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监管体系 加大检测力度 为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b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长春市一直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长春市农委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发挥监管职能作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列入全市民生实事之中,并作为长春市“安全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善监管体系,加大检测力度,确保了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
   1.抓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为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关,长春市农委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经常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以点带面引导农民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同时,印制了《长春市蔬菜生产记录手册》,免费发放到蔬菜生产基地和菜农手中,督导菜农认真填写,规范菜农的生产行为。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利用流动检测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水果进行检测,不合格的禁止出地销售,确保生产过程的全控制。
   2.抓基础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长春市农委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不断完善市质检中心和各县(市)、区质检站建设。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在国家、省和长春市财政的支持下,先后投入600多万元购置了各类检测仪器设备,使之具备了蔬菜水果、粮油作物、农业环境、农作物种子、化肥等五大类183项国家或行业所规定的检测功能,承担起了长春市农产品的检测任务。指导县(市)区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6个县(市)区先后建立了质检站。2011年,市财政又投入153万元,用于蔬菜、果品批发市场检测站的建设和购置流动检测车。同时,市编委同意长春市农委划转20名编制人员,充实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进驻蔬菜、果品两大批发市场专门负责两个批发市场的检测工作,实行三班倒,开展昼夜检测。去年,市财政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的投入,列入预算150万元,并根据实际情况,于年底予以追加,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抓市场监管,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加强上市蔬菜、水果质量的市场监管,长春市农委委托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加大对上市蔬菜、果品等农产品抽检力度,把日常监管和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监测工作。根据2011年国家对长春市开展的4次例行监测看,蔬菜平均合格率为98.5%,水果和食用菌平均合格率均为100%。
   3.1加大日常监测力度 将两大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市蔬菜中心批发市场和市果品批发市场检测站每天对进场销售的蔬菜、水果开展抽检,每天抽检样品达到200个,2011年全年共抽检样品17078个,实行每车必检,每个品种必检,基本上做到全覆盖。长春市政府还发布了《关于加强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告》,进一步明确了批发市场、经营者和检测者的职责,规范对批发市场销售的农产品监管行为。
   3.2开展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 在重大节日、“中考、高考”期间以及地产蔬菜销售旺季,组织开展重点检查和监督抽检。去年,对上市的蔬菜、水果进行了4次例行监测和2次专项监测,共抽取了375批次蔬菜和水果样品,利用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蔬菜平均合格率为98.2%,水果为98.9%。
   3.3加强上市秋菜的抽检 制定了秋菜质量检测工作方案,委托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对长春市秋菜生产基地进行抽检,每2公顷抽取一个样本,本次共检测样品2131个,合格率为100%。针对外埠进入长春市销售的秋菜,在上市期间,安排4台流动检测车,分别在市内秋菜集中销售点,对于无证的外埠秋菜进行现场检测,不合格的禁止销售,共抽取秋菜样品2008个,经检测全部合格,保证了优质放心秋菜的上市供应。
   3.4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为加强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并及时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我们制定了《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成立了长春市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专家组。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一旦接到举报或得到线索,我们及时做出反应。针对国内一些地方相继发生的“毒韭菜”、“毒杨梅”事件,我们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去年3月份和6月份对进入长春市销售的韭菜、杨梅开展了抽检,通过抽检没有发现“毒韭菜”、“毒杨梅”流入长春市,并将结果上报食安办。针对去年11月末,长春市连续发生的两起因饮用标识为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奶优(清新草莓口味)的饮料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事件,我们立即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紧急通知》,加大农药监管、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和“三品”标识的市场监管力度,消除了市民的恐慌。
   4.抓执法检查,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维护市场秩序,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对“三品”标识和农资市场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专项行动。去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2263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859台次。
   4.1加大“三品”标识执法检查 严厉打击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识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三品”的市场秩序。长春市农委组织市绿办对市内197家次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销售的7162批次获证产品标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出现问题的超市及农贸市场,我们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它们将问题产品立即下架、停止销售、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复查。截止目前,共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56份,检查出有问题产品86个,存在问题的企业已全部进行了整改。
   4.2加强农资市场检查 为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权益,我们与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假劣农资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还重点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展专项检查。去年,全市共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13026家次,查处案件68起,罚没款52.8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
   5.抓制度建设,探索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和方法,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我们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入手,建立健全抽查检测、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等制度;在全面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了《蔬菜产地准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农产品质量信息报告制度》、《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管理制度》、《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律制度》;以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识使用为依托,积极探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实施,将构建起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为提高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6.抓宣传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利用去年6月份 “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进行集中宣传。特意邀请了省、市12家新闻媒体对朝阳区乐山镇“千顷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生产种植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请农业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对种植上的一些问题和市民关心的农产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长春市农委领导还先后多次做客直播间,为广大市民介绍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回答了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同时,组织各县(市)区对农资经营者、生产基地技术人员开展培训53场次,培训农民4577人次,提高了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意识。
其他文献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和掌握,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抑制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
本文对中国武术的价值、社会功能、发展方向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武术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其在国际体育中的地位:挖掘武术多元价值;创建现代武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竞技武
作者查阅相关资料,对球员身高、年龄、技战术等结构进行分析,探究它们对篮球比赛所产生的影响,明确队员的优化组合是构成一支优秀球队必不可少的条件。 The author looks up
日本邮政省这次通过全国各地的电气通信监理局调查有线电视台接收数字卫星多频道广播的情况。今年3月10日发表了调查的结果。 调查对象是193家有线电视台,其中有138家(占7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对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羽毛球运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我国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对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
作者通过文献、访问、问卷、交谈等多种方法调研技工院校的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态度,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归纳了几点对技工院校学生成就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以供
新形势下,如何领会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精神,如何通过体育课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得到了一些宝贵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分析,提出了体育教学目标要进行科学化的设置,即教学目标设置要覆盖面广;教学目标设置要有可评价性;教学目标设置要有层次性;学生要参与教学目标制
本文从我国农村信息化教育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述了当前在农村进行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重大意义,探讨了三种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方法,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设原则,以期对
批判性思维是评价、探索和发展活动中最基本、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是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批判性思维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