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观察葛根芩连汤疗效。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复合因素法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灌胃葛根芩连汤治疗,观察小鼠症状及肠道切片进行P物质(SP)含量和血生化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动物出现了泻下急迫、黄褐色稀便、肛门污秽、肛温升高、体质量增长缓慢、懒动等症状,肠道发生炎性病变,SP含量显著升高(t=-2.790,P=0.01),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且TG降低显著(t=-2.488,P=0.038),总胆固醇(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03985)-不同中医腹泻证型与肠道乳糖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74460)-基于“菌-证-方”相应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泄泻形成及方剂干预的机制,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葛根芩连汤对泄泻湿热证模型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观察葛根芩连汤疗效。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复合因素法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灌胃葛根芩连汤治疗,观察小鼠症状及肠道切片进行P物质(SP)含量和血生化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动物出现了泻下急迫、黄褐色稀便、肛门污秽、肛温升高、体质量增长缓慢、懒动等症状,肠道发生炎性病变,SP含量显著升高(t=-2.790,P=0.01),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且TG降低显著(t=-2.488,P=0.038),总胆固醇(
其他文献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均是儿童中的常见疾病.近年来,二者患病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发现大量的ADHD患者合并有与过敏性疾病存在.研究发现AR可增加患儿患ADHD的风险,ADHD患儿有更高的AR患病率.为提高对两者共患的认识,以便于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进对AR及ADHD的管理,本文通过查阅近期文献,对AR与ADHD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
整体观是中医学独特的世界观,是中医思维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其归宿所在。中医学的整体观以气为本原,借助气的恒动性、弥散性、透达性、贯通性搭建了一个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网状交织的时空宇宙模型,是对人体自身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统一性的认识。中医整体观认为,整个宇宙世界以气为中介、以人为核心、以时空为轴线,构建了“自然-人-社会”协调为用的宏观统一整体,通过气的升降出入、阴阳的消长转化、五行的生克制化等规律调控着整体的协调平衡。在宏观整体的调控下,人体、自然、社会又分别依照自身规律不断运动变化着。中医学
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应坚持和弘扬中医“道统”。本文尝试探寻中国文化中“道统”概念的本义和延伸,阐释中医学视域下的“道统”,思考重振中医“道统”的现实需求以及重振中医“道统”的基本路径等。重申、阐释和弘扬中医“道统”,对于充分彰显中医药学术的主体性特征,维护和巩固中医经典的核心学术地位,系统梳理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谱系,“活态”传承古今中医名家的创新理论和临床特色,培养具有深厚中医理论和临床素养的优秀中医理论人才和临床人才等,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吴门医派为中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温病学说即形成、兴盛于此,历代吴门医家通过医疗实践,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不断丰富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反映其学术理论的主要载体即是医案。《七家诊治伏邪方案》作为清末吴中名医会诊伏暑的病案实录,集中展现了晚清吴门医派温病诊疗的最高水平,蕴藏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试从该方案入手,分析伏暑夹湿为患、发病似疟、变证多端等发病特点,并总结了晚清吴门医派诊治伏暑的经验特色,如注重扶正达邪、提倡清运中焦、病后注重养阴苏胃等。书
以往对冠心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阻塞性冠脉病变上,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引起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广泛关注。冠脉微循环障碍多发于绝经后女性,目前现代医学在其病机和治疗上缺乏共识,中医药治疗有多靶点起效、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得以广泛运用,但关于更年期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病机缺乏相关中医理论研究。基于中医学对女性更年期的认识,结合脉络学说,本文提出更年期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位在心络,其核心病机是心肾阳气不足,鼓动无力,痰浊瘀血阻滞。通过对其中医病机的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