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交流与评价:词的欣赏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h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固然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而学生自评、互评,在能动地参与的同时,可以实现元认知监控,从而从根本上优化学习行为与过程。
  【教学目标】
  1.披文揽情,把握赏析的方法;
  2.同题比较,培养鉴赏的器识;
  3.体察声情,提升欣赏的趣味。
  【课前准备】写作文艺评论——词的欣赏,教师批改后学生完成写作后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庄词媚,诗言志,词言情。相对于言志的社会功能而言,词更倾向于表达个人化的情感。读词,是需要慢慢品味的。
  诗词教学结束后,我们作了一个“词的欣赏”写作练习,今天我们一起来赏奇析疑,交流一下我们的习作。
  二、赏析的基本方法——披文揽情
  1.李煜《清平乐》赏析
  例文1:“雁”“梦”总是用以寄托思念之情的,而词人却说“信无凭”“梦难成”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无望和对于现实的怨恨。
  “春草”象征着绵绵不断的离愁,“更行更远还生”,愁绪如春草一般如影随形,生生不息,无边无际让人绝望。虽然用“春草”来喻离愁在李煜之前已有,但李煜这首词用得却别有新意,韵味悠长。
  2.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例文2:“却道海棠依旧”,一个“却”字用得极妙,将词人惊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知否,知否?”用了反复,既加强了语气,又体现了词人的推测。
  后记:短短三十三字,曲折精妙尽现其中。词句虽短,但品读之后,余音袅袅,情感之丰富,让人不经意间也多了一份思绪。
  学生评点:
  生1:例文1抓住了“雁”“梦”“春草”等诗词中常见意象。借形象表达情感,含蓄有蕴藉,这是词的特质。从意象入手,把握住了词的特质。
  生2:例文2从“虚字传神”着手,可谓体察入微。
  小结:无论是从意象入手,还是着眼于语词、手法,对于词这种极具私人化的情感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披文揽情去领悟。
  3.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例文3:开篇“红藕香残”为户外之景,“玉簟秋”为室内之物,短短七字已点染了清秋的哀婉。离情别恨,“独上兰舟”,可叹“锦书”难觅。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这丝丝哀伤竟直入心扉,难以解忧。下阕开头“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合上片“红藕香残”“独上兰舟”。而从中所蕴含的年华,爱情,离愁别恨,人生,则给以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及“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推人,这愁这恨岂是词人独自在暗暗品尝呢,心心相印,莫过于此。然而人已分在两处,心心相印的彼此只能让这愁这恨来得更猛烈,即使拼命挣扎,也只能如作茧的蚕,束缚自我,难以超脱。这愁,词人反复念想下竟直闯入心扉。这情,含蓄而蕴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亦让读者感念深深,难以忘怀。
  请同学自评:
  作者:我觉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说得特别好,李清照多情才会“相思”,善良而能推己及人,相知方能心心相印。
  生3:从“推己及人”到“心心相印”,切中“一种”“两处”的关键。
  生4:“点染”宜改渲染,“作茧自缚”比得不好。
  三、鉴赏的器识培养——同题比较
  很多同学喜欢岳飞的《满江红》,全班五十位同学有十三位写了《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欣赏。
  生1:我喜欢大气的诗词,因此选择了岳飞的《满江红》。
  生2:选择这首词主要是因为岳飞伟大的形象,他忠贞的爱国情怀使我对他充满敬意。我想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生3:读了一遍《满江红》,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我已被词中那豪迈的气势所征服,对词人的敬佩也愈加深了。
  岳飞《满江红》赏析:
  例文4:“遥望中原,荒烟外。”极尽景之凄凉。“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简练道出北宋之风月繁华。“到而今”三字与前文“想当年”对照,到下片“千村寥落”止,写敌占区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惨痛至极。而与上片奢华的生活对照,让人震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只剩凄凉。两组自问自答,更加突显战争的残酷与人民遭受的磨难。“何日”两句使用了《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何日”道出一种急切之情。最后三句想象,心中已无法宁静,只剩无限感慨和快乐。此词由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有豪放之特点。
  生4:抓住了对比手法与时间线索,赏析层次清楚,评点精当。
  例文5:同那首写作时间稍晚的《满江红》类似,爱国主义是岳武穆的灵魂,收复失地是掩不住的渴求。这同南北宋之交的陆游、辛弃疾等的所为是何其相似。当此之时,有志之士忘身于外,忠良之臣不懈于内,为的就是赶走蛮族,兴复中华,救我同胞于水火之中,扬我胞泽弟兄常胜之锐气。因而,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爱国主义成了时代主题,语言简练明快的豪放词大行其道。
  例文6:在南北宋之交,词发生了风格上的变化,明快豪放代替了婉约深曲,根源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时代的主题。这是宋词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小结:
  生5:两层比较:一、作者自己;二、同时代同类作家。
  生6:风格与时代的关系,有较为阔大的视角,但还不足以“替代”。
  补充:李清照评苏词“句读不葺之诗”。从词学理论看,此时“婉约”仍为主流,而“豪放”正逐渐走向成熟。
  四、鉴赏的趣味提升——体察声情
  马致远《秋思》赏析:
  例文7:此一小令,短短28个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双声叠韵,“啮齿丁宁”,情怀“郁伊惝恍”;慢词协入声韵,绵长中见拗怒,声情惨痛。满纸凄风,欲语又咽,皆从声容中来。体察声情,能更深刻理解词的思想情感,体悟词的情韵意境。
  五、总结
  青玉案《元夕》赏析:
  例文8:后记:在对此词的思考中,我也体悟到作者思想的升腾,并为其最后清高的选择而感动,大概这在我的价值观上也有些许共同之处吧。
  小结:“蓦然回首”,千回百转的酸辛后悲欣交集的一瞬。于爱情,惟其苦恋的忧愁、焦虑、痛苦、凄恻,乃至绝望,痛不欲生,方有此况味无限的感慨。于人生,没有苦心痴意的执着,难得“蓦然”的惊喜;而“蓦然”的刹那永恒,又须“千百度”磨折锤炼。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中学。
其他文献
基于《灵枢》、《素问》、《难经》中的相关论述,认为脾胃乃是营血生化之源,有益气统血之功,阐明“湿邪”是痹证发生的主要原因,得出治疗痹症,先从脾胃开始的治疗法。
2009年6月17~18日,安徽省调通中心组成专家调研组,到安庆、岳西等市、县调研小水电源并网运行管理。在迎峰度夏、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将电网调度管理重点再次放到了水电丰富的地
教师鲜明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氛围。教师的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开拓语文教学的视野,提高语文教学的感染力,使学生从中产生艺术享受,产生好的教学
目的:探讨按摩对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我院剖宫产的新生儿,分为两组,试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试验组除新生儿一般护理外,加用新生儿按摩。而对照组就新生儿一般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教材,安排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其中“梳理探究”板块设计了三个活动内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梳理探究”作为高中语文新教材一个全新的语文学习模块出现在我们目前,我们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切实开展梳理与探究,落实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
根据水利部文明委关于《2009年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农村水电文明站(所)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丰富水利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细胞建设,2009年8月13-14日,水
心衰病因复杂,五脏均可被涉及,临床症状也表现轻重不一,但中医各家大多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心气、心阳及正气亏虚是发病基础,瘀血、水饮、痰浊为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优化方法(以《故都的秋》为例)  1.自读自悟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郁达夫,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获得对文本的初步印象。或课堂导入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2.质疑置疑  问题①: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有哪些疑问?郁达夫笔下的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整体理解,找出文眼)  问题②:作者在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中写出了哪些独特感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交流明确全文思路:恋秋(1-2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发病时溃疡部位疼痛,影响患者正常饮食,多数患者能够自愈,但是病情重者持续时间较长.且因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口腔溃疡成周期性反复发生,医学上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可一年发病数次,也可以一个月发病几次,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治疗口腔溃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时期的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高粘等能引起微血管病变和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改变,导致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等软组织病变,从而引发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