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靠“钱”治霾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雾霾问题的城市之一。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现在伦敦已经基本抛掉了“雾都”的帽子,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正文:
  19世纪,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和工业中心的伦敦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愈演愈烈,工厂产生大量废气,形成了极浓的灰黄色烟雾,伦敦的空气污染形势渐趋严峻。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100多年间,伦敦在冬季发生过多起空气污染案例,最早的记录甚至可追溯到1813年。随后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和1952年等年份又多次发生大气污染事件,其中1952年12月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最为典型 。
  伦敦雾霾如何显形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范围高浓度的雾霾笼罩伦敦。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其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这起事件总共造成12000人死亡。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空气污染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而且严重地腐蚀了建筑物,还使土壤贫瘠,水质恶化,鸟类远辟他乡,并影响植物生长。
  形成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吨的浓烟从烟囱中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CO2)、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更为严重的是,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家庭烧煤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便形成了浓雾。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伦敦烟雾事件的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随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伦敦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20世纪70年代中期,伦敦的“雾日”逐年减少,1980年则进一步下降。目前,伦敦有毒烟雾已销声匿迹,并成为全球的生态之城。
  严密有效的治理过程
  1952年伦敦的严重烟雾事件,促使英国人民开始深刻反思。英国政府开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理效果。1953年以来伦敦60多年的烟雾治理,按照其空气质量的改善趋势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53-1960)。英国政府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领导的比佛委员会(the Beaver Committee),专门调查烟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应对方案。在比佛委员会的推动下,1956年英国出台专门针对空气污染的《清洁空气法》。该法提出禁止黑烟排放、升高烟囱高度、建立无烟区等措施,并且在控制机动车数量、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时,清洁空气委员会(Clean Air Council)成立,负责监督空气污染的改善情况,并从对空气污染治理有经验、有学识或有责任的人那里获取空气污染治理建议。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由地方政府负责划定烟尘控制区,改造家用壁炉,更换燃料,禁止黑烟排放;设立奖惩机制,对控制区内进行壁炉改造的合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补贴至少70%,而对违反条例的人员则依情节处以10-100英镑罚款或最高3个月的监禁。1960年,伦敦的二氧化硫(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20.9%、43.6%,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是显著削减阶段(1960-1980年)。1968年,英国政府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订和扩充,赋予负责控制大气污染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长更多权限,包括出台新的锅炉颗粒物和烟尘排放限值的权力,和可以强制要求地方政府设立新的烟尘控制区的权力。1974年,政府颁布《污染控制法》,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这一阶段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大幅扩大了烟尘控制区的范围。到1976年,烟尘控制区的覆盖率在大伦敦地区已达到90%。伦敦空气中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第一阶段还略有波动,但到了第二阶段,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便有了显著改观,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短期内均大幅下降,10年降幅超过80%。到1975年,伦敦的雾霾天数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
  第三阶段是平稳改善阶段(1980-2000),伦敦大气控制与治理的重点已从控制燃煤开始逐步转向机动车污染控制。政府陆续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环境保护法》(1990年)、《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清洁空气法》(1993年)、《环境法》(1995年)、《国家空气质量战略》(1997年)、《大伦敦政府法》(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1999年)。这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第四阶段是低碳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此时伦敦的空气质量和20世纪5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84.2%和47.4%,都不再是伦敦的主要污染物。2002年,伦敦市长经过广泛咨询后发布了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其中详细说明了伦敦要如何达到国家空气质量目标。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提出将于2050年建成低碳社会。此后,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在2006、201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目前,伦敦空气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机动车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低层空气中烟的污染有93%得到控制,酸雨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今天的伦敦,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并荣登吸引全球游客最多的城市之榜首。   经验是否值得借鉴
  伦敦曾经严重的大气污染引起英国各界的高度重视。1956年,在著名的《比佛报告》 (The Beaver Report)推动下,英国颁布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在此基础上,20世纪60-70年代,英国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来治理空气污染。除了不断完善《清洁空气法》,1968年以后,英国又相继出台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英国根据国情,走以“立法为主,补贴为辅,全面推进,最终建立低碳社会”的模式,把建立低碳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英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将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80% 的长期目标。从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以此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2009年英国政府拨款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预计将有700万家庭因此受益。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上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同时,英国在利用气候变化税、排放贸易机制等政策工具及低碳交通、“清洁煤炭”、碳预算等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种政策工具与计划的特色,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政策计划体系,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计划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低碳经济”互动体系,促进低碳经济转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伦敦烟雾事件发生时,伦敦的烟尘最高浓度达4460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达到3830微克/立方米。1950年代,伦敦的有关部门通过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分析,发现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及家庭燃煤,因此,他们除了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外,还决定增加清洁能源比例,推广使用无烟煤、电和天然气,减少烟尘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政府采用补贴的办法帮助居民改造燃具,而且要求市区和近郊区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不准用煤炭和木柴作燃料,其产生的废气也均须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加以净化,达标后才可排出等。英国还大力发展监控技术,建立大气监测网。自1961年开始,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由450个团体参加的大气监测网。监测网有1200个监测点,平均每小时对烟尘与二氧化硫采样一次,每月测降尘量一次,其中伦敦、爱丁堡、谢菲尔德三个城市被列为重点监测区。再加上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对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当白天短暂,黑夜漫长的时候,我们最需要温暖、光明和家庭的关爱。不过奇怪的是,在一年的这一时间,我们最喜欢围着炉火,讲讲鬼故事。  并不是到了鬼节,英美的万圣节,中国的中元节,大家才喜欢讲鬼故事,其实在寒冷的冬天,到处有鬼怪出没。在英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螺丝在拧紧》中,朋友们在圣诞节前夜围坐在一起讲起了鬼故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众期刊的冬季刊中总会有一两期与鬼相关的特刊。曾任剑桥大学
在全民收藏热的背景下我们来分析收藏家的传奇故事,就会发现一个道理:所谓的人与器物的缘分,其实就是知识创造财富的过程。    今天,中国正在经历第四次收藏大潮,它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许多人将艺术市场当作另一个股市,头脑一热就冲进去,而且相信自己买来的东西一定会成倍地升值,说不定就一夜暴富。一些媒体在其中也充当了煽风点火的角色,从中央台到地方台,至少有十多家电视台推出了鉴宝栏目,虽然泡沫飞扬,则老百姓对
斯坎内奇被这些没有其他西方人参与的豪华生活迷住了,从精神到肉体都被索斯索迪斯诱惑。她于是透露机密情报给他。  美国媒体一般把1985年称为“间谍之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司法机关逮住了大量的外国间谍。间谍之年抓获的8个主要间谍分别是约翰·安东尼·沃克, 理查德·凯利·史密斯、莎伦·斯坎内齐、 金无忌等。  这8个人中,中国人最熟悉的当属金无忌,据说此人作为中国间谍在美国情报机构潜伏37年之久一直没有
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从早至晚,抢劫砸毁吼叫夹杂着枪声从未停止,人们肩扛手拉川流不息,不同型号的车辆满载抢劫物资向城外开去。  非洲许多国家,中央政府的有效管治范围仅限于首都及其附近地区,许多地方都处于无政府状态,或由部落和地方武装甚或反政府武装占领。各武装派别为争夺地盘和自然资源你争我斗,永无停歇,百姓深受其害。中非共和国,全国16 个省,62万平方公里面积,460万人口,中央政府只能在首都班吉地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陆军招募勇敢的志愿者执行危险任务:21天只吃军粮。所谓危险,可能只是对你的肠胃有危险。科研人员希望研究军用食品对肠道细菌的长期影响。这些预包装食品成为军粮的标准不是好吃,而是能否经受战时考验。军用食品必须承受高空坠落和极热状态的考验,而其保质期最少要达3年半。  但美国陆军希望采取更多措施,以确保军用食品既能适应战场的需求,又能适应人体肠胃。志愿者需要在21天的时间内只食
2014年的物理高考的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填空题和论述题等.其中,选择题有鲜明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较为广泛的内容,特别适于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评分迅速,客观准确,有利于考试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但,选择题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缺点是学生可以猜测,如单项选择题猜对的概率有25%;另外,选择题也很难考查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创造能力.  为此,以2014年高考题为范本,总共15份(其中包含全国新课标
俄媒称,俄罗斯“豹之乡”国家公园首席公关玛丽亚·奥库洛娃向俄新社表示,俄中两国学者首次交换了相机陷阱数据,并查明2014年滨海边疆区共有至少30只远东豹和17只阿穆尔虎去过中国,两国间尚未交换去年数据。专家们交换数据不仅能够查明远东豹的总数,还可以知道有多少豹子以及阿穆尔虎拥有‘双重国籍’”。  报道称,老虎和豹子的栖息地范围随着它们的数量增长而扩大是一个自然过程。鉴于国家公园靠近大海和居民点,这
导语:  曾几何时,北京城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春季,主要污染源是北风夹带来的蒙古高原风沙。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收到成效,春季风沙的威力已被许多年青一代的北京人所淡忘,相反,“雾霾”、“PM2.5”等以前并不那么“朗朗上口”的大气污染术语,成了今天人们谈虎色变的空气污染源,且在短短几年间席卷半个中国,甚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韩国、日本甚至美国、加拿大的西海岸,都尝到了不请自来“中国霾”的滋味
导语:今时今日,大家去日本都惊叹于这个小小邻国的碧海蓝天,但日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50年代,也曾与雾霾艰苦奋战了40年,这40年有经验也有教训。  正文:  四十年前,日本人遭受的大气污染远比中国今天更为严重,PM2.5持续爆表。日本当时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光化学烟雾污染,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两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神奇催眠治顽症  滕道林    我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每天总是睡不好觉,夜里翻来覆去,白天则无精打采,日子过得痛苦而不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就去看了医生。医生建议我晚上睡觉前喝些牛奶,听听音乐,放松自己的神经,这样就会好一些。医生的话没错,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医生又给我开了安眠药,每晚睡前吃一粒。我原以为吃了药以后马上就能睡着,但现实的状况还是让我的希望落了空。  原以为失眠会一直困扰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