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音训练课,首先要纠正学员天赋决定音高的形而上学观点,让他们辩证地看音域,认识到后天地训练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扩展音域,提高歌唱的音高,增强他们练习高音的信心。其次要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半音半音地升高,在扩展的音域稳定之后,再修饰声音,增加大幅颤音、小幅颤音和尾颤音。
关键词:高音;高音训练;颤音;尾颤音
高音,指的是男声唱歌的实际频率超过小字一组#f1,女声超过小字2组c2的音。
音高是有天赋的。不是谁想唱高音,就能够唱出高音的。一般说来,短脖子的人,声道比较短,发出的声音比较尖锐,音值比较高,容易成为高音歌唱者;长脖子的人,声道比较长,气流在声道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折射、反射的几率高,能量损失的比较多,发出的声音比较低,容易成为低音歌唱者。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发展变化着的。虽然人的生理特点影响着音域,但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改变人的音域,使音域范围比原来宽一些。对有些人来说,通过高音练习,可以把声音的范围扩展到高音区域。扩展学员的音域范围,是声乐教师的责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训练学员的高音呢?
一、要使学员树立练习高音的信心
记不清是哪位伟人说过这样的话:假若你决心做一件事情,那么你已经完成了这件事情的一大半。不论做任何事情,在行动之前,总是有一个心理准备期,对事情的完成进行评价,如果感到完成该事情有十足的把握,就会决心付之于行动;如果感到没有一点儿胜利的希望,就会放弃该事情。当人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在该事情上投放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去争取问题地圆满解决。如果对要办的事情失去信心,精神上对要办的事情产生畏惧感,就会消极地对待该事物,遇到困难便灰心丧气,或者暂停下来,或者干脆放弃。所以,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树立完成这一事情的信心。
教师对于学员来说是比较懂得道理的人,知识渊博的人,能力比较强的人。他们相信老师,听老师说的话。学员练习高音的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老师说的话,学员感到有道理,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老师的话评价自己的生理条件和声乐基础,觉得通过练习,自己一定能够唱出高音,那么学员就会下定决心跟着老师练习高音,这就为高音训练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的说教,道理讲得不透彻,或者不切合学员的实际情况,使学员感觉自己不是唱高音的料,那么高音训练教学将很难进行下去。
教师首先要承认生理条件对歌唱高音的影响,使学员感到老师说的是实实在在的话,建立对老师的信任。然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分析高音的产生,指出人的音域是可以扩展的,最好能够引用歌唱家扩展音域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说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明自己的观点,点燃学员扩展自己音域的希望之火。最后要从班级里找出一两个典型学员进行分析,郑重地告诉大家,这些学员经过训练,音域范围可以扩展到高音区,使其他学员从这两个学员的身上看到提高自己演唱音值的希望,树立训练高音的信心。
二、提出训练的要求
毛泽东曾经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包括与之相关联的一切事物。纪律,其实就是做事的要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共产党对红军从事各种活动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推翻三座大山,赶走蒋介石,砸烂旧中国,建立新中国?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它有铁的纪律,把军心、民心统一到了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新中国这一主线上来了,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合力。
“组织活动,必须提出要求”。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经验,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应该遵守的原则。凡是要先有规则,而后才是实施。声乐教学也如此。高音训练,如果不提出要求,学员不按照教师说的去做,那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老师要根据学员的生理特点,声乐基础,心理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高音训练要求,以此来规范学员的行为,使他们用心学习,科学训练。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音域有自然音域和扩展音域之分。自然音域,是指不用刻意发声,所产生的音频范围。比如说,一个人,正常与人交流,或者随心所欲地歌唱,音频最低值与最高值的范围,就是这个人的自然音域。扩展音域,是指刻意发出的声音,所产生的音频范围。比如说,在自然条件下最高能够发高音2,却要憋着嗓子发高音4,或者在正常情况下最高发高音2,经过训练能够比较好地发出高音4,那么从高音2到高音4这个范围,就是扩展音域。在自然音域歌唱,发声器官是舒服的;在扩展音域歌唱,发声器官会有不适的感觉,但在可忍受和控制的范围之内。高音训练的目的是扩展音域的范围,发声器官必然超负荷运行。血肉组成的发声器官,对负载的变化有一个逐渐适应过程,适应的幅度是有限的。如果声音高度提高的幅度超越了适应幅度,那将会对发声器官造成损害。我们知道,舉重运动员,不是一开始就能够举起几百斤重物的,而是一次次加重砝码,逐渐形成了举起几百斤重物的能力。其实,高音训练也是这样。
可以让学员跟着钢琴,从最适合自己的音唱起,半音半音地升高,当学员有不适感觉的时候,停下来。最后发的这个音就是该学员自然音域的最高值。然后,从这个值开始,再半音半音地升高。当发声器官适应了某个音值之后,再提高半个音,直到不能够再提高为止。最后的音高,就是扩展音域的最高值。
高音经过修饰才好听。不加修饰的高音,歌唱的时候通常不使用。修饰高音的方法主要是增加颤音。颤音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大幅颤音,小幅颤音和尾颤音。声音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发颤,而且幅度比较大,这样的颤音是大幅颤音;声音自始至终一直发颤,而且发颤的幅度比较小,这样的颤音是小幅颤音;前半部分没有颤音,在即将收音的时候才有的颤音,叫做尾颤音。大幅颤音,很容易听出来;小幅颤音,音乐外行通常听不出来,但内行能够听出来;尾颤音,一般是先大幅颤音,后小幅颤音,有铜锣收音的感觉,是声乐演唱最常用的修饰音。其中,大幅颤音比小幅颤音好控制,小幅颤音比尾颤音容易掌握。在学员音域扩展之后,就要让他们练习发音的技巧,对自己的声音进行修饰。可以先练习在扩展的高音里添加大幅颤音,再练习有小幅颤音的高音,最后练习尾颤音。
作者简介:刘新义,1979年出生于新乡市原阳县,2009年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艺术学硕士毕业,2010年获得河南首届音乐金钟奖民族唱法青年教师组金奖;2012年获得河南省第五届声乐器乐大赛民族唱法银奖。现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声乐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声乐教育。
关键词:高音;高音训练;颤音;尾颤音
高音,指的是男声唱歌的实际频率超过小字一组#f1,女声超过小字2组c2的音。
音高是有天赋的。不是谁想唱高音,就能够唱出高音的。一般说来,短脖子的人,声道比较短,发出的声音比较尖锐,音值比较高,容易成为高音歌唱者;长脖子的人,声道比较长,气流在声道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折射、反射的几率高,能量损失的比较多,发出的声音比较低,容易成为低音歌唱者。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发展变化着的。虽然人的生理特点影响着音域,但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改变人的音域,使音域范围比原来宽一些。对有些人来说,通过高音练习,可以把声音的范围扩展到高音区域。扩展学员的音域范围,是声乐教师的责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训练学员的高音呢?
一、要使学员树立练习高音的信心
记不清是哪位伟人说过这样的话:假若你决心做一件事情,那么你已经完成了这件事情的一大半。不论做任何事情,在行动之前,总是有一个心理准备期,对事情的完成进行评价,如果感到完成该事情有十足的把握,就会决心付之于行动;如果感到没有一点儿胜利的希望,就会放弃该事情。当人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在该事情上投放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去争取问题地圆满解决。如果对要办的事情失去信心,精神上对要办的事情产生畏惧感,就会消极地对待该事物,遇到困难便灰心丧气,或者暂停下来,或者干脆放弃。所以,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树立完成这一事情的信心。
教师对于学员来说是比较懂得道理的人,知识渊博的人,能力比较强的人。他们相信老师,听老师说的话。学员练习高音的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老师说的话,学员感到有道理,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老师的话评价自己的生理条件和声乐基础,觉得通过练习,自己一定能够唱出高音,那么学员就会下定决心跟着老师练习高音,这就为高音训练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的说教,道理讲得不透彻,或者不切合学员的实际情况,使学员感觉自己不是唱高音的料,那么高音训练教学将很难进行下去。
教师首先要承认生理条件对歌唱高音的影响,使学员感到老师说的是实实在在的话,建立对老师的信任。然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分析高音的产生,指出人的音域是可以扩展的,最好能够引用歌唱家扩展音域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说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明自己的观点,点燃学员扩展自己音域的希望之火。最后要从班级里找出一两个典型学员进行分析,郑重地告诉大家,这些学员经过训练,音域范围可以扩展到高音区,使其他学员从这两个学员的身上看到提高自己演唱音值的希望,树立训练高音的信心。
二、提出训练的要求
毛泽东曾经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包括与之相关联的一切事物。纪律,其实就是做事的要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共产党对红军从事各种活动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推翻三座大山,赶走蒋介石,砸烂旧中国,建立新中国?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它有铁的纪律,把军心、民心统一到了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新中国这一主线上来了,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合力。
“组织活动,必须提出要求”。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经验,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应该遵守的原则。凡是要先有规则,而后才是实施。声乐教学也如此。高音训练,如果不提出要求,学员不按照教师说的去做,那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老师要根据学员的生理特点,声乐基础,心理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高音训练要求,以此来规范学员的行为,使他们用心学习,科学训练。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音域有自然音域和扩展音域之分。自然音域,是指不用刻意发声,所产生的音频范围。比如说,一个人,正常与人交流,或者随心所欲地歌唱,音频最低值与最高值的范围,就是这个人的自然音域。扩展音域,是指刻意发出的声音,所产生的音频范围。比如说,在自然条件下最高能够发高音2,却要憋着嗓子发高音4,或者在正常情况下最高发高音2,经过训练能够比较好地发出高音4,那么从高音2到高音4这个范围,就是扩展音域。在自然音域歌唱,发声器官是舒服的;在扩展音域歌唱,发声器官会有不适的感觉,但在可忍受和控制的范围之内。高音训练的目的是扩展音域的范围,发声器官必然超负荷运行。血肉组成的发声器官,对负载的变化有一个逐渐适应过程,适应的幅度是有限的。如果声音高度提高的幅度超越了适应幅度,那将会对发声器官造成损害。我们知道,舉重运动员,不是一开始就能够举起几百斤重物的,而是一次次加重砝码,逐渐形成了举起几百斤重物的能力。其实,高音训练也是这样。
可以让学员跟着钢琴,从最适合自己的音唱起,半音半音地升高,当学员有不适感觉的时候,停下来。最后发的这个音就是该学员自然音域的最高值。然后,从这个值开始,再半音半音地升高。当发声器官适应了某个音值之后,再提高半个音,直到不能够再提高为止。最后的音高,就是扩展音域的最高值。
高音经过修饰才好听。不加修饰的高音,歌唱的时候通常不使用。修饰高音的方法主要是增加颤音。颤音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大幅颤音,小幅颤音和尾颤音。声音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发颤,而且幅度比较大,这样的颤音是大幅颤音;声音自始至终一直发颤,而且发颤的幅度比较小,这样的颤音是小幅颤音;前半部分没有颤音,在即将收音的时候才有的颤音,叫做尾颤音。大幅颤音,很容易听出来;小幅颤音,音乐外行通常听不出来,但内行能够听出来;尾颤音,一般是先大幅颤音,后小幅颤音,有铜锣收音的感觉,是声乐演唱最常用的修饰音。其中,大幅颤音比小幅颤音好控制,小幅颤音比尾颤音容易掌握。在学员音域扩展之后,就要让他们练习发音的技巧,对自己的声音进行修饰。可以先练习在扩展的高音里添加大幅颤音,再练习有小幅颤音的高音,最后练习尾颤音。
作者简介:刘新义,1979年出生于新乡市原阳县,2009年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艺术学硕士毕业,2010年获得河南首届音乐金钟奖民族唱法青年教师组金奖;2012年获得河南省第五届声乐器乐大赛民族唱法银奖。现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声乐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声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