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充气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功能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y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肠充气螺旋CT图像后处理功能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了大肠充气螺旋CT扫描及空气投影成像(air cast imaging,ACI)、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多层面重建技术(multiple 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3种图像后处理,并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结果

34例患者,结肠癌30例,息肉6例(有2个息肉病灶分别位于2例结肠癌的近段肠腔内)。(1)大肠癌充气螺旋CT扫描3种图像后处理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比较:① ACI:病变分型:正确22例,错误8例。环周侵犯判断:正确24例,错误6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8例,错误2例。②CTVE:病变分型:正确26例,错误4例。环周侵犯判断:正确25例,错误5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3例,错误7例。③MPR:病变分型:正确24例,错误6例。MPR环周侵犯判断:正确30例,错误0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6例,错误4例。(2)大肠息肉充气螺旋CT扫描3种图像后处理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比较:ACI:显示病灶4例,未显示2例;CTVE及MPR 6例均显示。

结论

(1)对于大肠癌的诊断,CTVE对病变大体类型显示较好,MPR对于病变范围的判断最为准确,而ACI则有利于病变长径的判断。(2)对于大肠息肉:ACI能初步作定位诊断;CTVE可很好地表现息肉病变的腔内三维结构,利于检出和诊断病变;MPR有利于病变与非病变的鉴别。

其他文献
目的设计气悬浮过床垫,探讨其在患者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3例卧床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在3次搬运中采用气悬浮过床垫、滑板、床单搬运。比较气悬浮过床垫
格尔木—拉萨±400 kV直流线路工程采用鼠笼式V型跳线,与交流线路鼠笼式Ⅰ型跳线安装有所区别.通过耐张金具串长、转角度数、横担长度、跳线钢管与导线挂线点相对位置等参数,
以3,5-二甲氧基苯甲醛、对甲氧基苄醇为原料,通过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白藜芦醇,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三氯化铝脱甲基反应的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但它并非是单纯的PBC与AIH在生物化学和病理等方面的叠加.在临床治疗中,如诊断过严,会存在治疗不足,不能有效阻止病变的发展;诊断过宽,则会存在治疗过度,增加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故正确地认识并诊断PBC-AIH重叠综合征非常必要[1]。
总结1例婴儿恶性石骨症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呼吸道护理,调节体位,监测血氧饱和度;预防骨折和视、听神经功能受损;纠正造血功能重建后溶骨引起的高
目的 探讨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及其各分束的生物力学功能,以及PCL完整性对股骨内髁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12具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在不同轴向载荷(0~800N)和不同屈曲角度(膝关节屈曲0°、30°、60°和90°)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依PCL完整、前外侧束(anterolateral bundle,ALB)切断、后内侧束(postero
丰甜1号(原名超甜711)是由自交系PY7为母本,以自交系PB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熟超甜玉米一代杂种。该组合生长势强,果穗长筒形,单穗鲜质量278 g,穗长20.47 cm,籽粒排列整齐,粒
1 筛选方法 2000年11月9日,把搜集到的19份优良茼蒿资源于秋冬种植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日光温室中,小区面积3.75 m~2,不设重复,每小区用种12~14 g。以耐寒性选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