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的创新教学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tuzh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德育课程之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但是,《哲学与人生》课程的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本文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哲学与人生》课程 创新教学
  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实施开放式教学,构建开放式的课堂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创设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实践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能力。
  哲学是一门能说明世界本质、提示一般规律、教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但是,哲学集抽象性、深奥性、逻辑性和辨证性于一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哲学原理,则会因晦涩难懂而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那么,如何增加哲学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就成为每位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所讲的生动,就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感受中,加深印象,引发思维,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选择教学方法,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合理优化教学过程,精心创设情境,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力求使教学效果达到完美境界。笔者结合《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让学生明白哲学课的重要性,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在讲《绪论》时,学生的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认为自己能学得更好。再加上对教师和教材的新鲜感,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讲讲学习哲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知识的有用性和实用性。如笔者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先生给每个学生一枚铜钱,说:‘你们去买样东西,把这间黑暗的房间装满。’于是,一位学生买了许多干草,堆在屋中。先生看后,摇摇头。另一位学生买来一支蜡烛,点燃后,原本黑暗的屋子一片光明。先生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方法。’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黑暗与光明本是两个对立的不同事物,却又是相互统一的,更告诉我们,生活需要智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有时总感觉“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此时,我们就需要一盏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与智慧的明灯。而哲学正是这样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科。只要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勤奋学习,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哲学。”
  二、营造民主氛围,优化师生关系,寓教于乐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教师要用自己已形成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召学生,要将爱心倾注在学生身上,将善意的微笑撒进学生的心田,将热切的希望、真诚的鼓励带进课堂,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探究氛围,寓教于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如在教学《辩证法中的联系》时,班内有位学生正好在讲话。笔者趁机抓住这个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同学甲不仅上课讲话、迟到,还经常旷课。他不但不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批评,反而振振有词地反驳:‘人生选择既然是自由的,那么,我愿意来上课就来,不愿意来上课就不来。我愿意什么时候来,就可以什么时候来。上课想讲话就讲话。否则,那就不是自己了,要求我按时来上课,上课不许讲话,就是限制了我的选择自由。’同学们,你们觉得他的想法对不对?”学生们踊跃回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你的行为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讲和教师上课,所以上课时我们要遵守纪律。”在学生们的讨论中,在愉悦的、民主的氛围中,自然过渡到教学内容上,师生之间真情融融,教学过程其乐无穷。
  三、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合作探究
  哲学课不仅要突出重点,质疑解疑,释难点拨,还要使抽象的科学理论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有趣。这就要求在讲解、分析原理的同时,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注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辨、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要努力缩短抽象的原理与学生理解能力之间的“鸿沟”,教材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真正感到理论不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而是具体生动、触手可及的。为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从学生自身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出发,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来设计问题,启迪、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深入探讨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合理选用多种手段,多角度、多形式地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科学,避免含糊其辞;要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当;答案不求唯一,问题要有开放性;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思索讨论,合作探究,主动获得新知。
  1.灵活运用趣味小故事
  运用生活小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原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可以运用“阿凡提染布的故事”告诉学生:“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颜色”和“星期”都是矛盾的共性,存在于矛盾的个性之中,即存在于具体的红、蓝、绿、黄、紫、黑、橙等色彩和星期一至星期天这一共性中。
  2.用漫画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漫画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往往是对某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和批判,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漫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如在教学“把握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时,笔者运用了“老鼠偷油”的漫画,结合教材设计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汽修专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体系,但学生如果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盲目的运用理论指导操作实践,就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汽修专业的实训课中进行一定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小班化小学是在整体意识的目标引导下,按照学生的学科体系对每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多个项目的编排分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重要意义的分析,探讨小班化教学方式在汽修专
中职教学档案是中职学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现状的真实记录,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学习隐含在主题探究式学习任务中,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按照这个思路,笔者总结出职业中专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即教师创设情境任务──师生讨论任务完成方法──学生完成任务──评价学习效果──归纳总结(意义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