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能弥补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中没有英语学习环境的特点,有效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和高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相反,不恰当的课件却会起到事倍功半的反作用。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阶段
  学生在课件十分钟的活动后,情绪高涨,注意力很难一下子集中到学习上来,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平静其情绪,使他们迅速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是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有鲜艳的情绪色彩的对象都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无疑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比如,每堂课初始,用多媒体播放英语动画歌曲,就比单纯地清唱或跟伴奏带唱更能引起学生的性趣。优美的画面,有趣的情节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体会旋律,对学生的语感也有很大的好处。
  二、新课导入(Presentation)阶段
  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去愉快地接受它,学习它,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创造条件满足它们的兴趣。“导入”往往在一节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语会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所以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呈现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态的图画……展示出教学的情景,使教学过程变的形象、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感官上给学生以强烈的有意识的刺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要学习”的冲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动物(animal)时,教师可搜集有关的照片做成flash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个动物园的画面;或者是利用学生常见的一些卡通动物形象,因为是他们所熟悉的,所以会格外感兴趣一些;如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去动物园为动物制作一段录音,放在讲课上向学生展示,以情趣助学,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处于极度的活跃状态,是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最佳时机。
  三、操练(Practice)阶段
  本阶段的课件设计必须有利于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本阶段在整个学习中所占得比重应该是比较高的,特别是以听说为主的小学阶段,当堂训练是学生们能否真正掌握所学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这一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而这四种技能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所以,本阶段的课件必须有利于训练这四种技能。该阶段的课件设计应当更具趣味性、生动性。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之前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也会使学生疲惫不堪。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两者交融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投入在学习活动中。那么,怎么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积极地注意而不疲劳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学习活动安排的有张有弛,变化多样,尽量杜绝造成注意力涣散的机会,使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游戏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将游戏融入操练环节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产生持久的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轻轻松松地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表演(Act)阶段
  这一阶段的多媒体课件一定要更加形象生动,富有真实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让学生参与到对话表演中来,既是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对教材学习的升华。而在学生表演中,根据对话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配之以一定的情景,或声音,或图案,或兼而有之,这样在课堂上便创设了一个较真实地交际情景。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身临其境,展开对话,形象生动,富有真实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敢于说,乐于说,这样也必然会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酝酿创造思维的火花。
  另外,多媒体课件虽然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使用不当往往会成为课件的奴隶,起到相反的作用。
  总之,尽管多媒体课件较传统教学有不少好处,我们也不能一味地依赖于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本着“不到万不得已不用,用就用在关键地方”的原则,使多媒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
其他文献
8月15日,虞永平教授精彩的讲座开启了2015年 研修之门。研修平台顿时热闹了起来,来自全省四面八方的幼教同仁齐聚一堂,虽然相隔千里,却心怀同一个目标,用清脆的键盘声奏响着学习的乐章。果不其然, 虞永平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这一深入浅出的讲座,带给我了深深的启发和思考,他提到,过程,意味着我们要去关注孩子的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 达,感知世界,感知内心;孩子年龄越小,越要以直接经验为主,端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中,作文可谓是重点,也是难点。每个单元轮到写作文时大多数学生都觉得作文难写,叹息自己的写作水平太差,不知道从何处下笔去写。那么面对同学们的这些困惑,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告诉我们读书与写作的关系,读是写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不光在课堂内阅读,而且还要在课外
期刊
视障学生的认知特点:靠手触摸、耳听声来获取信息。这些特点给他们带来优势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困难。由于视觉上的缺陷,不受视力信息的干扰,使他们学习起来非常专心,他们往往在记忆的速度、准确、持久上占优势,尤其是音乐的学习,那更是优势凸显。钢琴、二胡、柳琴、鼓等乐器,他们较普校的孩子学的更快,效果更好。但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那可是十分的困难。往往在语文教学中难以用最准确的语言让学生对物体有一个全面的认
期刊
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一个师生互动最和谐,学生学习最主动,课堂气氛最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最积极的时期,我们可以称这个时期为教学高潮。这个时期也是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的重要阶段。  要使每节课出现这个高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用知识来引导学生,用情感来影响学生,用趣味来诱导学生。把握好学生的情感与思想,调整好课堂的进程,使课堂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检验能力,开阔
期刊
拼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其内容枯燥乏味,加之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生动,让学生易学、爱学、乐学,根据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采用趣味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拼音教学中,如果导入方式设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学生除了勤奋读书外,还要勤于作文,边读边写,以读带写。用读来掌握知识,培养阅读能力,以写来运用知识,提高写作技能,使之珠帘璧合,相得益彰。据此我在读写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指导积累  1.积累知识文库  我结合学校开展“沐浴书海 快乐成长”的读书活动,充分利用省级示范图书馆的优势,发动学生每周必读
期刊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在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改革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小学英语的教学。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此次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于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由于游戏法易于操作、易于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常常把游戏法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游戏法的具体应用中也存
期刊
面对数学世界,学生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好奇。好奇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素质,好奇是数学教育的宝贵财富。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是活力的保证,是一切创造的动力. 可以说,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发明创造.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  一、“问题”产生于“好奇”  人总是会对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不知道、不懂、不理解,这种不知
期刊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我将我个人的利用班级读书会带动全班整体阅读来浅谈班级整体阅读对学生的影响。  一、用耐心等
期刊
整个社会是喧嚣浮躁的,笔者是其中未能免俗的一员。年轻时曾经幻想一夜暴富,能在优越于我的人面前优越一下;从教后,一度曾想自己少投入一些,能获得较高的教育质量。多年担任数学课,由于各种“管理俗务”缠身,更由于前两种思想的作祟,致使业务水平踌躇不前。  现在,静下心来,站在人(生)的角度观察思考:数学要(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在课外读书中思考着,对照着。偶尔,女儿给我带回了《统帅毛泽东》,我真是欣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