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艺术的审美经验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i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的“快适”挑逗着观众的欲望,“善”提供道德规训,“美”则融汇观众对快感的渴望,道德感的移情作用和对艺术手法的探索,超越了前者的功利性目的。本文借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快适、善和美三个维度,探析不同类型电影的审美经验。
  关键词:电影;康德;审美意识;判断力批判;美学
  康德在他的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中,将审美经验分为快适、善和美三个维度,并以动物性、理性、伦理和有无功利对其加以界定。电影创作者用想象根植于现实,电影将世界“去蔽”重新编码,观众在欣赏中超越荧幕外的“不在场”,这一切构成了电影艺术的审美经验。电影也因其题材之博大,视听语言组合之丰富形成不同风格,构成其特有的审美向度。
  一、电影是不止一次的感官和心灵激荡
  电影艺术极力把握着“生命本体的冲动”,这种冲动最直接体现为欲念和官能感受,是带有动物性的“快适”,代表了电影最直观、最不可少的一层审美经验。类型片伴随电影工业成熟而成长,具有明确类型目标和觀感期待设置,在类型惯例下不断赋予观众快感与愉悦。
  希区柯克作为心理悬疑片大师,深谙“快适”对观众刺激的必要性,他的影片延续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风格,运用楼梯和阴影制造特殊的心理模式,用流畅的剪辑和精准的构图制造紧张感。无论是《后窗》中偷窥视角与“犯罪现场”的对峙,或是《惊魂记》中层层逼近的平行蒙太奇运用,还是《群鸟》超现实的故事设定,希区柯克倾向一种近乎纯粹的身体反应,通过对心理的把握和精炼的技法,最终抵达悬念。
  用悬念延续观影欲望同样体现在多线叙事中,电影《两杆大烟枪》、《疯狂的赛车》和《心迷宫》在剧作上将时间线重置,悬念后置勾起观众好奇,让观众与主人公一同求索。悬念营造的快感主要建立在心里维度,更直观的快感主要通过电影的视觉表达实现,而这一层面也随着电影技术的提升不断升级。《黑客帝国》用子弹时间和极速使命解放大脑;《盗梦空间》用梦境激荡现实,筑造多维空间奇观;《阿凡达》虚构一个心之所往的乌托邦,再将它打破。这些影片掌握了通往“快适”的门路,让观众在对下一个感官爆炸期待的过程中,将影片的叙事表达和深层内涵娓娓道来。
  二、电影承载意识形态和道德价值
  电影作品是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写照,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其中洋溢着个体表达,也承载着家国情怀。透过剧作结构和视听语言构建的盛宴,观众沉浸在电影创造的另一个世界,他们被电影中的故事打动,为角色的遭遇共感,欣然进入审美经验的“善”的维度。
  《阿凡达》讲述了前海军战士以掠夺异族资源为使命,潜入神秘部落后改变立场,与当地部族共同奋战的故事。这部影片发掘了最前沿的CGI和摄影技术,在一个宏大的科幻外壳下,其内核是“印第安人反迁徙”的壮丽史诗,渗透着反战和环保主题。影片讽古亦讽今,透过地球人的霸权主义影射当前美军欺辱小国小民族的行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批判至今依然保有现实意义。
  2020年国庆档上映的《夺冠》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成就了体育题材的新高度,影片兼具振奋心灵的快感,也有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意义。影片开篇,人们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当美国已经把计算机技术用于战略训练,我们只得全力以赴、拼命训练与之抗衡,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女排取得了胜利并连续五年夺冠。女排胜利之魂来自爱国主义精神,观众为之牵动也来自这种共通情感,这种精神构成了影片“善”的审美价值。
  三、电影艺术的“美”与审美意识
  电影同构“快适”的呈现,“善”的价值内核,最终抵达“美”的审美体验。影史上很多重要的艺术电影都将“美”作为一种审美自觉。安哲的《永恒与一日》只是片名上就镌刻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境界,片中主人公亚历山大被现实抛弃,开始了城市漫游。去世母亲的召唤、与妻子温馨的过往、战火与流离的边境,回忆与现实被长镜头编织在一起,虚实相生的情境构建了诗一般的意境。观众看主人公淌过他生命的长河,将无言之痛浸泡在自己的生命体验中,这种情感的共融,超越“快适”,升华了“善”,让观众移情并进入到“美”的境界。
  艺术片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突破类型束缚,是电影“审美意识”的集大成者。《红色沙漠》反思人间炼狱,用色彩和噪音离间个体与工业时代的关系;《尤里西斯的凝视》借奥德修斯之旅象征,用长镜头勾连异乡苦旅者与历史命运的变迁;《刺客聂隐娘》宛若一首古韵唐诗,反传统叙事的笔触下塑造了一个“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江湖。这些影片具有“美”的表征,也体现着“美”的审美意识,是导演主观情志与时代现实的有机结合,代表着电影艺术的最高境界。
  随着电影工业体系日臻完善,国际市场日益多元,更多电影开始寻求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双赢,让政治议题与道德教育融于艺术表达。电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抒发,也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表达,好的电影讲一个好的故事,也包含着真、善、美的艺术层次。对大众而言,若要创作传世的经典佳作,或是顿悟电影中的艺术价值,需要保持对历史的扬弃、对时代的思考,以一种“无所为而为”的审美境界追寻艺术的真谛。让经典的电影常看常新,新颖的创作源源不断。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相关发文,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展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因素的基础上,为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质量;影响因素  一、引言  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以《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旨在
期刊
摘要:《小妇人》是1868年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发表的一部“关于女孩子的书”,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述了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对四姐妹在父权制阶级体制、资本主义伦理道德以及劳动的性别分工的影响下所作出的应对进行分析,加深读者对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父权制;性别分工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期刊
摘要:九十年代初,香港电影正值黄金年代,其中翻译的作用不可或缺。电影的翻译分为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两种,本文简要概述九十年代初期香港电影字幕翻译与配音翻译的情况,并试图分析其成因,特点及影响。  关键词:香港电影;字幕翻译;配音翻译  一、概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香港电影发展势头正盛,1993年甚至创下产出234部的记录,总票房达到11.33亿港元,是在好莱坞影响力下少有的仍在茁壮成长的电影工
期刊
摘要:影视作品中的军旅题材作品,大多都是根植于军事实践活动之中,从军旅生活到军队宗旨和使命的一个反馈。从其特征上来看具有战斗性和教育性及艺术特征,不仅如此,在影视作品播放和宣传的过程中还会起到宣传动员和引领审美等功能,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题材。  关键词:军旅影视作品;特征;功能;内涵  一、军旅影视作品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把“军旅”一词解释为:“军队,也指军事。”《辞海》对“军旅”一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與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随之逐渐提高。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公益电影事业的发展,其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这就要求在放映农村公益电影时,合理的运用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充分发挥该项技术的重要优势。笔者针对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的重要优势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期刊
摘要: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涉及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符号的多模态话语形式,字幕翻译则涉及到对多种符号资源构成的动态文本的表达。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探讨纪录片《生活万岁》的字幕翻译,分析该纪录片的字幕翻译如何与其他模态相结合,共同构建整体意义,并完整准确地诠释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纪录片;字幕翻译;《生活万岁》  近年来
期刊
摘要:从古典戏剧作品到电影,《赵氏孤儿》以高超的戏剧技巧,传达着忠、诚、义的主流价值观,即使故事内容不断改编流变,呈现方式也不断更迭,但作品背后传承的集体无意识在每部作品中都有体现,始终传达着中国文化秉性的美学思想和有仇必报的民族血性。  关键词:戏曲;电影;《赵氏孤儿》;改编  一、电影与戏:不可分割,改编相契  戏曲和电影是中国不同时代、通过不同媒介传播的艺术形式,二者虽有差别,但都是以讲述故
期刊
摘要:音乐鉴赏是许多高校开展的课程之一,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们的音乐情感,同时音乐鉴赏让学生从感性的观看上升到理性的欣赏层面。在音乐鉴赏课中,学生对影视音乐更易于接受,学生们可以通过剧情、画面等内容,了解音乐的内涵,可以说影视音乐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措施。大学们对有的音乐曲目可能不熟悉,但是对电影、电视非常有兴趣。因此,老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借助影视音乐,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
期刊
摘要:影视剧《想见你》是中国台湾一部都市奇幻悬疑爱情剧,具有典型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影视剧作品。影片以“穿越”+“悬疑”的组合叙事模式。创造了“无限循环”式的“莫比乌斯环”时空压缩体系。影片精良的制作水准和强大的戏剧冲突内核,使其从自播出以来,便好评不断,甚至被称为台剧的“新标杆”。而本文将以《想见你》的叙事策略为研究主体,研究影片背后的逻辑变迁、认同机制。  关键词:想见你;叙事策略;莫比乌斯环 
期刊
摘要:自十九大以来,中华民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更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强青少年主旋律宣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是应对时代变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青少年;主旋律;宣传教育;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旗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