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与文化建设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ongy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档案与文化建设”为依托,浅思了“为文化建立档案”的问题。从档案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文化,中华文化之间的联系;阐述了档案对于传统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及之间的相关性;阐述了档案在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传承中的重要性。让人们懂得档案在我们的中华民族社会变迁和时代迅速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得以完整传承各种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档案,文化,中华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28-02
  “档案与文化建设”是在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即重要及时又明智。经济是国家的“壳”,文化才是国之 “魂”。从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证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均强大,这个国家才能算是强国。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远比经济影响地持久、强大。文化的影响是内在的、长久的,而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文化的世代传承,是离不开档案事业的发展及档案事业的现代化的步伐。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要建设与之相配的档案强国,“档案与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与档案强国这两个目标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档案与文化建设包括了什么呢?在2012年的中国档案的年会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第一,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第二要为文化建设提供档案;第三,为文化建立档案;第四,要建设档案文化;在此文中,主要浅谈一下第三个方面,即为文化建立档案,从下面几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档案是什么?如何为文化建立档案?为文化建立档案的重要性?
  一、档案的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总则中档案定义: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也就是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历史纪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正因为档案继承了文件原始记录性,具有历史再现性,所以档案才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
  从文献中得知,档案是由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非官方机构以及一定的个人、家庭和家族形成的。 。
  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这里的“文件”是指广义文件,即一切由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形成的各种材料。档案是把分散状态的文件按一定逻辑规律整理而成的信息单元。
  档案的形式包括载体、制作手段、表现方式等。从载体来看,有甲骨、金石、缣帛、简册、纸质、胶磁等;从制作手段来看,有刀刻、笔写、印刷、复制、摄影、录音、摄像等;从表现方式来看,有文字、图表、声像等。
  档案的功能表现在人类能穿越时空,没有阻隔与历史对话,接受档案并传达的历史文化气息,让后代在人类丰富经验的浩瀚海洋里自由的遨游,以此来把时间定格在过去的某一时刻。
  档案是文化统一的重要资源,文化的历史记录和传承,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档案。它不仅忠实地记录过去,维护过去,还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在一起,在继承和保持文化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文化---中华文化
  何为文化?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辞海》 解释为:从广义上说,“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英国爱得华.B.泰勒先生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 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无论哪种对文化的解释,都说明了这样一个基本点:文化产生于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升华过程中,是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区别于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最显著标志。
  何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系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可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世人所瞩目。这一特色可归纳为五大部分:
  1.大一统政治理念,高度集中统一的理念,排除了神权的统治地位,维护了民族的集中统一。
  2.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观念和宗法观念,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基础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的基础所在。
  3.天人合一,与天地共和的民族意识,所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观,这也是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强有力的同化和包容能力的基础所在。
  4.“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存和不断壮大的基础。
  5.内涵丰富而独特的汉字系统和艺术体系!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广义上讲,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内涵丰富、艺术感强、而独特的汉字的传承,更有着自己国家民族的伟大提点,伟大的辉煌,所以说,忘记中华文化的历史,就是忘记了老祖宗,丢了国魂。现今的档案重现了我们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并以档案各种形式的载体记载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渊源。
  曾敏锐指出“中国实则不是一个政治体,而是一个文化体”。中华文化发展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三、为什么要为文化建立档案和其重要性
  让·皮特尔·瓦格在第十二届国际档案会议上说:“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淘走了多少历史的积淀,就如那些为淘金去淘沙的河流,而档案这种金子就是人类记忆,文化和文明的金子。”   韦庆远教授所言“档案的内容主要是借助史籍的流传而得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没有档案的记录和存贮,人类的知识不可能集中,延续和继承。因此,档案是传承知识与历史文化的载体。
  挪威档案学家列维·米克伦在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的报告—《从职业到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特性》中也写道:“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而且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反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反映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
  档案记载的文化具有保存记忆,传承文明的功能。档案文献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揭示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凝聚着中华民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进步文明的象征。为文化建立档案,可以让我们这些档案人,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大国的重要任务, 具有相当地急迫性和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具体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的模糊,这样一来,对于我们,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去查询它的源头和发展史,就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加快为文化建立档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就目前而言,我国有些民族文化在逐渐消失,比如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古典戏曲,独有中医药文化,璀璨宫殿建筑、祠祀建筑、陵墓建筑、佛教建筑,惟妙惟肖的传统园林建筑,饕餮美食文化,斗茶品茗、琼浆美酒、玉盘珍馔等等等,不在此一一列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定年代,损毁了相当一部分,虽恢复了一些,但很不完整,另外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一部分城市街道的再建设的需要,有些古老的建筑体要彻底消失,如:北京的四合院,古老的城门,城墙等,古老的祠庙寺院等,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把这些建筑文化建立档案,风俗习惯文化建立档案,千年的宫廷食文化等等,在逐渐的模糊和消失前,建立档案,以待传承和发扬光大。
  由此得知,档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为各种文化研究工作提供看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大大的丰富了各种的文化内容。档案资源的留存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积累过程,注重发挥档案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教育作用,正确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的定位,处理好档案文化建设涉及的相关问题。积极利用档案中所展现的文化价值,从而使人类更好地享受文化成果。
  21世纪的中国,现代的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记录文化的多种载体的档案形式,产生了以代码形式记录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电子文件,这些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以及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称为电子档案。自从有了这些档案载体的变革,它让这些档案更好的保存下来,供后人参考。
  上面只是浅浅的一些思考,以及对“为文化建设档案”这个问题的一些设想。中华文化是中国档案的内涵,中国档案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石;因为国家的文化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精神,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取之精华,弃之糟泊,为传统文化建立档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的记录和保存。为中华文化建立档案,就是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注入了生命中需要的血液,文化的传承与档案是缺一不可的,档案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同时要完整准确传承这些内容和活动,没有档案的建立是万万不行的。
  中华文化的传递下去,需要档案来支撑。档案保存的工作也应分类来进行,比如按照区域,按照不同文化的形式、内容,依靠不同形式的档案载体,来进行不同规模不同路径的档案建立,如可以以纸质为载体建立档案,也可以以电子、影像、图片的载体等形式建立档案。从国家,到家庭个人均来为已经模糊或即将消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立各自不同形式,不同级别,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以此档案让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领域得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即将消失和已经模糊的,要加快建立档案,让我们中华儿女在数年后,能有档案来查询当时的文化。
  所以说,“为文化建立档案”是为实现中国文化强国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作,也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有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在建立档案,可能已经晚了,但为了不让再有更多的文化消失,现在存在的文化或者即将消失的文化,一定需要立即马上去建立档案。这些档案既要为今天的中华民族文化留下记录,留下凭证,也要为将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留下参考的依据和继承的遗产;同时也应该自觉自愿的加入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建立档案的保存里,与已有的档案记载在这一起,来把今天的文化,频危文化,后记无人及将要失传的传统文化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代代相传,一定要建立档案。中国档案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道路,历史传承的基石,是建设中国现代化强国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
  档案的记录凝聚着社会的共同记忆,同时也体现着中华儿女的广泛的生活习俗。简而言之,档案是历史的再现,文化是历史的命脉。没有文化的历史是失败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完整、真实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谭仁杰.档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J).上海档案.2003(4)
  [2] 王莹.档案的文化价值与文化传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3] 许娜.档案与文化传承[J].机电乒电档案.2011(2).
  [4] 马素平.关于档案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档案. 2012(8).
  [5] 赵林林.论档案与文化传承(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1).
  [6] 白久红.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J).工作研究.
  [7] 陈岩.也谈档案与文化的关系(J).黑龙江档案.2012(1).
  [8] 史维丹.档案的文化传承功能刍议.工作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版式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将图形与文字的有效编排,使其运用图形和文字的不同特点来达到设计作品的信息有效传递、视觉美观愉悦的效果。?  [关键词]韵律 视觉刺激 视觉传达 图形文字化  中图分类号:P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39-01  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是通过调动各种设计元素(文字、图
期刊
[摘 要]高校图书馆文化是由外显和内隐因素构成的文化体系,具有凝聚人心、造就人才、规范管理、推动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21世纪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时代性、人文性、生态化,使独立院校图书馆文化和谐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和谐发展;校园文化;独立院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25-01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展现图书馆整
期刊
中图分类号:O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42-01  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增加,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访问校园用户的需求也随着网络通信的不断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对应用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何充分利用服务 资源,提高用户访问及应用服务响应速度,确保用户的不间断访问以及应用、数据库、Web服务器的正常运转和切换,已经成为提高用户服务质量,争取更多用户认可的
期刊
[摘 要]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作为青岛居住区的一张名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越来越受人们青睐,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项目实践阐述居住区的植物配置手法。植物配置要结合植物种类、地形特点、季节变化、周边环境特点、居住区要求及其他要素综合确定。与同行探讨以期构建独特匠心的植物配置群落,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青岛、居住区、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G74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近几以来,田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产业协调发展。为把县域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田林县抢抓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文明示范区、林业强区建设等机遇,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生态田林、富裕田林、文化田林、和谐田林”的发展战略,全县生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成绩突出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文本围绕当前田林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相关不适应性问题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 不足 建议  中图分类号:P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43-01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按影响的来源分,分为直接
期刊
[摘 要]园林工程是城市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具体的施工和养护中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园林种植属于短期施工工程,养护管理属长时间、周期性工程。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文章分析了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的特点,并对两者有效结合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栽培;养护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33-01  一、园林
期刊
[摘 要]园林施工技术难点严重制约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其中树木、花卉的栽植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园林施工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按照园林工程的组成,其技术难点分为假山制作、树木栽种、花卉栽种等几方面。现从园林施工技术难点的分析入手,对技术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难点;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38
期刊
[摘 要]反季节栽植技术在园林工程绿化工程中的应用,大大消除了季节对苗木栽植工作的影响,从业人员必须要更加全面、更加规范、更加细心的进行栽植确保苗木栽植的成活率,本文通过工程实践与同行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反季节栽植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反季节、栽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G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35-01  一、反季节栽植技术的优势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投标报价的成本控制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企业在园林工程投标中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实现项目夺标且盈利的双赢效果。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投标报价、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G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36-01  一、建立财务控制与市场调查体系  针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中成本控制体系的不完善情况,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