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治疗近况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骨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颈部活动受限,伴有头晕头痛、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耳鸣或听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此病是近年来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5~60岁的中老年人。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目前呈多发且年轻化趋势。由于近年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故在治疗手段上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1 针灸治疗
  邵艳霞[1]采用0.40mmx40mm毫针,大椎穴直刺1~1.5寸,使针感向肩部传导,得气后将针留于适当深度,在针柄上穿1.5cm艾卷施灸,除去灰烬,再将针快速取出。配以针刺后溪、百会、风池,得气后加电针仪。对照组只电针后溪、百会、风池。每次15分钟,每周五次,两周一疗程。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郭翔[2]选择俯卧或坐趴体位,充分暴露大椎、上星穴区部位,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颈、肩、背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感传或酸胀痛感时,此点即为热敏化腧。分别在热敏化大椎、上星等敏化穴上实施艾条悬灸,直至透热或感传现象消失为一次施灸剂量。对热敏化穴完成一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宜,一般从5~l0min不等,标准为热敏化穴的透热或感传现象消失。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45例患者中总显效率82.61%。沈王明[3]采用温针灸颈夹脊穴、风池穴,结合灸百会穴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机理探讨:针刺有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的功效,能减轻或消除椎动脉痉挛或狭窄,改善脑血供,起到舒筋活络、消炎止痛的作用,而特定的腧穴对艾灸的热度有着特殊的反应.容易激发感传,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2 推拿配合牵引疗法
  王贤俊[4]采用枕颌带枕牵引配合推拿治颈型眩晕,枕颌带牵引重量一般2kg开始,渐加重至5kg,每次牵引20min,每日1次,严重者每日可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按摩时术者以患者颈椎棘突为中心,另一手拇指指腹沿颈椎、项韧带自风府至大椎轻揉5遍,再用拇指及其余4指指腹置于项韧带两侧,自风池至肩井轻揉5遍,再用两手拿两侧肩井穴,时间约5min。以指为针点按攒竹、太阳、百会、风池。最后用旋转复位法加以矫正偏歪的脊椎。推拿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过两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7.6%。陆劲松[5]采用侧扳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先放松颈部及肩部两侧肌肉,再用双手置于患者颈颌部,用力向上拔伸,缓慢用力使其头部向左右两侧旋转30~40°,重复10次。最后用颈部侧扳法,嘱患者颈部侧弯至最大限度,术者两手相对用力,把患者颈部扳向健侧,操作成功时可闻及“咔嗒”声。如患者向右侧屈、转颈时引起眩晕,则左侧扳颈,反之扳颈的方向也相反。指压风府、风池、天柱、肩髂、肩井、天宗及阿是穴,拍打肩背部,配合颈部牵引、拔火罐各20 min。l天1次,10天为1疗程。20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5.5%。张跃发????[6]采用推拿结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手法牵引,定点推拿治疗,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经二到三个疗程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6.875%。
  机理探讨:按摩推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消除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椎体与椎动脉之间关系的目的;端提拔伸法及器械牵引能够扩大椎间隙,使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展,减缓椎间盘周缘组织的外突压力,调整微关节紊乱,以达到颈内外平衡;侧扳法可以松解软组织粘连,纠正小关节的紊乱,改善受压组织和压迫物之间的结构关系,是达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法。
  3 穴位注射疗法
  胡良先[7]采用颈夹脊穴位注射颈椎5~6、6~7夹脊穴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各2ml,联合奥扎格雷钠80 mg加入0.9%NS 250ml中静滴,每天1次,14天为1疗程。结果3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3例,总有效率94.3%。孙良秀[8]采用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以病变相应椎间孔两侧旁开1~1.5寸为主穴,再循其痛点取阿是穴。用10ml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祖师麻注射液、野木瓜注射液各2ml,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20mg。穴位处常规消毒后,用7号针头刺入穴内,抽无回血,将药液缓缓注入。每次选用2个穴位,每穴注射5ml药液。症状有所减轻时,地塞米松逐渐减量。每日1次,10天为l疗程。中药热敷处方:当归、桃仁、红花、细辛、制川乌、草乌、血竭、全蝎、乳香、没药、川芎、赤芍。上药研末,用白酒拌湿润,装布口袋包扎,蒸热30min。温度适应时置穴位注射部位热敷,每日热敷1次。治疗52例,总有效率达100%。冷安明[9]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配合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选择颈夹脊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 连续治疗1~2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
  机理探讨:将各种活血化瘀的中药或西药注射到颈部的特定腧穴内,改善了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并激发了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有利于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另一方面,能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相对地松弛或增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改善颈肌的痉挛,减少椎间盘的压力,使膨出缩小,同时促进椎间关节半脱位复位,使椎动脉的弯曲、扭曲得以恢复,改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达到临床获效的目的。
  4 中药内服、外敷、经皮导入
  梁宏业等[10]采用定位旋转斜扳法配合中药汤剂口服,药物组成:党参、黄芪、川芎、当归、天麻、葛根、白芍、枸杞、半夏、首乌、菊花、甘草等,且随症加减。上述药物1天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7天1个疗程。配合林氏定位旋转颈部,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位置。结果总有效率达92.1%。潘力弢等[11]采用祛瘀化痰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方用:半夏、钩藤、牛膝、茯苓、天麻、白术等,1个疗程后,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黏度改善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为94.4%。謝秀文[12]采用骨增舒液直流电离子导人治疗颈椎病,骨增舒液方药组成:川芎500g、白芷250g、姜簧150g、细辛100g、生川乌l00g、生草乌100g、冰片100g,共粉碎为末,骨增舒加热水煮沸后过滤,提取骨增舒过滤液配合离子导入仪。采用VD~Ⅱ型直流药物导入治疗仪,正极浸透骨增舒过滤液放置于颈部,过滤液温度(50±5)℃,负极用50℃热水湿透放置与肩背部疼痛部位,与正极相对形成电磁场,并固定好,使其与皮肤紧密接触,接通电源(2~4mA),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4日为一疗程。休息2日,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5.5%。王春林[13]采用益气健脑汤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方用太子参、升麻、蔓荆子、当归等15味中药组成,具有补益气血,平补肝肾,活血止痛之功。治疗5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   5 星状神经节阻滞
  范茂龙[14]采用复方丹参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用1%利多卡因5ml、0.125%布比卡因8 ml、地塞米松5 mg,维生素B12 500μg复合液做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再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5%GS 500 ml中静脉滴注,总有效率达95%。杨中江[15]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定点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星状神经节阻滞,每日1次,治疗15d,对颈部给予拔伸牵引,推拿按摩手法,每日一次。总有效率达96.9%。
  机理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能增加椎动脉的血液流速、血流量和血管直径,降低血管阻力,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脑的缺氧状态和营养状态,阻断疼痛等不良的恶性循环。
  6 其它方法
  袁忠治等[16]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给患者颈椎牵引、颈部理疗和功能锻炼,将丹参20 ml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10 d。另加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溶于5%葡萄糖液250 ml缓慢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10 d. 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短期疗效。焦芳等[17]采用微波透热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运用微波的热效应对颈椎给予照射,用MDL-41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 对患病组治疗前后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治疗后血流速度明显改善,效果满意。吕菊红[18]采用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根据发病机理不同进行上颈段,下颈段及颈肩部进行针刀治疗为主,手法为辅治疗,总有效100%。
  7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头痛为主要症状,在解释发生颈性眩晕的机制中,椎一基底动脉血供(血管压力)不足的病理变化最为明确。现在的研究已经证明:通过感受器使颈椎的背根节与前庭核心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些颈椎感受器(如本体感受器和关节感受器)在眼一手协调、平衡感觉和姿势调节中具有一定的作用[19]。颈源性眩晕是由于来自于上颈椎本体感受器的不正常冲动传入前庭核所致[20]。正常情况下,椎动脉的长度与颈椎的长度相适应,此时血流通畅,相反则引起椎动脉受压、扭曲而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眩晕,上述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的扩张血管,加速颈椎动脉血流,从根本上治疗椎动脉迂曲所引起的眩晕头痛。
  参考文献
  [1]邵艳霞.温针大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按摩与导引,2008,24(7):5-7.
  [2]郭翔.悬灸热敏化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中文健康文摘,2009,6(22):261-262.
  [3]沈王明.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5例,浙江中医杂志.2008,43(03):163.
  [4]王贤俊.枕颌带牵引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42例临床观察.按摩与导引,2009,25(5):21-22
  [5]陆劲松.侧扳法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9,18(3):12-13
  [6]张跃发,文丽.推拿结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2009,15(03):36-37
  [7]胡良先.颈夹脊穴位注射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山西中医,2010,26(1):30-31
  [8]孙良秀.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52例.吉林中医药,2007,27(1):32-33
  [9]冷安明.丹参酮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吉林中医药,2010,30(2):147-148
  [10]梁宏业,李远明.定位旋转斜扳法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8例小结.中医药导报,2010,16(5)
  [11]潘力弢,从莘,金庆文.止旋通络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9,13:114-115
  [12]谢秀文,高慧贤,王帝娣.骨增舒液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3):1628-1629
  [13]王春林,赵志勇,胡鸾.益气健脑汤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58例临床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5):19-20
  [14]范茂龙.复方丹参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7):封面4
  [15]杨中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定点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6):693-694
  [16]袁忠治,李继云,汤晨逢等.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7),47-48
  [17]焦芳,张凌云.微波透热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TCD观察.中国疗养医学,2010,19(8):718-719
  [18]吕菊红.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现代中医药,2010,30(4):35-36
  [19]BrownJJ.cervical contribLnions to balance:cervical vertigo.In:Berthoz A,Vidal PP,Graf W,eds.,The Head Neck sensory Motor System.New York,NY:Oxford versity Press,1992,
  544-647.
  [20]Wrisley DM,Spano PJ,WhitIley SL,et a1.Cervicogenic dizziness :A review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OSPT ,2000,30:755-76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现阶段基层医院病案管理的问题及处理对策,为提升医院的管理质量提供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通过对二级基层医院进行调查,实地考察病案管理情况。结果:基层医院在病案管理上问题较多,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技术能力薄弱,管理设备尚缺,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结论:基层医院存在较多的病案管理问题,积极面对问题进行相应处理,不仅是病案管理的需要,也是提升基层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需要。  【关键词】  基
期刊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多年临床经验,针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提出了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CT诊断胰胆管疾病的成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了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其中34例为男性,36例为女性,年龄为19~83岁,平均年龄(62.7±10.2)岁,对其CT诊断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提示为非典型表现,或各期都是低密度,或提示动脉期呈等密度,而其他各期呈低密度。58例為典型表现,平扫显示等密度或低密度,动脉期提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PBL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护理学基础学习的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共140名。按照学号的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师授课的教学方式,實验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方法,观察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结果,批判性思维测试结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结果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实验组学生
期刊
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对生命现象和疾病本质的认识逐渐向分子水平深入。随着基因克隆技术趋向成熟和基因测序工作逐步完善,后基因时代逐步到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无论健康或疾病状态都是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分子起关键性作用。最近十年,分子生物技术已成为医学领域极其有力的研究工具,基因工程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核酸序列测定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体外扩增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纳米技术在医学研
期刊
【摘 要】  目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发生在卵巢、子宫肌层、子宫直肠窝还可发生在肺脏、胃、肾、手术疤痕上、极少数异位到膝盖等部位。无论已婚、未婚,皆会发生.最小年龄16岁,最大50岁,在育龄妇女中有10~20%的发病率,并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成为一种“现代病”,其中80%的病人有痛经、月经不调等,40%併发不孕、不育症及习惯性流产。  【
期刊
【摘 要】  社区卫生服务在新型城市的卫生服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型城市中,创建出一种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系,能够使医院与社区之间拥有不错的互动关系,使两者资源得到互补,这么一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能够很好地带动城市的卫生服务不断发展。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会;医院  在新的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在新型城市中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应以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基础,同时,还提出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科进行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2例,回顾性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全部在腹腔镜配合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最短的390分钟,最长的630min;平均出血量为(815.28±15.25)mL,术后恢复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4.12±0.25)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28±3
期刊
二马穴(《推拿三字经》),又叫“上马”或“二人上马”,是小儿推拿中的常用穴位,是补肾滋阴要穴。笔者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对二马穴的运用上有了些许心得,并在配伍应用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技巧,现总结如下,以备推拿医师们参考。  1 二马穴的定位与操作方法  1.1 位置  二马穴,又名二人上马,位置在手背小指及无名指掌指关节后陷中。(相当于“液门”穴,属少阳三焦经)。《厘正按摩要术》:“二人上马在小指无名指骨
期刊
高血压病属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的血压升高使全 身细小动脉,从痉挛到硬化使许多脏器血液供应减少或负担加重,而发生病理改变。尤其是心、肾、脑和血管的并发症,常可引起中风猝死等。因此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护理,是干休所卫生所、卫生院及养老院的一项基本工作,又是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做好患者院外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不少高血压患者缺乏必要的疾病知识,尚未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