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教育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公安教育更注重警察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这便为“微课”教学提供了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反哺公安教育教学。在公安“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中,“微课”教学应积极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组建科学的教学团队,并采用校局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微课”教学的水平。总之,“微课”教学为公安院校在校学生及广大民警提供了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是公安院校教学改革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公安教育;微课;教学模式;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出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及高速化的发展趋势,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知识谱系的学习,公安教育更注重警察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其为“微课”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反哺公安教育教学。所以,“微课”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有效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尤其是针对公安信息化背景下公安教育教学的特点,通过创建“微课”来辅助相关课程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微课”虽然内容不多,但是其创建过程非常复杂、繁琐,需要相关部门与教师的相互配合,以更好地发挥“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一、公安信息化背景下“微课”的形成与发展
  (一)公安信息化背景下“微课”的形成
  1960年,美国依阿华大学首次提出“Mini-course”,其又被称作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20世纪末,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了“Micro-lesson”研究项目;2007年,美国教育家DavidPenrose提出“Micro-lecture”,即“知识脉冲”式的教学模式。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采用教学视频的形式,对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中国教育发展有着革命性的作用及影响。[2]近年来出现的“微课”教学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同时公安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微课”是以较短时间为单元的微型课程,其通过视频的方式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与讲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时间短、情景化的特征,在公安信息化背景下非常适合“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为公安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公安教育中的“微课程”建设
  公安教育中的微课程建设有着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其主要是在公安信息化背景下为解决公安实战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推广实战经验及技能。公安“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学员学习及练兵需要,这种教育不但能满足公安学历教育需求,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在职民警培训水平。公安学历教育不同于在职民警培训,其主要对象为没有任何公安实战经验的学生,这就需要设计不同的“微课”与其相适应。另外,公安“微课”在主题、开放性及交互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征,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公安教育中“微课”教学的新模式。所以,公安“微课”建设应根据培养对象不同来设计不同的形式。
  (三)公安“微课”教学的意义
  首先,公安“微课”教学是创新公安教育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当前公安课堂教学中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这便为“微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将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微课”的方式向同学展示,这便有效提升的学习的趣味性,进一步促进课程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其次,公安“微课”教学有助于公安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公安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其教学改革应以公安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积极创建多种教学形式。再次,公安“微课”还是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公安院校交叉学科教学的发展。在涉及到其他专业知识点时,如在讲授《公安应用写作》中会涉及到行政案件的程序规定、公安行政法等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共享相关知识点的“微课”,这便为公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最后,公安“微课”教学还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实现知识学习与警务管理相结合。公安院校一般实行警务化管理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服从意识,而这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微课”的自主化特性,有助于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实现警务管理与知识学习相结合。
  二、公安“微课”教学体系的定位与创建
  (一)公安“微课”在教学体系中的定位
  公安教育一般包括民警培训与学历教育,民警在职培训的应用性与学历教育的基础性说明公安教育的统一性与复杂性。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的是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在公安信息化条件下,公安民警只有不断积累知识与掌握实战技能,才能应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形势。但是,由于一线民警工作繁重,难以抽出大量实践进行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在职民警的学习需求。公安“微课”的教学很好弥补了传统教学上的不足,其不但可以在教室学习,而且还能以视频的形式在移动网络终端进行操作。这样,“微课”教学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学习,为民警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另外,公安“微课”还能随时根据公安实战的需要随时进行完善,并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总结。
  (二)公安“微课”创建的要素
  公安“微课”教学体系完全独立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体系,同时它与传统的公安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微课”更多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及技能的掌握与养成,而不会过于强调公安职业理念及职业素养的培育。所以,公安“微课”教学应以公安实际需要为导向,以解决公安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实用”、“高效”、“实战”为理念。创建优秀的“微课”需要明确其基本的组成要素,其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交互性等。公安信息化下的“微课”建设还应具备很好的硬件基础。例如,可以依托公安网上的培训平台发布一些相关课程的“微课”。另外,虽然“微课”播放的时间较短,但是其蕴含的知识非常丰富,有着鲜明的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选择适合制作“微课”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以满足学员更直接、便捷的获得知识的需求。另外,公安信息化背景下“微课”的建设不应是授课教师的个人工作及任务,还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例如,在“微课”录制过程中还应得到专业人员及部门的配合,在视频采集、音视频的处理及后期制作等方面还需要更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   三、公安“微课”的形式及其教学上的应用
  (一)公安“微课”教学的形式
  公安“微课”教学主要包括“PPT式”、“讲授式”、“情景式”等形式。首先,“PPT式”教学即是采用PPT的格式来制作“微课”。这种方式较为简单、便捷,也是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在制作过程中,一般都是结合普通课程的PPT,并以单一的主题为核心来制作,时间一般控制在5到10分钟。这种“微课”的优点在于制作便捷,同时又重点突出,便于理解。其次,“讲授式”教学即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在专门的场所进行讲授拍摄,并经过专业的后期剪辑与转化等。这种“微课”教学形式提供的信息量较大,往往能将问题阐述的更为详尽,多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第三,“情景式”教学指的是根据公安工作实际,采取对现场模拟的方式,在特定环境下对于特定任务的模拟与演示,并经过后期的视频剪辑与转化制作而成。这种“微课”形式往往具有直观的效果,容易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进而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所以,这种“微课”教学往往适用于不同情境下的接处警、治安及刑事案件的处置等专业性教学。
  (二)“微课”制作的交互性模式
  交互性是优秀“微课”区别一般“微课”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微课”的重要精髓。“微课”的类型主要包括概念、信息与操作交互三个方面,其中概念与信息交互主要表现为学生与“微课”内容的交互,通过提问或者引发冲突等形式引起学生关注,并用叙述性的语言或画面来解决所关注的问题。操作上的交互指的是“微课”在制作过程中采取交互性的技术,使学生与“微课”内容能自动交互,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公安“微课”建设主要分三个步骤,即分析、设计、优化,分析指的是对“微课”对象的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的教学任务及内容设计等;设计指的是对教学策略、教学情景及媒体等的制定;最后是对“微课”的优化与提升。所以,交互性指标是优秀“微课”的核心指标,其通过概念、信息及操作交互的方式来讲解较为复杂、抽象的概念,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其所要传授的知识。这种模式能很好满足基层民警及学历教育学生对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等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微课”库的建设能很好适应大数据下公安教育发展的要求,有效实现了公安教育教学的升级与转型。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公安信息化人才培养思路与策略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卢涤非,宗兴森,刘晓勇.公安教育中的微课设计探讨[J].公安学刊,2015(2).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4]许敏.公安微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公安教育,2014(9).
  [5]常静.微课在公安院校教学模式中应用的意义与途径[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5(11).
  [6]阎俊杰.教学管理的新探索[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重庆警察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辅导员工作中常常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不当想法或言行给予否定意见,而当下高校学生自主意识较强,简单地否定他们的言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可能引发师生矛盾。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应该透过“不”的现象深挖并解决本质问题,慎用“不”或坚决说“不”,且注意表达“不”的方式,以期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育契机;适用性;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常常需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是实施成都市"构建西部战略高地,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努力,成效显著.但是,在小城镇建设中也存在诸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人口和产业集
摘 要:体育教学的宗旨是通过锻炼来加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而在不少的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推动,上至学校下至学生对于体育都不是很重视。这种现象直接导致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综合水平不断下降。初中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至关重要。本文将简述主动参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并就增强学生参与初中体育教学的主动性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
一所学校的发展除了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外,在贯彻与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还需要良好的制度作为保障,以实现学校持续的科学发展,通过十多年学校教育改革,为学校的发展积累了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的程度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各类社会矛盾的发生。为了深入把握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现状,做好新时期的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近期,金堂县委党校课题组深入到基层进行调查
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基层政府正在发生一场由传统行为向现代行为转变的伟大革新.这个转变的历史意义极其显著、社会作用极其重大、未来影响极其深远.这个转变始自传统政
回族舞蹈对于回族的民俗、民风有着良好的体现,凝聚着回族人民的精神意志,舞蹈的动态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本文对回族舞蹈的动态是如何进行数字媒体艺术融入的进
有些电影音乐会定格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成为民族精神的标志。电影《风云儿女》里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一个典型。每当这首电影歌曲奏响的时候,一种民族的自豪和希望就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解放时期,是理性精神崛起,全新的音乐教育形态的诞生的时期。官学与私学的并存是这一时期显著特点,这不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