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英语阅读理解的要求及应试技巧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444w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想学好英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平时阅读理解训练中所采用的几种阅读技能训练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阅读理解 应试技巧
  自工作以来笔者共接触过三套教材:1996年到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一套,2003年到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发行的试用本一套,2006年至今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套。从教材编制沿革中可以发现,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越来越重视,阅读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新课标每一模块都提供了各单元的主要阅读语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教材的变化,强化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以取得教学实效。
  一、新教材中阅读的要求和特点
  新教材中,从必修阶段模块一到选修阶段模块十一,阅读语篇的篇幅从300-400字逐渐递增至800-900字,这些课文不仅包含该单元有关主题的重要信息,还呈现了其中大部分的词汇和主要的语法结构。针对这些内容的学习,《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閱读方面要达到基本要求(七级)和较高要求(九级)。
  基本要求为:掌握基本阅读技能, 能顺利阅读并准确理解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题材文章理解话语中词汇表达的不同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这种情况基本上达到高中会考水平。
  较高要求为:掌握较高阅读技能, 能顺利阅读并准确理解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题材文章。 学会使用3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能根据交际话题、场合和人迹关系等相关因素选择较为适当的词语进行交流或表达。阅读难度略高、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材料时,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左右。
  高中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下述能力: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2.了解作者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3.既理解字面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
  4.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5.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6.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7.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二、阅读理解六大技巧
  在高中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占总分的27%。本人平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选用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语言地道,集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英语行文的特点和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总结执教以来的心得体会,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找中心思想、主旨大意。
  像平时练习的有关图片、故事、小说或者文章等围绕某个特定的事物而展开的,这些都有主要论述的对象和主题。而中心思想就是关于这个主题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有时作者会通过文中的某句话提出中心思想,那么这句话就是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如以下这段话:Many rare and strange animals live in
  the Galapagos Islands. There are enormous turtles weighing more than 500 pounds each and giant lizards called iguanas that are four feet long. Some of the birds that live in the Galapagos Islands are founds nowhere else in the world.文章的第一句话就给出了这段话的主旨,其他的句子再对这个中心思想进行补充说明,这些句子都围绕这个主旨展开,描述具体信息。
  第二,找细节。
  通过研究高考英语试卷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事实细节题主要针对文章中一个短语、一个完整句子或一个从句而设置。平时训练中,注意细节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帮助读者把作者所描述的内容具体化。对一个主题进行细致描写的短篇写作称为小文章。精读一篇文章和为打发时间而粗看一个故事是不同的。精读是为了从篇章中获得新的信息,阅读的速度要放慢,为了理解其中的信息,可能要弄清陌生词的含义,还有就是旧词新意,为了弄清细节,还要多看两次原话。请看这段话:
  The Statue of Liberty is a large copper statue. It was given to the United Statues by France in 1884 as a symbol of friendship. It is also a symbol of liberty that people enjoy under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The statue stands on Liberty Island in New York Harbor.
  细节描写的地方有:
  The Statue of Liberty is made of copper./ France gave it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884. /It is a symbol of friendship and liberty. /It stands in New York Harbor.
  第三,认清事实和观点。
  在高中课文中专门有单元来帮助学生学习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个人观点。在考试题目里经常会出现这类题:   What’s 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towards the matter?/ 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about…?
  学生往往会用自己或常人的观点和态度加以判断,弄混了题目的意思。平常训练时,教会学生发现哪些是陈述事实、哪些是提出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其他资料和手段来核查某件事物的真实性。如:
  All of Asia lies west of the International Date Line. /The nin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died a month after taking office./ Oranges grow on trees.
  观点是个人的某种感觉、信念或想法,读者不能用真或假来衡量一个观点。如:
  I think running a marathon is a terrific accomplishment./ Dogs are the best pets.
  第四,作猜测。
  高考试题中,要求推理判断的题目也占3-5题,根据文章的字里行间所透露的信息,读者要对它们做合理的推理判断。细心的读者能够对作者没有说明的情况进行推测。这种猜测是有一定依据的,作者在文中提供的信息,以及讀者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平时的训练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猜测的依据。如:
  Junia clutched a handkerchief tightly in her hand to wipe away the tears that trickled down her cheeks.
  看完这段话,读者会猜出Junia 非常伤心。猜成这样的依据是她在哭,还有常识是人伤心时才会哭。这种基于一定依据而作出的猜测称作推理。但是,读者不能肯定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比如上面这个例子,Junia在哭泣,还有可能不小心受了伤,或者因为喜极而泣。这时要培养学生利用故事中其他的细节进行更准确的猜想。
  第五,判断顺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事物总是按照规律发展的,或者是按照时间、空间或内因、外因的顺序发展,一个故事中各个事件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的。故事中先发生的某件事往往是引发下一件事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在大大小小的测试题中,经常有这样的题目,还有,在学习的课文中也有很多都是如此,在日常引导学生扫描感知文章时,可以很好地利用课文资源,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下面这段话就是按照这种顺序叙述的:
  The train rumbled into the station. The doors opened,and people rushed out. Ben looked anxiously for a small girl in a red coat. Then, to his relief, he saw her running toward him.
  可是,有时作者并没有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下面这句话,是借助其他的线索来判断顺序的。
  Before Jo knew what was the matter, the mixture was bubbling everywhere.
  “Jo还没弄清怎么回事,混合物冒得到处都是。”
  before 这个词前后的事情得搞清楚,谁先谁后。类似while、after、then、next、first、meanwhile 和last这样的词都可以表明事情发展的顺序。另外一个线索是事件发生的自然的先后顺序。如:“你能在打开瓶子前就倒出一杯果汁吗?”
  第六,得出结论。
  在很多的阅读材料中,学生可能会领会到作者有时并没有把信息直接传达给读者的意思,这在阅读理解考试中就是水平拔高题,之所以能悟出其中潜藏的深意,是因为读者对作者直接提供的信息进行了合理的思考。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到一些作者没直接表明的观点,这一过程就叫做总结。会读书的人通常一边看一边总结,这些读者通过文章中已传达的信息去揣摩作者的思想,从而领会到作者没直接表达出的意思。下列这段话,看完之后看看Hawaii是什么时候正式成为美国的一个州?
  Hawaii and Alaska, which became states in the same year,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laska became the largest state when it joined the Union on January 3, 1959. Hawaii, the last state to join the Union, is one of the nation’s smallest states.
  Hawaii是在January 3,1959到January 1,1960这段时间里正式成为美国的一个州,通过文章的信息,读者是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的。
  在平时课堂上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用一段话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猜词能力、推理能力等效果很好,可以达到导与练的目的。方法技巧并不限于以上这些,在阅读中要多动脑筋、善于总结,还能总结出一些更适合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来。
  阅读理解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了它的要求,在这样一个的英语为工具的信息时代,教师和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有些学生就是一直找不到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往大说看不懂英语报纸、杂志,小的来看英语阅读理解的测试总是没有好的分数,明白每个单词的意思,组成一个句子却怎么也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更何况是一个段落、一篇文章。所以,要从适宜学生的情况抓起,从基础抓起,找对英语的阅读技巧。这六种技巧是笔者这几年总结归纳出来的,并在2009年高三体艺班学生短期提高英语阅读应试能力中使用过,近两年也在高一、高二学生阅读理解训练课中使用,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接下来,笔者还会不断钻研,不断探究适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戴文侠.浅谈高考英语中阅读理解的命题方式及解题技巧[J].新课程(教研).2010(10).
  [2]杨永健.谈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J].成功(教育).2008(10).
  [3]刘会明.英语阅读理解备考策略与解题技巧[J].山西教育(招生考试).2009(12).
其他文献
枕神经痛是枕大、小神经支配区的阵发性头痛,多在变动体位、咳嗽、打喷嚏时诱发或加剧。一般临床常用痛点注射、针刺及药物治疗,有疗效慢、易复发、药物副作用大等缺点。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通过记叙邹忌以切身感受的“比美”之事设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最后成就霸业的故事,说明了统治者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富国安民的道理。邹忌巧妙设喻,不
对96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CT扫描313次,动态观察不同大小、部位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变化过程,发现其严重程度、分布特点和持续时间与血肿大小、部位密切相关,并将发展过程分为超早期、进展
Daniel Woolf,A Global History of Histo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xxvii+568 pp.自19世纪历史学实现职业化以来,很少有学者专门从事史学史研究。最初
在西安有一条街,这里有各式各样的二手手机。你要认为这里的手机都便宜,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市场给商贩暴利的机会。 There is a street in Xi’an, there are a variety of
本刊讯近日,甘肃省首家宽带信息化社区——桥门大厦宽带网络正式开通,标志着省宽带信息化社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十五”期间,国家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
<正>在血管平滑肌中,ATP-敏感钾通道的激活是介导血管扩张的一个重要机制。低O_2下有ATP-敏感钾通道的开放作用。以往较多的文献报道了在低O_2下心肺血管中ATP-敏感钾通道的
本文从“布衣天子”朱元璋对农民革命态度的变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所提倡的“重民”、“尊儒崇经”及治吏之术等思想内容,论述了他的政治思想.作者认为,朱元璋的政治思想,虽
据近来一些地区反映,有极少数疟疾病人采用伯氨喹啉五日疗法之后发生“溶血”反应。伯氮喹啉可以对红细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的个体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严重
同学们,学到电路最头疼的是关于照电路图连接实物(或连接实物图)或由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关于电路的连接及画电路图是一种技能要求,在教学中也要求同学们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