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电离层等离子体块相关等离子体泡演化期间的虚高变化

来源 :空间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ling_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东亚地区地磁低纬度南北半球Vanimo台站(地理2.7°S,141.3°E;地磁11.2°S,146.2°W)和海南台站(地理19.5°N,109.1°E;地磁9.1°N,179.1°W)上空的3个电离层等离子体块与等离子体泡相关联的事件,利用地面台站的电离层测高仪连续观测数据,研究等离子体泡演化期间的电离层虚高变化.结果表明:以往提出的等离子体块出现约2 h之前等离子体垂直漂移速度从向上(东向电场)转为向下(西向电场)的观点,本文的3个事例均与之不符,或者距反转时间很远(约6 h),或者由向下转为向上.在等离子体块形成时间点前的1 h内,均有突发的等离子体堆积的运动趋势,或是下降运动速度突然变慢,或是从下降转为向上运动,或是上升运动速度突然加快.这一堆积现象与等离子体块现象相关性更好,也不仅限于漂移速度从向上转变为向下.
其他文献
2021年10月,阿联酋航天局(UAESA)宣布启动一项新的行星际任务.UAESA计划于2028年发射航天器,首先环绕金星运行,随后探索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期刊
2021年10月16日,NASA的Lucy小行星探测任务成功发射升空,将在未来12年探测一颗主带小行星和7颗特洛伊族小行星.rnLucy是NASA发现计划(Discovery)的第13项独立任务,于2017年1月获批,主要目标是探测多个木星特洛伊族小行星.此类小天体是早期太阳系的遗迹,与木星共用轨道,分为位于木星轨道前方(L4)和后方(L5)的两群,围绕太阳运行.
期刊
NASA网站2021年9月25日报道,利用9月17日陆地卫星-9(Landsat 9)发射提供的搭车机会, NASA成功发射两颗分别名为极尖区等离子成像检测器(CuPID)和科罗拉多紫外凌星实验(CUTE)的立方体卫星,用于研究磁重联现象和系外行星.
期刊
美国国家科学院2021年11月4日正式发布题为《21世纪20年代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发现之路》的十年调查报告(简称“十年调查”),确定了2022—2032年美国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的科学主题、科学愿景以及优先资助建议①②.在NASA、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能源部(DOE)等机构的资助下,美国国家科学院2018年底牵头组织开展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第七期十年调查工作.经过为期三年的广泛意见征集和研究,新版十年调查报告正式出炉.
期刊
2021年9月27日,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与英国国防部联合发布了英国首份《国家航天战略》(简称《战略》)报告,从科学、技术和国防等角度,阐述了英国参与航天事务的愿景,旨在将英国建成国际一流航天强国,推动航天产业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期刊
与地球不同,月球暴露在太阳风中.太阳风注入到月面,与月壤相互作用,部分太阳风质子以能量中性原子(Energetic Neutral Atom,ENA)的形式被月表散射.另外,月球局部地区的磁异常能阻挡太阳风到达月面,并形成微磁层,成为月面天然的保护屏障.然而以往相关的观测数据都来自轨道器,月面的真实情况无从知晓.嫦娥四号任务搭载的中性原子探测仪首次在月面就位测量ENA,为研究月面和太阳风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嫦娥四号的ENA探测,重点介绍了一些不同于以往遥感观测的新现象,包括月面ENA反射率较
COIN-TVD MHD模型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能有效实现日冕–行星际三维太阳风模拟的模型.本文利用此模型针对日冕区三维太阳风进行研究,为了模拟日冕太阳风的加热加速,对模型中的体积加热项做了调整.在磁流体模拟中,减小磁场散度的误差是关键问题之一,在调整体积加热项后应用扩散法、八波法、扩散八波法,对2199卡林顿周的背景太阳风进行模拟.模拟结果符合日冕太阳风结构,而且扩散八波法处理磁场散度性能有提升,可将相对磁场散度误差可控制在10–9量级上.
为有效解决太阳活动区磁场特征量化问题,对所有SOHO卫星MDI磁图预处理后,分割出日面角45°以内的活动区,分析活动区投影面积变形来源,研究建立Cosine面积校正因子,校正活动区面积,构建具有21个特征参数的活动区磁场特征量化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量化结果计算累积方差,结合活动区10486爆发X17.2级耀斑时的磁场变化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强梯度极性分隔线权重磁场绝对值之和R、极性分隔线长度LPS、 强梯度极性分隔线长度Lsg和强梯度极性分隔线磁场绝对值之和 ?PSL能够解释活动区磁场结构变化;磁
磁层亚暴是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中的重要爆发性事件,其特性受太阳风参数的影响很大.本文利用对IMAGE卫星在2000-2005年观测到的4193个亚暴起始事件,统计研究了在不同的行星际磁场(IMF)Bz条件下亚暴起始位置和膨胀相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南向IMF发生的亚暴比北向IMF下发生的亚暴要多.南向IMF条件下亚暴AE指数最大值的平均值基本上>600 nT,并有随南向IMF持续时间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北向IMF条件下亚暴AE指数最大值的平均值基本上<500 nT,并有随北向IMF持续时间增大而减小的
利用FAST卫星1997-2006年34个磁暴期149个轨道的观测数据,分析不同相位上行通量数量级,研究不同相位离子上行能通量与地磁活动Sym-H指数和Kp指数,以及注入的Poynting通量之间的关系,构造上行通量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磁暴主相期间,上行离子能通量可超过108 eV·cm–2·s–1·sr–1·eV–1量级,初相和恢复相期,上行离子能通量可超过107 eV·cm–2·s–1·sr–1·eV–1量级,主相期能通量均值普遍高于初相和恢复相;磁暴初相期间,上行离子能通量与Sym-H、Kp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