积极探索 医疗服务转变的模式。我院开展了“用服务感动患者”作为医疗护理工作的宗旨,为住院患者提供了陪检服务。  1 陪检工作的目的:几乎所有住院患者会进行各种检查,
期刊
期刊
莫西沙星(Bay12-8039)是由拜耳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并已经经过FDA的批准在美国上市.莫西沙星具有良好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每日1次,口服400 mg即可使血浆和
【摘要】 目的 探讨目前医院药房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对策进行研究。方法 本院成立医院药房管理情况调查小组,对本院药房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解决方案进行制定。结果 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药房人员配备不足;药学咨询水平不高;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药房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以及信息化程度不高。结论 目前,本院的药房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
期刊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曾于2008年1月24日就协会的工作向刘谦副部长做过汇报,并听取了刘谦副部长的八点指示.两年过去了,协会在各级领导的关注下,在协会会员和业内专家的支持
为进一步做好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我国结核病疫情与防治工作现状,制定本规划.一、防治现状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
期刊
1 病历摘要rn患者女性,61岁,退休工人.因左下肢水肿1个月,发热4 d,于1999-08-20入院.1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左下肢水肿,7 d前住本单位职工医院诊治,4 d前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