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微博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已由“传播时代”进入“交流时代”,鉴于微博互动更广泛、更多样、更便捷的独特优势,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自然不会放弃与微博合作的机会。目前我国电视栏目的官方微博以节目预告、线索征集、话题讨论为主要互动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二者的深度融合趋势已势不可挡。电视栏目应有效地发挥好微博的功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会产生全新的凝聚力。
[关键词] 微博 电视栏目 微博互动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37
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将中国带入了微博初时代,2010年,微博已经在我们生活中产生了无远弗届的渗透力。作为一种即时分享博客工具,微博因其简单便捷令无数企业、明星、草根集体着迷,甚至有网友调侃说:“这年头,没个‘微博’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种说法略有夸张,但不得不承认,微博确实改变了传统的“你发布,我观看”的传播模式,衍生出评价、转发分享、话题聚集多向互动交流的方式。微博已经从一种时髦的玩意儿演化为一种即时互动的交流工具。
一、微互动的独特优势
在电视艺术诞生之初,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相对简单初级。主要是电视——受众单向型的传播方式,观众仅仅是被动接受,更谈不上“互动参与意识”。初期的电视节目形式从功能到影响都比较有限。随着电视技术与艺术的探索发展,电视节目的传播模式逐渐从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多级交流嬗递,产生观众来信、热线电话、短信参与等多种样式,唤起受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受众与媒介的交流感,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这些传统的电视栏目互动方式,无论是观众来信,还是热线电话、短信参与,无非是为了增强观众的交流感与参与感,让观众对节目产生高度关注。比起传统互动方式所产生的关注感,微博深度互动所产生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发布方式更加便捷。
首先,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传统的互动方式都是点对点的单线型传播方式,即观众向电视栏目组写信、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参与节目互动,其他观众无法看到,也没有办法对其进行评论,这就是单个观众与电视栏目之间的单线互动。而微博产生的互动方式是节点式传播方式,所谓“节点”,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互动媒介语境下,既用来指称参与信息互动的用户,还用来指称与用户捆绑在一起的一体化的信息。[1]以节点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形式就是节点传播。[2]在微博上,人人都是一个微媒体,通过互相转发评论,信息不止一次传播,而是二次、三次甚至上万次地传播,产生节点式的核裂变效能。
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
[关键词] 微博 电视栏目 微博互动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37
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将中国带入了微博初时代,2010年,微博已经在我们生活中产生了无远弗届的渗透力。作为一种即时分享博客工具,微博因其简单便捷令无数企业、明星、草根集体着迷,甚至有网友调侃说:“这年头,没个‘微博’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种说法略有夸张,但不得不承认,微博确实改变了传统的“你发布,我观看”的传播模式,衍生出评价、转发分享、话题聚集多向互动交流的方式。微博已经从一种时髦的玩意儿演化为一种即时互动的交流工具。
一、微互动的独特优势
在电视艺术诞生之初,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相对简单初级。主要是电视——受众单向型的传播方式,观众仅仅是被动接受,更谈不上“互动参与意识”。初期的电视节目形式从功能到影响都比较有限。随着电视技术与艺术的探索发展,电视节目的传播模式逐渐从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多级交流嬗递,产生观众来信、热线电话、短信参与等多种样式,唤起受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受众与媒介的交流感,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这些传统的电视栏目互动方式,无论是观众来信,还是热线电话、短信参与,无非是为了增强观众的交流感与参与感,让观众对节目产生高度关注。比起传统互动方式所产生的关注感,微博深度互动所产生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发布方式更加便捷。
首先,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传统的互动方式都是点对点的单线型传播方式,即观众向电视栏目组写信、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参与节目互动,其他观众无法看到,也没有办法对其进行评论,这就是单个观众与电视栏目之间的单线互动。而微博产生的互动方式是节点式传播方式,所谓“节点”,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互动媒介语境下,既用来指称参与信息互动的用户,还用来指称与用户捆绑在一起的一体化的信息。[1]以节点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形式就是节点传播。[2]在微博上,人人都是一个微媒体,通过互相转发评论,信息不止一次传播,而是二次、三次甚至上万次地传播,产生节点式的核裂变效能。
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