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洪波曲》的几处史实误记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y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郭沫若的回忆录《洪波曲》,写的他在抗战初期一个阶段的亲身经历。《洪波曲》不仅是郭沫若抗战初期个人斗争生活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抗战初期抗日救亡运动的可贵的历史资料。《洪波曲》是郭沫若一九四八年寓居香港期间写成的,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翻阅和核对有关资料极为不便,因此,写作时就不得不主要是靠个人回忆。在《洪波曲·后记》中,郭沫若特地说明了这种“资料缺乏”的情形。他说:“当年的日报和杂志一份也没有在
其他文献
<正> 异化或外化,本是黑格尔等人用过的一个概念。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之前,就对这个概念进行了革命的改造,使之成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表述了自己的劳动异化思想。在该手稿里,马克思把劳动异化看作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异化的基础,他通过分析劳动异化的演进,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这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研究社会经济形态的最初尝试。当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篇。马克思一八四四年以后的著作并没有放弃劳动异化的思想,而是进一
[本刊讯]国际知名华人艺术家丁绍光巨型彩色玻璃壁画“生命之源”京现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宫。“生命之源”作品高14米,宽24米,以30万块欧美进口彩色玻璃切割拼贴而成,是目前国内最
<正> “五四”运动到现在,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坦的道路,记取了无数深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林彪、“四人帮”倒行逆施的十多年来,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又经受了巨大的浩劫。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每一个无限热爱祖国、对未来怀着美好理想的中国人,都不能不陷入深沉的思索:这究竟是为什么?!林彪、“四人帮”反革命复辟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防止悲剧的重演?!
体育文化建设是现代和谐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体育俱乐部模式是发展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运动俱乐部的发展促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活动成为体
福建省排球教练员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将严重影响到排球运动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以及对专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培训、激励、配置、硬件条件四个方面提
<正> 鲁迅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译文)开头写道:“七月四日信收到。上海的寒暑表,室内七十度,室外七十七、八度。”(《鲁迅书信集》第1140页)我怀疑排印有错。查看根据增田涉赠送的手迹照片影印的《鲁迅致增田涉书信选》第34页,没有错。据我推想,第二句应是鲁迅回答增田一涉对他生活、身体的关心,特意写出的。
<正>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问题,近两年来经济学界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看法,但大家都比较一致地同意斯大林的论述,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对立物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资产阶级榨取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则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通过对民营煤矿企业治理现状的分析,揭示了企业经营者缺位等问题,提出了企业经营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