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觉醒年代》的群像表达对建党集体记忆的重塑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q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觉醒年代》通过镜头语言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前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明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必要联系.该剧通过群像化的展现手法、故事化的叙事讲述、共情化的记忆牵引,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前的历史风雨.同时,通过历史记忆的影视重现,将当代观众带入历史画卷中,将观众心中的建党记忆与历史建党记忆相互勾连,对建党的必要性进行重点叙述,重新建构并强化了中国人民心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的集体记忆.
其他文献
文化是一个国家休戚与共的重要纽带,而我国典籍记载的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在.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典籍符号和人物符号的呈现,营造出中华文化的庄严仪式感;利用矩阵式仪式空间的设置,造就仪式活动的氛围感、真实感和认同感;运用沉浸式的仪式互动,加强观众对于仪式活动的情感体验.在仪式化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该节目建构了受众的集体记忆,维系了人们的爱国主义信仰,强化了国民对主流文化价值的认同.
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以“献礼建党百年,唱响英雄之歌”为主题,重温流传千古的英雄赞歌.本季节目在延续“和诗以歌”原创模式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充分发挥“音乐+经典”的表达优势,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英雄精神的当代传承为切入点,运用融媒体时代的多元传播方式,借助言语文本符号、非言语符号以及虚实多维空间,构建沉浸式的节目体验,唤醒受众的集体记忆,引领受众致敬英雄,回顾百年历程,追溯千年文化.
近年来,优秀的中国动画电影逐渐形成有意识吸收和移植传统绘画意象元素与视觉特征的创作趋势,其中,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美学形态的传承与转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今数字电影时代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通过对“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和“形神兼备”的气韵美的深入发掘,在电影的观看规则与空间形态下保留了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和运笔意味,在动画语言的叙事空间中延续了传统山水的色彩观念与空间意识,将传统绘画技法与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巧妙融合,为新时代中国动画美学的重塑与发展开拓了借鉴路径.
从动画电影《花木兰》(1998)到真人版电影《Mulan》(2020),中国的木兰故事一直是美国迪士尼公司拓宽全球市场的重要题材.动画电影《花木兰》曾引起热烈的反响,但真人版电影《Mulan》在我国上映后却备受诟病.分析两部影片的文本可知,二者在主要情节与叙事内核方面并无实质性差别,皆是借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传播西方价值观.1998年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修饰并掩盖了这样的本质,成功构筑了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但2020年的真人版电影《Mulan》表现出过于急切的文化渗透意图,招致受众的质疑与反感,在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