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学美术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ful_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美术》“说明”阐述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体现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以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
  《美术》教科书指导思想突出了改革精神,面向全体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为本,考虑学习者的发展需要。如何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必须创设情境,开拓生活空间,到大自然中去,实地感受大自然的温馨,才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学会善待自然、热爱自然。让自然景象映入画中。大自然赐予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美丽,每一种景色都迷人。人活着不单单是靠食物,还要有百灵鸟甜美的歌声,风吹林间的瑟瑟声,小提琴美妙的乐音,柔美灯光照耀的教堂展示的崇高。
  这美丽的景象,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的景致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善待她呢。诗人赋诗称颂大自然的杰作,画家将他热爱自然的痴情融入画中。学生现在还不是画家,但谁能说这之中不会有未来的画家呢。我都可以无愧地说,走出校园,让学生学会了应如何善待大自然,回报大自然,这是在课堂不能体会到的。
  学习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
  我们年年迎接春天的来临,但是否对春光有自己的审美感受?美术家又是怎样表达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呢?让我们一起进行一些探讨和交流。
  感受春光 了解春光
  欣赏与讲述:
  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或特征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
  2.美术家是怎样通过美术作品来传达春天的各种信息的?
  3.春天象征什么?春天还能怎样来表现?
  坐在课堂里,感受的只是自己对春天的经历的积累,或自己学到的文本上介绍春天景色。走向了田野,才实地感受到春天自然界的景象。葱绿的麦田,黄色的菜花田,路边的小草,无名的小花,和煦的春风,给人满是温柔。
  美术家用美术作品来传达春天各种信息,作者将春天的各种景致描绘与图画中。学生在欣赏画面时,要抓住画面的主要内容,然后从多角度观察,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这样也利于对学生多向思维的训练。
  理解春天的象征意义,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春天的积累。古人今人写春天的作品比比皆是,理解起来是不难的。二是充分利用文本的资源。本单元画配诗: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孟郊《春雨后》
  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触人民大众点缀自然之美,造化神工之秀,铸就财富好,热爱人民之情融入画中。
  人活着不单单是靠食物,还要有玫瑰的芳香,菊花的芳香,桂花的芳香,朋友的握手,母亲的一吻。
  人活着不单单是靠食物,还要有诗人的抒情诗,哲人的智慧,圣者的圣善,伟大人物的传记。
  朋友的握手,母亲温柔的一吻是同辈人的理解与款待,是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情感的升华与体现。正是像母亲这样的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儿女应该知道感恩,这种心情如何通过画面去表现,自然是情在画中。
  诗人的抒情诗、哲人的智慧是启迪人的心灵增进人的聪明心智。伟大人物的传记,伟人既创造了精神文明,又创造了物质文明,以此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是在恰当不过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镇中学
其他文献
是指工序内零部件等待被加工(或等待被运输)所花费的时间。这种等待时间分为两类,即不同批量零件之间的等待时间和同一批量零件之间的等待时间。造成第一类等待时间的原因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