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写数”教学谈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数、写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35页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继一年级上册“读、写20以内的数”之后第二次学习“读数、写数”,数目增多、增大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内涵更加丰富、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学生在学习(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之后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初步了解了计数单位“一”与“十”,认识了“个位”和“十位”。这一次“读数、写数”的教学让学生“会读、写两位数和100”(最小的三位数),并能总结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则;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排列顺序,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切实学好。我认为该内容教学中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动”促“思”
  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扩展及其意义以及“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编排体现了课标“做”数学的理念,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一系列动手、动口、动脑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做”数学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数概念,以“动”促“思”,以“动”促“学”。
  1?郾在活动中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活动举例(教学例4、例5):
  师:老师手中有一些铅笔,你能帮我数出是多少枝吗?
  生:一枝一枝数,是24枝。
  (复习数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你能用“捆一捆”的方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24枝吗?
  生:每十枝捆成一捆,有2捆零4枝。
  (培养数感,体验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
  师:“2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24”是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复习数的组成,为拨珠、读数、写数做铺垫。)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吗?
  学生说出24在计数器上的拨珠方法。
  (借助拨珠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及其顺序。)
  师:这个数怎么写呢?请书空给老师、同学看一看。
  (学生举起右手用食指书空“24”。)
  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生:先写“2”,再写“4”。
  师:“2”写在什么位上?“4”写在什么位上?
  生:“2”写在十位上,“4”写在个位上。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拨珠活动写出24,学会写数的方法。)
  师:这个数怎么读呢?
  生:读作二十四。
  (教师板书:“读作二十四”)
  师:(出示例5)你们会读写这些数吗?
  学生独立看图,在课本第34页例5每幅图的横线上、下分别写数和读数。
  (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尝试写数、读数,教师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并引导纠正。)
  师:在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
  〔让学生两两活动(也可师生之间互动),一个拨珠,一个读、写数(100以内)。〕
  (通过活动让学生都“动”起来,在“动”中学,在“动”中悟。)
  2?郾在活动中理解数位扩展的需要及其意义。
  教学活动举例(教学例6)。
  师:(出示9捆小棒,每捆10根)看一看,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90根。
  师:你是怎么看出的?
  生:一捆10根,9捆就是9个十,也就是90根。
  师:请摆出同样多的小棒。
  (学生一根一根添到98根,边添边数。)
  生:现在有98根。
  师:再添一根是几根?
  生:99根。
  师:请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你能写出这个数吗?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在数位表上写出“99”。)
  师:请注意,现在我再添上一根,这时有几个十?几个一?
  生:有9个十,10个一又可以捆成一捆,就是10个十。
  师:是多少根?
  生:100根。
  (从99到100,数概念从两位数扩展到三位数,教师“放慢脚步”,引导学生仔细看、认真想,体会数位扩展是实际需要。)
  师:几捆小棒是100根?
  生:10捆小棒是100根。
  师:几个十是100?
  生:10个十是100。
  (师生在计数器上演示99添上一颗珠子怎样变成100。)
  师:(在表示“99”的计数器上加上一颗珠子)个位上满十,怎么办?
  生:用个位上的10颗珠子换一颗十位上的珠子。
  师:这样,十位上有几颗珠?
  生:有十颗。
  师:十位满十怎么办?
  生:十位上的十颗珠子可以换百位上的一颗。
  (体验“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位置值,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百位”在哪里呢?请指一指。
  生:百位在十位的左边。(学生指认。)
  师:你能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吗?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
  (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记住百位、体会百位的意义。)
  师:你能在数位表中写出这个数吗?先说说怎样写。
  生:在百位下面写“1”,十位和个位下面都写“0”。
  师:为什么十位和个位下面都写“0”呢?
  生:用“0”表示十位和个位上“没有”。
  师: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三个数位。看着计数器,说说这三个数位是怎么排列的?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整理并牢记数位顺序。)
  师:在认数时,我们总是把左边的数位称为“高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100比99大,百位就是高位。
  生:同样的一个数字,写在百位上比写在十位上要大。
  师:所以,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也就是说,三位数先读、写——(生:百位),如果是两位数就先读、写——(生:十位)。
  3?郾在活动中体会“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
  体会并掌握“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以上列举的活动,由于人人参与,学生能亲身经历“个位上的10颗珠子换成十位上的一颗珠子,十位上的10颗珠子换成百位上的一颗珠子”的操作活动,这些体验能帮助他们很好地认识“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引领学生去探索理解、掌握更大更多的数。
  二、要重视数字的书写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0——9”这10个数字的书写方法,十个阿拉伯数字,形体结构虽然简单,但要写得正确、规范,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却是不容易的。在教学中,我发现在同一班级中孩子们书写数字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我在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中都强调学生的书写质量,如果老师忽视了这个问题,就会失去一个抓书写质量的良好契机。
  1?郾做好示范。教师在板书每一个数时,要力求美观、整洁,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我们不难发现,班级中的学生写汉字总是以语文老师为楷模,写数字则是以数学老师为楷模,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带好认真书写的头。
  2?郾严格要求。一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大,课堂上的每一次书写,我们都要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若是等到中、高年级以后再来纠正书写,难度就很大。
  3?郾树立榜样。对班级中书写较好的孩子,我们不妨多鼓励、多表扬,树立良好的书写榜样,激励大家写字时往好的方向发展。
  三、重视数感培养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读数、写数的过程”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字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重要概念。教学中,“数铅笔、捆铅笔、数小棒、在计数器上拨珠、在数位表中写数”等活动都是培养数感的重要操作活动,我们要用好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需要,创设一些利于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认识“生活中的数”
  “读数、写数”后的“练习七”中,教材安排了“生活中的数”,三幅图片分别是“2000年奥运会我国获得28枚金牌”;“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周年”;“(大客车)准乘56人”。用好这三幅图片,有以下意义:
  1?郾了解常识、增长知识。
  2?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郾结合生活实例增强数感。
  4?郾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材所举的三个例子只是一个“药引子”,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收集更丰富的“生活中的数”,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
  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每个知识点时要精心准备,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下面以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学数学(人教版)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学段(5~6年级)“综合性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习作”领域又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领略异域风情,感受美丽特色”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在
期刊
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不虚度此生了,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而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到目前为止,仅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一人。他是由于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别获得1958年和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  桑格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古老的剑桥学府有喝下午茶的习俗,教授们聚集在一起,边品茶边沟通交流,他们的思想往往会在这时撞击出火花。桑格教授
期刊
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文《难忘的一天》是一则小故事,讲的是“我”为邓小平爷爷做电子计算机表演,得到邓爷爷的赞许,这一天是“我”最难忘的日子。文章反映了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对青少年学习现代技术的关心和重视。课文分为六个自然段,配有一副珍贵的历史照片。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中要求,“喜欢学习
期刊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平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任务重,一个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愿同大家分享。  一、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诱导剂”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精心备课。首先是深入钻研教材,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其次是
期刊
教材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望月》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赵丽宏的作品,文章角度独特,构思新颖,通过描写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提问题的月下交谈,表现了小外甥聪慧好学、爱幻想的特点,抒发了热爱月下美景的思想感情。描写美景,创设情境,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描写形象,童趣盎然,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二;扣题引诗,扩大容量,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9~10页和12~13页练习。  教学设想:  “长短、高矮比较”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孩子在生活中通过对身边熟悉的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长短、高矮”的感性经验,一部分学生也能够正确运用“长短高矮”这类词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因此,本课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知物体的长短、高矮关系,体会长短、高矮的相对性,学会
期刊
《太阳是大家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让世界充满爱”。《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以“太阳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诗歌文词浅显,含义却不易领悟。  设计理念:  1?郾把握儿童诗特点,注重诵读与想象。儿童诗感情强烈,想象丰富,富于音乐美和节奏感,朗读是学习儿童诗
期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出示下图)昨天是我女儿生日,我送她两个玩具,猜猜我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两个玩具一共花了52元。  生:灰太狼26元,喜羊羊27元,一共花了53元。  生:灰太狼26元,喜羊羊20元,一共花了46元。  师:同学们有的猜我花了40多元,还有的猜我花了50多元。当喜羊羊的价钱是多少元时,我花的钱是40多元?  生:21元、22元、23元。(师随生的回答
期刊
这些年,儿童少年诵读经典蔚然成风。昆明市西山区华昌小学是一所较多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普通学校,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实现了华丽转身,跻身省级文明学校,也是诵读经典特色突出的学校。  一、诵读经典,内容丰富多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圣贤思想深邃,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积淀,形成了今天特有的中华经典,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宝贵财富。  “诵读国学经典,做有根的人”,全校师生以此为动力,开展诵
期刊