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之先河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是我国古代先民发明的记载工具,汉字又是记录并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从古文繁体到简化汉字,中国文字历经了漫长而精彩的发展道路,无不凝聚着华夏民族的精髓。为简化汉字的普及做出巨大贡献的邓散木先生和白蕉合著出版了《钢笔字范》。这本书也是邓散木众多著述之一。此书全面细致地介绍了钢笔的执笔方法,楷书的基本运笔和钢笔书写的笔法,用简体精写了楷、行、草三类书体字范,楷书隽永端正,行书洒脱飘逸,草书肆意放纵,可谓是硬笔书法的鼻祖。
  [关键诃]汉字 硬笔书法 邓散木 字范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而漢字又是记录并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所以汉字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仓颉结绳到刀刻兽骨,从统一文字到真、草、隶、篆,从毛笔书写到硬笔的使用,从古文繁体到简化汉字,中国文字历经了漫长而精彩的发展道路。在这条璀璨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文人墨客的吟唱、伟大的发明、独特的政权和悠久历史,这些无不凝聚着华夏民族的精髓。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的心理,汉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人们正使用钢笔、圆珠笔书写着简化汉字,而从毛笔到硬笔是一个伟大的变革,这凝结了几代人的努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则是为软笔和硬笔的转换、为简化汉字的普及做出巨大贡献的邓散木先生。
  邓散木,上海人,原名铁,字顿铁,是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家。三十年后易名“粪翁”,居室名“厕简楼”,号为“厕简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名“散木”,1960年后因病截取一足,又号“一足”“夔”等。散木先生博学古今,集中国书法之大成融会贯通,取众家之长,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以其精湛的书法篆刻艺术崛起于上海艺坛,世人以拥有其作品为乐事。当时书法同仁尊称其为“江南祭酒”,篆刻又有“北齐(白石)南邓(散木)”的赞誉。邓散木先生谦虚地将自己的艺术归纳为“三长两短”,三长即是诗、书、印,两短为绘画和填词,继而风趣的定书房名为“三长两短之斋”。就在这“三长两短之斋”中,他一生不懈探索着各种书体的精髓,不仅留下了大量的书法篆刻作品,还将其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大量的著作和手稿。
  当人们翻开散木先生留下的一部部论著时,我们不经错愕、惊叹,惊叹那位老人对横亘千年的中国书法精髓理解之深、之精、之透。使我们感知到值得我们敬仰的那一撇一捺竟然深深地植根于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它是人文情感和文化修养的完美体现。“书以明道”这个道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伦理规范,由此看书法不仅体现人的性格,也体现着中国的哲学思想。明代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曾作诗告诫他的子孙“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然而当几千年的书写方式遇到外来的钢笔时,可谓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之所以如此结合是基于两者都是线条艺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内忧外患之时,一批热血青年从国外学习归来,期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祖国的现状。于是中国文化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文言文和白话文、中国文人画和西洋结构理论、中医和西医、长衫和西装。西方文化猛烈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钢笔也随之来到了中国。那时的钢笔还只是一种书写工具,随着这种工具的普及,人们不仅满足于此,尤其是书家们希望用钢笔书写出的字依然能达到艺术的层面,能抒发自己的情感,于是一本中国最早的《钢笔字范》应运而生。
  《钢笔字范》是20世纪40年代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邓散木和白蕉合著出版,这本书也是散木先生众多著述之一。此书全面细致地介绍了钢笔的执笔方法,楷书的基本运笔和钢笔书写的笔法,用简体精写了楷、行、草三类书体字范,楷书隽永端正,行书洒脱飘逸,草书肆意放纵。
  此书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成为了临摹的典范,并不断再版。当代著名的文学家谢啼红曾评价“海上书家中有精于钢笔书法者二人,正楷、行草无不如意,并能作于寸中楷。一为云间白蕉,一则厕简楼主散木年兄也。”“散木之技尤惊人”。
  散木先生的文字底蕴深厚,思想与时俱进,深切的希望将自己所学所感传授给更多的人。散木先生的钢笔字之所以精到,是因为他的钢笔字是以数十年的书法功底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字积累为准绳,并深刻体味两者的书写韵律将毛笔的技法融入到钢笔的笔尖。以古代名碑、帖中的精华为参照,波、折、提、按、顿、挫、尽显笔意之中。虽然是钢笔字,但仍不失金石趣味,保持着浓厚的古意,丰满的内涵,悠扬的气势。此书也是我国发行出版的第一本楷、行、草三类书体全面的钢笔字帖,可谓开启了硬笔书法之先河。
  斗转星移,岁月万千,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钢笔已是普及的书写工具。全国已成立了诸多个硬笔书法协会,而这些协会也正沿着邓散木先生古为今用的思想,以古代经典名帖的笔意气韵为基础,书写着当代硬笔书法的艺术,延展着中华文字的历史。
其他文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早已妇孺皆知,流传千古。也正是这绝世美文,引发了人们对“杏花村”地望无休止的考证。及至今日,由此引发的文化争夺和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偶然的机会,笔者在搜集山西陶瓷资料时,从景德镇寻得两件带有“杏花村用”款的白釉碗底残片标本,为目前仅见,弥足珍贵。遂得拙文一篇,试着对标本的烧造、使用等情况作一初步探讨。  
期刊
赵先闻,字知也,山东聊城市人,196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滨州地区艺术馆馆长,滨州画院院长,滨州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新华社山东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山东电视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现为滨州画院名誉院长,滨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化学会艺术委员会主席和中国(北京·滨州)现代原创美术研究院院长,滨州学院客座教授
期刊
龚伟海,1981年至1984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刘大为工作室班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画家,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台北故宫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特聘教授,上海浦东画院院长。花鸟画师从郭西河教授,人物画师从许勇教授;2010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师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老师和任惠中、富中奇、陈嵘老师。  出版
期刊
王守田,1956年生于辽宁鞍山,祖籍山东金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中心主任,海南省琼州书画院院长。美术作品《太极之光》入选第七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黎家三月三》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雨林集真》入选第七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阳光地带》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百韵天和》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4年,作品入选“艺
期刊
【摘 要】赏析瓷器上吉祥图案“飞黄腾踏”的各种表达方式,解读其象征意义、寓含的哲理和思想渊源;旨在探索“飞黄腾踏”的原本及发展,进而阐明“飞黄腾踏”这科举时代“望子成龙”的正能量语汇,如何因讹错成了“飞黄腾达”“且昧飞黄之义”,竟变味了,成了骤然发迹、宦途得意之贬意。  【关键词】吉祥图案 飞黄腾踏 飞黄腾达 科举  在我国传统装饰艺术中,吉祥图案无处不在,大到亭台楼阁和古民居,小到文人雅士的案头
期刊
[摘要]清代,东河河道总督粟毓美是一位廉吏,又是一位治河专家。从治河名臣栗毓美到跻身河神之列的栗大王,完成了由人到神的升华过程。溯其根源,粟毓美的辉煌业绩彪炳史册,这正是纪念他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栗毓美 宦海廉吏 治运能臣 金龙四大王 粟大王  清代,东河河道总督栗毓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畏权势,体恤民情。他既是一位廉吏,又是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治河專家。栗毓美宦海生涯四十年,兢兢业业,鞠
期刊
石大法,1946年12月生于江西万安县,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井冈山市文联主席。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原常务理事、江西画院特聘画家、江西省政协书画社画家、吉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长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型专业性展览并多次获奖。  为中央军委大楼、江西省委省政府会议厅、北京京西宾馆、江西宾馆等单位创作多幅大型山水画。作
期刊
陈联合,字子恒,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家机关等多家书法客座教授,国家开放大学书法教育艺术顾问,全军书法展诗文监审,海军电视中心原主任,北京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2012年被评为首届“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书法家”。2015年被评为中国大书法年度影响力人
期刊
【摘 要】青铜器鉴定要有丰富的知识、正确的思路,从器物的整体全面来看,不能只看一部分就下结论。本文让大家建立起一个正确的鉴定思路,那就是给被鉴定器物找茬。  【关键词】青铜器 鉴定 思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许多人喜欢上了收藏,而青铜器自古以来都是好古之人的最爱,现代的收藏者不例外。  這种情况下,青铜器鉴定愈发重要了。其实青铜器鉴定对私人收藏和国有博物馆都是至关重要的。国有
期刊
商文化边缘地区发现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青铜器群,如晋陕高原铜器群、汉中地区城洋铜器群、三星堆铜器群与宁乡铜器群等。郑州、安阳作为商文化的核心区,与边缘地区青铜文化的关系始终是构建殷商时期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的关键问题之一。边缘地区出土的中原式青铜礼器则是此项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铜瓿是流行于商代二里岗上层到殷墟早期的一种酒器或盛水器。2000年宁乡县黄材镇划船塘村沩水河床中出土一件大型铜瓿,出土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