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亦如烹小鲜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un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为后人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精神财富,有虚实结合、万物归一的“道法自然”,也有一针见血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等。这些道理也好,名言也好,给后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指明了态度和方向。尤其是这句“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做什么又不是如此呢?
  课改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文化的反映。远的不说,别人的也不提,就说新中国学校教育的课程改革发展至今,也经历了几个重大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是有着各自主题的“社会文化表现”。在社会大背景下注定顺势而为。
  关于老子的那句话,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解释就是:小鲜即小鱼,很娇嫩。如果在烹饪的时候翻来翻去就容易破碎,所以应该掌握火候,慢慢伺候。那么课改是不是也如此呢?道同,名则同。而为了求名,道不同,则课改就会易碎。课改是教育的核心体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要按教育规律办事,课改的实质也是围绕着教育发展规律,针对课程目标、教育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着符合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革新而已。
  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也是要掌握好火候小心翼翼,而不是瞎折腾。往深层理解,其实就是说治理国家,首先要考虑到人民的性质即利益需求,政府为此提供一套制度并维系着,在制度下,国家、人民的所作所为都围绕着于社会、于自身有利的方向而努力,社会就会进步,人民就会富裕,国家就会富强。课改的最高境界也是如此,首先考虑教育目标的达成,教育的性质和规律,为此提供制度上、政策上的支持,于是所有的课改内容和步骤都将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进而课改的目标就会实现,任务就能够完成,社会也将在进步。
  体育课改亦如烹小鲜,体育课改这个小鲜就是要明确当前学校体育的现实状况,进而采取烹饪它时所采用的火候和方式。当前学校体育的现状不用多言,就是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改善这一现状的手段之一,就是体育课改。完成课改的火候和方式,也可以说是瓶颈难题,就是一些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比如学校体育课的开课率以及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师生比问题。明白了所要烹饪的对象是什么性质,用多大的火候和怎样的烹饪方式也就是信手拈来了,这一锅小鲜自然就美味了。
  看似容易,但实际上为什么在许多时期、许多地方的课改进行得却步履蹒跚呢?这里面实际还是火候不对或方式问题。选择火候和方式取决于政策和制度。大的政策数量不可谓不多,力度也不可谓不大,倒是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在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比如体育课“开足开齐”、师生比“配足配齐”等具体措施政策制度。这些都具备并加强监督落实之时,火候的问题自然也就游刃有余了。
  治国如此,体育课改亦如此,这就达到所谓的课改亦如烹小鲜之境界了。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编辑部主任)
其他文献
就一次高规格的综合体育盛会而言,就一次高水平的校园体育展示活动来说,还有就一次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国家战略高度来看,无疑,刚刚在美丽的渤海之滨秦皇岛举行的2013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是一次成功的盛会,也无疑是一次推进青少年体质、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举措。  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今年已是第三届了,每一次的内容形式新颖独特,尤其是适合当下学
进入十月金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枫叶金黄、硕果累累的秋色,以“国培计划”为主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也如火如荼开展起来。自2009年以来的国家级培训政策可以说是落实我国教育发展纲要首先实施的措施。从这一点上来看,教育大业、教师为本的当务之急和重要意义通过“国培计划”体现的淋漓尽致。  教师培训,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已有之。但是作为当前国家教育政策的一个大手笔,有别于传统师资培训模式的“国培计划
关于游戏,从定义的角度有很多,如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等等;从理论的角度也各种各样,如本能说、习得说、宣泄说等;从发展的角度更是由动物到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概念、解释固然不少,但无疑都体现了游戏早已有之,且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提到游戏,我们往往会说是体育活动的一种。而实际上,体育活动是由游戏发展而来,是游戏的高级形式。游戏作为体育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和
岁末年初,各行各业,国内国外传来一种“保护”的声音。比如国内某地人大代表提议“保护地方方言,要从娃娃抓起”;俄罗斯历史学家给总统提议20l2年应设立“俄罗斯历史年”,旨在保护
孩子眼里的世界,往往都是很美好的,没有谎言,没有阴暗;而孩子眼里的体育运动,也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阳光。这种孩子般天真的愉悦感受,来自于人类运动的天性,来自于运动本身
“校长”在中国的出现,不多不少,迄今整整一百个年头。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成功引入西学,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清廷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1912年学堂改为学校,学校行政负责人改称校长,沿用至今。  在这个百年校长之际,不知是巧合还是有
阳光体育的出台,来自于青少年体质问题,从国家层面提出了阳光体育活动这样一个概念,并付诸行动,旨在通过亿万学生的参与,活动内容的可行有效,带动引领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增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社会文化进程,甚至承担着当前社会文化价值体系重构的重担。这些可以归纳为当前阳光体育的社会文化使命。  这么一说,似乎多少有些抽象,甚至可能引来一些不屑:不过是学校体育中的一个活动,如何上升到影响乃至重构社会
从北京到伦敦,奥林匹克运动又走过了一个周期。经过又一个四年的发展,我们看到许多新的世界纪录被改写,许多新人站在了领奖台上,似乎奥林匹克运动就这样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也有着相对永恒的元素在里面,比如现代奥林匹克的精神、理念。本届伦敦奥运会的口号就反映了这种精神的永恒和延续。  “激励一代人”就是本届奥运会的口号,这被激励的一代人指的就是青年人。口号本身反映了通过运动员的优异表现
近期,2011版课程标准颁布了,自然又是一番热议。其实,从实验版课标颁布并实施以来,到课标修订伊始,直至今天新版颁布,社会各界对他的关注和争论就一直没有停过。也相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关于这次新版课标颁布及实施的谈论和关注也不会就此画上句号。争论之,思辨之,本身就是推动课改前进的重要动力所在。  纵观课标争议之处,除了相对抽象意义的文件性质、课程理念、实施评价等问题,让学校体育工作者更为关注的核心课
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在中央7号文件颁布实施五周年和党的十八大盛大召开之际出台了,作为“中央7号文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配套具体操作性文件和延续,“意见”的出台无疑让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欢欣鼓舞。  “意见”本身就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五个方面、十七个具体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既包含了宏观层面的认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