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干扰素治疗后的变化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干扰素α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 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40例,对照组22例,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DV DNA)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ALT、AST、HD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外周血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干扰素α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的CD4+T细胞、CD8+T细胞数目增多且CD4+/CD8+升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肝功能。

其他文献
去年,我们在北京举行了2017年&#39;年会&#39;和&#39;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39;纪念活动。今天,我们相聚在西安举行&#39;2018年全国会员大会&#39;,感到十分亲切。一年来,大家
目的 探讨强化综合治疗对逆转狼疮性肾炎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3年至2008年我院住院的初发狼疮性肾炎(LN)肾脏不缩小伴肾功能衰竭的21例患者采用在血液透析基础上使用大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同时给予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其中激素为静脉滴注大剂量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环磷酰胺采用每月给予环磷酰胺0.5 g/m2体表面积连用6个月后减量或每2周给予环磷酰胺0.8 g静脉滴注,总量用至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年3月至2009年11月收治1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取非手术的综合治疗.应用胃动力药物和小剂量红霉素及中药针剂,并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14例均经非手术治疗10~40 d恢复胃动力而痊愈,无一例手术.结论 胃瘫是一种功能性改变,明确诊断后应采取非手术治疗基本可以痊愈。
目的 研究恩丹西酮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切除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Ⅰ组(恩丹西酮组,n=30)和Ⅱ组(氟哌利多组,n=30),各组于麻醉诱导前1 min分别给予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 mg或氟哌利多2.5 mg.结果 Ⅰ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例数远低于Ⅱ组(P<0.05).结论 与氟哌利多相比,恩丹西酮能够有效地预防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患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并发症的观察指导、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测指导的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自我行为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多数患者血糖达到平稳控制标准.结论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避免或减少了急、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目的 探讨产妇在分娩时镇痛时麻醉药物的选择.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单胎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0.75%罗哌卡因20 ml+芬太尼0.2 mg+生理盐水至100 ml;0.75%罗哌卡因20 ml+曲马多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0.75%罗哌卡因20 ml+曲马多200 mg+氟哌利多5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各组的疼痛评分、镇静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妇对分娩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除保证母婴的安全外,同时也要求无痛.无痛分娩的经过是医生和产妇一起参与并共同制定计划的,有利于医生和产妇的沟通,还能够使医生及护理人员更多关注产妇的变化,如果母体或胎儿一旦发生异常,就可以及早被发现而得到及时治疗.熟练的麻醉科医生只要约5 ~ 10 min即可完成麻醉操作过程.整个过程产妇一直处于清醒的状态,有条件的甚至能够下床走动,产妇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