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0年来六盘山天池磁学特征及环境重建

来源 :湖泊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六盘山天池长11m的GSA孔湖泊沉积岩芯样品进行了磁化率、非磁滞剩磁、等温剩磁测试.结果表明GSA 孔岩芯磁性矿物主要是亚铁磁性及反铁磁性矿物.六盘山天池湖泊沉积物的磁性参数变化主要受控于两种模式:整体而言,高(低)粉尘输入指示了夏季风弱(强),成壤作用强(弱)指示夏季风强(弱).质量磁化率x等参数清晰地记录了6200年来六盘山天池地区的气候变化历史,可分为6200-1300 cal a B.P.及1300 cal a B.P.至今两个阶段.6200年来的六盘山天池湖泊沉积物磁学数据在千年时间尺度上
其他文献
在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水华蓝藻堆积使叶绿素浓度达到1600μg/L时,水体所含蓝藻形成的碎屑在水中的分解速率及其营养盐释放情况.结果表明:蓝藻碎屑的总氮含量为88.56±4.10 m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决定自然水体水色的主要溶解物质,其吸光能力和光化降解产物对水体初级生产力和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以太湖为研究区,2004年10月、2008年10月、2010年4月和2011年1月和3月共5期实测数据,采集了333个有效样点,分析不同时期CDOM对水体总吸收的贡献,并利用遥感技术估算[aCDOM/at](412).结果表明:不同时期[aCDOM/at](412)均值变化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107个观测站1960-2008年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观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采用数理统计、REOF分
为了解云南高原湖泊鱼类资源及多样性现状,于2007-2008年对云南高原11个大型湖泊进行了2次调查.共鉴定鱼类39种,隶属于7目13科33属,鲤形目鱼类最多,占65.0%.其中共调查到土著
于2009年1月至12月对淀山湖浮游藻类生物量及水体中N、P营养元素含量进行连续监测,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浮游藻类种类分布与环境营养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淀山
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识别水体中人为氮源的贡献对于研究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十分重要.稳定氮同位素组成(δ15N)是水环境中人
适宜太湖蓝藻水华大面积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气象因素主要是高温、微风.据此对太湖周边17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7年报文资料进行筛选,选择的17个站点同时满足时间为14点、气温大于
青藏高原湖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主要受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蒸发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直观敏感的反映区.因此,研究青藏高原湖泊变化对区域以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